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近年来国际肾脏病和急救医学界趋向将其改称为急性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1]。目前已发现许多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来协助诊断和评估它,其中损伤分子-1(Kidneyinjurymolecule-1,KIM-1)可迅速、灵敏、特异地反映AKI的损伤及修复过程,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将KIM-1在AKI的早期诊断及修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损伤分子-1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肾脏是脓毒症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脓毒症急性损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脓毒症急性损伤的早期识别、发病机制、诊疗的研究逐年增多,本文整理相关文献,从脓毒症AKI的早期诊断、病理生理、治疗方法、恢复和随访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脓毒症AKI在临床与基础方面的认识,降低脓毒症AKI的死亡率。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与治疗 恢复和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左西孟旦或多巴酚丁胺的心脏手术术后患者发生急性损伤(AKI)的影响因素,并探究正性肌力药物对AK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至6月行心脏手术并在围手术期泵入左西孟旦或多巴酚丁胺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相关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共417例,年龄(58.2±10.4)岁,男271例(65.0%),AKI发生率为25.2%(105/41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慢性肾脏病、术前血肌酐水平高、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均为心脏术后AKI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围手术期应用血管扩张剂、左西孟旦则为保护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OR=17.291,95%CI:4.335~68.960,P<0.001)、术前高血肌酐水平(OR=1.097,95%CI:1.074~1.121,P<0.001)为心脏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应用左西孟旦(OR=0.533,95%CI:0.288~0.984,P=0.044)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心脏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肾脏病和术前高血肌酐水平,而围手术期左西孟旦的使用可能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急性肾损伤 左西孟旦
  • 作者: 关明镜 张凌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3年第08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肾病研究所 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医学部,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脓毒症相关急性损伤(SA-AKI)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损伤的首要原因,占比超过50%,与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进展为慢性肾脏病和高病死率均相关,其中15%~20%需要肾脏替代治疗(RRT)。近年来,体外血液净化治疗作为ICU SA-AKI的主要治疗手段已取得一定进展,除了传统的连续性RRT(CRRT)方式外,血液净化技术还开发了特异性针对内毒素、细胞因子的吸附膜、血液灌流柱等,主要包括高截留滤器、血液灌流/血液吸附、高吸附血液滤过和连续性血浆过滤吸附等多种体外血液净化模式,旨在通过降低SA-AKI患者血循环中的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本文重点就上述治疗SA-AKI的血液净化模式进行介绍,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2020年1月3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此次COVID-19重症比例高达20%以上。重症COVID-19患者除呼吸系统为病毒的主要靶器官外,肾脏也是主要受累器官之一,且COVID-19合并急性损伤(AKI)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救治COVID-19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应做到规范化的AKI集束化防治(5R原则):风险筛查(Risk)、早期识别(Recognition)、及时处理(Response)、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hy)及肾脏康复(Recovery)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因淋巴结肿大、皮疹、贫血就诊,病程中突发急性溶血、急性损伤、心肌梗死,完善相关检查提示患者同时存在冷凝集素综合征、Ⅲ型冷球蛋白血症。鉴于此时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尚未回报,给予利妥昔单抗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红蛋白回升,肾功能、心肌酶恢复正常。淋巴结组织病理最终明确诊断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1程化疗后患者颈部淋巴结明显缩小,冷凝集素、冷球蛋白转阴。AITL可出现丰富的免疫现象,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继发的冷凝集素综合征及冷球蛋白血症均有效。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外周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冷凝集素 冷球蛋白
  • 简介:摘要机器学习构建预测模型可以早期预测重症患者急性损伤(AKI),有助于临床尽早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AKI的发生率。机器学习也可以做到实时鉴定AKI亚型,以便于未来临床针对其亚型实施精准治疗,从而有可能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机器学习构建AKI预测模型、机器学习鉴定重症患者AKI亚型与精准治疗以及机器学习应用于重症患者AKI领域的局限性与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机器学习 预测 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介入诊疗中对比剂使用后急性损伤(PC-AKI)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预后,评估术前血肌酐(sCr)、血胱抑素C (sCysC)对PC-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404例行血管内介入诊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常规经造影导管进行持续生理盐水滴注,对于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m2)的患者,术前6 h到术后12 h进行静脉水化。术前、术后48、72 h及术后第7天进行sCr、sCysC、eGFR的测定。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AKI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因素对PC-AKI发生的预测效果;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PC-AKI发生率为3.2%(13/404)。非PC-AKI组术后第7天sCr水平[M(Q1,Q3)]为63.0(56.0,74.0) μmol/L,较术前[65.6(56.2,77.0) μmol/L]降低(P<0.05);eGFR术后72 h [114.9(96.3,135.0) ml/(min·1.73m2)]和第7天[116.7(98.5,139.9) ml/(min·1.73m2)]较术前[112.3(94.1,133.5) ml/(min·1.73m2)] 升高(P<0.05);而sCysC在术后48 h[0.9(0.8,1.1) mg/L]较术前[0.9(0.8,1.1) mg/L]升高(P<0.05)。