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年轻女性患者,以突发晕厥起病,心电图提示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入院后查体见皮肤多处溃疡,皮肤病理活检诊断为结外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在住院过程中出现突发腹痛,外科剖腹探查发现肠道多发穿孔,病理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以暴发性心肌炎起病,且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先后累及皮肤、肠道非常罕见,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

  • 标签: 晕厥 淋巴瘤 心肌炎
  • 简介:摘要自1964年在非洲儿童Burkitt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EB病毒之后,人们逐渐认识了它的致瘤性及其与一系列皮肤病的关联。这篇文章介绍了EB病毒感染人体的过程,总结了EB病毒相关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通过收集病例报道,总结常见皮肤病(银屑病、皮肌炎、天疱疮、类天疱疮、副银屑病、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脂膜炎、多形红斑、血管炎)合并EB病毒感染时的临床表现、采用的治疗手段以及最终的结局。

  • 标签: 疱疹病毒4型,人 Epstein-Barr病毒 淋巴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妊娠期间发现血小板减低、肝功能异常、尿蛋白阳性的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紧急终止妊娠后血小板水平仍下降,同时出现肝梗死,考虑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多次血浆置换后好转。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抗磷脂抗体 HELLP综合征 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
  • 简介: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后生存时间短,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发现,ALS是一种逐步发展的多阶段疾病,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揭示了疾病症状前期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可能的机制,为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启示。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 无症状疾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合并不宁腿(RLS)症状患者经颅超声(TCS)特点。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其他3所三甲医院临床确诊的PD患者。根据非运动症状问卷第26项问题将患者划分为合并RLS症状组(n=79)与不合并RLS症状组(n=270)。在临床评估同期行经颅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及临床特点,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TCS参数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349例PD患者中,RLS症状患病率为22.6%(79/349)。与不合并RLS症状患者相比,合并RLS症状患者病程长[43.0 (24.0,91.0)个月比37.0 (20.0,60.0)个月,P<0.05]、Hoehn-Yahr分期高[2.5(2.0,3.0)比2.0(1.5,2.5),P<0.01]。经颅超声显示合并RLS症状PD患者中缝核异常回声阳性率更高(21.50% 比7.78%,χ²=15.9,P<0.001)、第三脑室宽度更宽[(6.22±1.97)mm比(5.16±1.90)mm,P<0.001],但黑质相关参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LS症状是PD患者的常见症状。中缝核异常回声和第三脑室增宽是PD合并RLS症状患者的TCS特征。

  • 标签: 帕金森病 不宁腿综合征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病程中曾有皮肤黏膜出血、咯血、胸痛、血小板减少和肺部实变影的患者,经检查确诊为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合并肺栓塞,经抗凝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DIC是一组以不同病因导致的凝血系统活化,凝血酶生成增加以及广泛微血栓形成为病生理特征的获得性临床综合征。其中慢性DIC发病隐匿,病程较长,部分实验室指标可因代偿而变化不明显,临床中难于识别和诊断。

  • 标签: 肺栓塞 血小板减少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确诊弥漫皮肤型系统性硬化症和高血压3年的女性患者,近2个月出现血尿、蛋白尿及血肌酐进行性升高,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合并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引起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予糖皮质激素冲击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好转,未出现硬皮病肾危象。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患者症状改善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82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机械通气和ICU入住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aCO2均低于护理前,PaO2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呼吸衰竭患者心率和呼吸频率改善,提高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早期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 症状改善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免疫相关的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皮肤科的重要疾病,系统炎症是这些疾病难以控制、容易复发的根本性原因。借鉴风湿免疫治疗模式,对重度免疫性/炎症性皮肤病进行免疫抗炎达标治疗(T2T),以期减少系统炎症损害,长期有效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 标签: 免疫性皮肤病 系统炎症 达标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青年女性患者,以黄疸入院。腹部CT提示:胰头占位伴低位胆道梗阻。CA125轻度升高。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术后病理示:高级别胰腺腺泡细胞癌。术后康复出院,予以化疗。随访1年余,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癌,腺泡细胞 胰腺 黄疸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作为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对患者的日常行为有严重的影响。对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而言,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不仅会出现社交沟通障碍与重复刻板行为等症状,还会表现出不良饮食行为,十分不利于其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本文着重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饮食行为特征,及其饮食行为特征与核心症状的关联,为改善患者的饮食与健康状况做出贡献。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饮食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具有顽固症状的轻中度干眼患者的双眼调节集合功能及相关干预对此类患者主观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103例轻中度干眼患者,经过3个月的常规治疗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下降≥12.5分为症状改善组,其余为顽固症状组。评估所有患者双眼调节集合功能、OSDI、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T)、角膜荧光素染色(FL)。顽固症状组患者在常规干眼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对调节集合功能异常的矫正干预,8周后再次复查上述指标。比较顽固症状组、症状改善组中双眼调节集合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及顽固症状组治疗前后双眼调节集合功能、OSDI及泪膜稳定性的变化。结果103例干眼患者中,43例常规治疗有效为症状改善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27±6)岁;60例常规治疗后效果不佳为顽固症状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0±6)岁。顽固症状组双眼调节集合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症状改善组(100%比72.1%,P<0.001)。40例顽固症状者在评估双眼调节集合功能后,增加针对双眼调节集合功能异常的相关矫正干预8周。8周后OSDI较前明显下降[(23.4±16.0)比(40.6±15.7)分,P<0.001],但ST、TBUT、FL未见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双眼调节集合功能异常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干眼患者中发生率很高,对调节集合功能进行干预可改善这些患者的主观症状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调节 集合
  • 简介:摘要:技工院校心理辅导对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症状的缓解效果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症状进行分析,探讨心理辅导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和焦虑症状方面的作用。

