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雅明对俄国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俄国经典作家作品的阅读和评论,二是通过访问莫斯科,对革命烈火中的苏联的认识。其间他与俄国保守主义不期而遇,并在著述中给予这种倾向以暧昧的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深刻而复杂的艺术观与历史观。

  • 标签: 本雅明 西方马克思主义 俄国保守主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斯科夫
  • 简介:肖明翰在《外国文学评论》94年1期载文指出,异化是西方现代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最普遍的主题。莎翁《麦克白斯》、《雅典的泰门》表现了权力、金钱对人的异化,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人走投无路、最后走到地下躲藏起来的绝境。艾略特"荒原"成了现代异化世界的象征,福克纳、萨特、加缪、贝克特等塑造了一个个为毫无意义的生活折磨得孤独而绝望的形象。他们对

  • 标签: 西方现代文学 雅典的泰门 陀思妥耶夫斯基 麦克白 加缪 贝克特
  • 简介:聚集在《学衡》周围的创作群体,身负变革时代警醒者的角色,在激进与保守的夹缝中步履惟艰。文化保守主义的称号决定了这一群体的边缘角色,尴尬的身份致使他们难以建立一种强势话语。《学衡》诸人的经历再一次印证了保守主义的悲剧。

  • 标签: 《学衡》 文化保守主义 新人文主义 白壁德 吴宓 梅光迪
  • 简介:在当今中国,承认自己是教育改革的“保守主义”需要极大的学术勇气和道德决心。(见《教育学报》,作者:朱成科)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因而辨识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不仅仅要观其“名”,更要察其“实”,也就说“保守主义”是不是“保守”了应该“保守”的东西。

  • 标签: 中国教育改革 保守主义 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同志 实事求是 现代社会
  • 简介:面对持续的高失业、凯恩斯主义就业政策失灵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等共同挑战,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国家,并没有像英美国家那样选择新自由主义的就业政策,也没有像瑞典等北欧国家那样选择合作主义的就业政策,而是选择了一种以维持传统“欧洲社会模式”、缩减劳动供给和劳动力市场边缘灵活化改革为基本特征的保守主义就业政策。这种保守主义就业政策的选择,从根源上来讲,是与欧洲大陆国家社会团结主义的历史文化传统、保守主义的福利国家制度、以国家为主导的社会治理结构和其政治可行性相适应的。在现实中,这种保守主义就业政策的实施在保持欧洲大陆国家社会凝聚力与和谐的同时,也面临着平衡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严峻挑战。

  • 标签: 欧洲大陆国家 保守主义 劳动就业政策
  • 简介:运用保守主义理论,从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教育市场化、教育过于崇尚理性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从而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 标签: 保守主义 教育 管理
  • 简介:二战前后,美国的保守主义权势集团在塑造中国形象方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被他们塑造成为一个需要美国指导和帮助的蛮荒之地,蒋介石政府则被描绘为西方文明影响中国的最好媒介。在这种舆论影响下,美国保守主义权势集团成功地挫败了杜鲁门政府中希望尽早摆脱蒋介石政府并与新中国建立联系的自由主义主张,极大地限制了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选择余地,从而导致美国未能及时调整政策以适应新中国成立在东亚大陆造成的局势巨变。

  • 标签: 美国 保守主义权势集团 杜鲁门政府 对华政策 中国形象
  • 简介:文化保守主义是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别样的景观,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并与其他文化思潮互构,积淀成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客观上推进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多元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及至当下,对其内涵的挖掘和解析,较为常见的多是视其为暧昧乃至贬义的标志性符号的习惯性误读。因而,梳理文化保守主义发生发展的脉络,科学地把握其意义与局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建设性的。

  • 标签: 文化 文化保守主义 近现代
  •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本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思潮:前者属于文化观范畴,后者属于政治哲学范畴。然而,以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却试图通过心本论、性善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关系等维度,建构一种糅合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以期复兴中华民族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这不仅构成了现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的基本架构,亦是其鲜明的学术特色所在。

  • 标签: 现代新儒家 文化保守主义 政治自由主义 张君劢
  • 简介: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的并至、东方与西方文化危机的并存,是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生存环境。近代以来,文化保守主义先后出现了洋务派、晚清国粹派、东方文化派、本位文化派以及新儒家等流派。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和新文化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但又具有反现代化和文化优位意识等局限性。