  • 标签: 技工院校 心理辅导 心理压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用临床症状思维导图教学在急诊超声教学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参与培训的48名医师为观察对象,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4人。对照组医师实施常规急诊超声指导,实验组实施以临床症状主题的思维导图式指导。在培训结束后,由专业且富有经验的医师对其理论知识考核,并个人填写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医生注意对各项资料数据的收集与记录。结果:培训后,实验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对课程的评价和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医师急诊超声培训过程中,应用临床症状主题的思维导图式教学成效优于常规指导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临床症状 思维导图 急诊超声 医师培训
  • 简介: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组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为间充质细胞谱系能力的异质的多能非造血干细胞,近年来研究表明,由于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即不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以及一些其他协同刺激因子,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的能力,这种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为其在皮肤科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许多可能性。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 免疫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情感淡漠与运动症状、睡眠、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6—10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早期129例PD患者,其中男82例,女47例,应用修订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AES)评定情感淡漠情况,将上述129例患者分为PD伴情感淡漠组67例(MAES>14分),PD不伴情感淡漠组62例(MAES≤14分)。同时收集年龄、性别、病程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应用Hoehn-Yahr分期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多导睡眠监测图、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评估早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睡眠及认知功能,探讨早期PD伴情感淡漠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与不伴情感淡漠组相比,伴情感淡漠组病程更长[M(Q1,Q3)][5.0(3.0,7.0)年比3.0(2.0,5.0)年,P=0.006]、运动症状受累显著[20.0(10.0,28.0)分比14.0(8.5,23.0)分,P=0.047]。两组患者PS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完成多导睡眠图监测的33例患者中,与不伴情感淡漠组(16例)比较,伴情感淡漠的PD患者(17例)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潜伏期更长[150(124,184)min比87(57,133)min,P=0.035]、REM期周期性肢体运动更频繁(P=0.042),而REM睡眠比率(r=0.373,P=0.04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r=0.374,P=0.046)、氧减指数(r=0.409,P=0.025)与PD患者情感淡漠程度呈正相关。在认知评估中,伴情感淡漠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较重,MoCA总分与淡漠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231,P=0.017)。结论伴情感淡漠的早期PD患者存在以REM睡眠障碍为主的客观睡眠障碍,可对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 标签: 帕金森病 情感淡漠 睡眠 运动症状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托治疗对症状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北京协和医院妇科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18岁213例因POP行子宫托治疗的患者。子宫托试戴成功的标准定义为戴托2周主观症状改善满意并愿意继续戴托;或更换新的子宫托后再次试戴2周效果满意并愿意继续戴托。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对163例试戴成功患者和50例失败患者进行子宫托治疗前后的焦虑评估,评分为10分及以上为中重度焦虑,定义为焦虑障碍,并继续对成功组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焦虑障碍患病率及焦虑障碍GAD-7评分差异。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67.4±9.2)岁。治疗前,治疗成功组(34/163,20.9%)和失败组(10/50,20.0%)焦虑障碍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对完成随访患者进一步分析显示,焦虑障碍组(34例)和非焦虑障碍组(129例)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托治疗3个月后,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从治疗前20.9%(34例)降至治疗后3.7%(6例)(P<0.001)。治疗前,焦虑障碍患者GAD-7评分M(Q1,Q3)为16.0(12.5,21.0),降至治疗后的1.0(0,4.0)(P<0.001)。结论约20%症状性POP患者伴有中重度广泛性焦虑障碍,子宫托治疗3个月后,POP患者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下降。

  • 标签: 盆腔脏器脱垂 子宫托 精神心理影响 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