  • 标签: 文化保守主义 洋务派 东方文化派 新儒家
  • 简介:20世纪80年代美国保守主义教育议程中的冲突与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保守主义阵营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决定的。根据当代美国保守主义阵营中不同阶级集团的起源,可以分为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两大派别。它们在思想来源、历史发展和阶级构成等方面的不同经历,导致了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在教育议程的设计上的不同观点,从而引起了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在教育议程的生产与解释上的纷争。

  • 标签: 保守主义 传统派 新保守主义 阶级分析
  • 简介:摘要: 20世纪 80年代美国保守主义崛起,实际上和 1960年代密不可分。 1960-1980年的美国,以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为代表的社会改革风潮,带来新的道德价值标准,同时也引起社会动荡。保守主义就是从此时开始,利用民众的情绪从社会文化领域开始崛起,最终实现 1980年代的全面复苏。

  • 标签: 自由主义 社会因素 保守主义 个人主义 传统价值观 宗教道德
  • 简介: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除了一般意义上所谓的“保守”、“传统”、“固执”之义以外,还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主要表现为对人的异化现象的质疑与反拨,对殖民侵略行为的抵制与反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纵观近代以来的台湾文学发展史,台湾文学的现代性因台湾的独特历史遭遇而表现出“主动现代性”与“被动现代性”两种面貌共存的特殊性,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恰恰起到了为“现代性”这柄双刃剑纠错、纠偏的作用。

  • 标签: 台湾文学 现代性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合理性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涉及的面很广,诸如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内涵与特征、文化保守主义产生的时间、文化保守主义的类型、文化保守主义与其他思潮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文化保守主义的评价等等。相较于其他文化思潮,对文化保守主义的研究可以说是学术界着力较多、成果较为丰硕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

  • 标签: 文化保守主义 特征 类型
  • 简介:以现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维度检视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一步追问,即当代中国教育界“反传统“究竟反什么;何谓当前中国教育界的“保守主义”传统;以何种思维方式为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声辩。以“元理论”思维对教育改革中“主义”之争进行辨识,可以形成的理论共识:超越“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思维;超越“保守“与“国粹“等同论思维;超越“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流俗化思维。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其存在的思想史意义表现为:指认了“教育改良“是历史的常态,“教育革命“是历史的反常态;有助于形成制衡“激进主义

  • 标签: 教育改革 教育革命 “保守主义” 激进主义 中国教育思想史
  • 简介:在教育生活实践中,存在着执着于个人有限的经验,进而遮蔽事情的整全,或者对自身之外的有限经验痴迷与崇拜,从而视局部经验为普遍真知,这就是所谓的教育经验主义现象。教育经验主义现象就其表征来说,主要有人们对局部经验的趋之若鹜、对教育理论的简单轻视和对方法、技术的情感偏执;教育经验主义现象的根源,主要在于教育经验对教育实践者具有亲和力,而教育理论又过度学术化,说到底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运行着不同的逻辑。教育经验主义现象显然阻碍了教育实践境界的提升,对教育研究也产生了消极的作用。为了消解这一现象,教育研究者需要揭示教育经验的局限,自觉改变教育研究的形象,并探究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两种逻辑的会通。

  • 标签: 教育经验主义 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 简介:近些年,以韩国文化为代表的韩国式的社会生活方式席卷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轮一流行风潮。作为“韩流”推手的大众传播媒介,在此过程中通过物的符号意义和文化的载体身份,将消费主义文化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其运作对“韩流”现象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人视野的转变。传播内容的消费性倾向以及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等三个方面。

  • 标签: 媒介 消费主义 韩流
  • 简介:受世界传媒发展的影响,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与时尚。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本文试图透过新闻娱乐化现象的表象,从市场、受众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来探讨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 标签: 新闻娱乐化 受众 市场 意识形态 消费主义
  • 简介:自上而下的课程政策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新旧交杂的混合体”。政策实施研究的不同传统对这一现象有迥异的评判标准、解释和解决方法。弥合政策与实践之间的鸿沟需要同时理解这一现象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 标签: 课程政策 实施 保守 进步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