PC-AKI组sCr、sCysC术后48 h[108.0(95.3,125.0) μmol/L、1.5(1.2,2.0) mg/L]和72 h[123.4(91.3,143.0) μmol/L、1.6(1.1,2.0) mg/L]较术前[81.6(63.1,111.0) μmol/L、1.1(1.0,1.7) mg/L]升高(P<0.05),而eGFR术后48 h[55.8(48.9,77.6) ml/(min·1.73m2)]和72 h[52.7(47.7,63.9) ml/(min·1.73m2)]较术前[88.8(65.6,100.7) ml/(min·1.73m2)]下降(P<0.05);sCr、sCysC和eGFR在术后第7天均趋于术前水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sCysC及sCr可预测PC-AKI发生,其中sCysC预测的敏感度为69.2%(9/13),特异度为77.5%(300/387),阳性预测值为9.3%(9/96),阴性预测值为98.7%(300/304),术前sCysC低于1.09 mg/L发生PC-AKI的可能性较小。而术前sCr预测的敏感度为69.2%(9/13),特异度为76.7%(300/391)。阳性预测值为9.0%(9/100),阴性预测值为98.7%(300/304),即术前sCr低于77.6 μmol/L时发生PC-AKI的可能性较小。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sCysC水平为PC-AKI发生的影响因素(OR=13.917,95%CI:1.666~116.237,P=0.015)。PC-AKI患者1年生存率为50%,3年生存率为30%,5年生存率为30%,中位生存时间为6(0~26)个月。结论术前sCysC水平为PC-AKI发生的影响因素。术前sCysC低于1.09 mg/L和(或)术前sCr低于 77.6 μmol/L可以排除PC-AKI的发生。

  • 标签: 肾损伤 血管内介入诊疗 血胱抑素C 血肌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术后急性损伤(AKI)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120例ATTAD术后并发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6例(71.7%),女性患者34例(28.3%),年龄(55±5)岁。将患者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分别行CRRT和床旁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以血液净化指标状况、肾功能指标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炎性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输入液体量为评价指标,评价CRRT对ATTAD术后AKI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病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CRRT效果更显著。试验组患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乳酸(Lac)水平比对照组更低(均P<0.05),住ICU时间、少尿期、替代治疗次数、初次透析至末次透析时间、总住院时间亦均较对照组少(均P<0.05),输入液体量更少,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但两种方案的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IL-6、IL-8和CRP水平分别为(21.9±1.8)ng/L、(18.6±1.4)ng/L、(22.7±2.2)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3.2)ng/L、(28.3±1.4)ng/L、(60.1±2.5)mg/L (t=14.527、13.255、11.247,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比IHD疗法,CRRT治疗的ATTAD术后AKI患者尽管住院病死率未表现出显著降低,但表现出更良好的预后。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肾损伤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间歇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一种起病急、死亡率高的严重疾病,急性损伤(AKI)是脓毒症患者常见并发症,目前脓毒症相关AKI(S-AKI)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还缺乏特异性诊断和治疗方法。外泌体是具有脂质双层结构并携带多种信号分子的囊泡,在脓毒症及S-AKI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简要描述了外泌体在S-AKI中的参与机制,介绍了外泌体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的潜在应用价值及其在S-AKI治疗中的进展,并对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外泌体 发病机制 生物标志物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急性损伤(AKI)是慢性肾脏病(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促进CKD发生与发展,这已成为需要高度重视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然而,AKI向CKD转变的潜在机制尚未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TEC)是肾脏重要组成部分,且在AKI过程中易受多种损伤因素的影响。TEC损伤在AKI向CKD转变中起到关键推动作用,具体机制包括TEC不完全修复、细胞信号通路活化、细胞器损伤、表观遗传学改变及TEC与其他细胞对话等,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脏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急性期常并发急性损伤(AKI),AKI加重病情,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其肾脏的远期转归尚不清楚。研究表明,COVID-19合并AKI者进展为慢性肾脏病(CKD)的风险显著增加;和其他病因的AKI人群相比,COVID-19患者发生CKD的风险更高;即使是无AKI的轻症患者,急性期后肾功能损伤的风险仍然增加。新型冠状病毒对肾脏的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是促使COVID-19急性期AKI向远期CKD转归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最新的基础研究证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细胞可以上调促纤维化的信号通路,同时脂质介质风暴也增加了从AKI向CKD过渡的可能性。本文就COVID-19急性期后的远期肾脏转归进行综述,以期提醒临床医师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损伤的慢性化趋势,开展更有针对性、更长期的随访和干预。

  • 标签: 肾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脏病
  • 作者: 贺源 徐红党 林洪启 王韬甫 黑飞龙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36期
  • 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郑州 450003,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郑州 450003,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体外循环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 简介:摘要急性损伤是心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增加了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风险。近年的研究显示,围手术期血糖波动是心脏术后急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从围手术期血糖波动的定义、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围手术期血糖波动和心脏术后急性损伤相关临床研究和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阐明围手术期血糖波动与心脏术后急性损伤的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肾功能不全 血糖波动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康对糖尿病大鼠造影剂诱导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7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6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4周后,取24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造影剂肾病组、术前生理盐水灌胃的造影剂肾病组(生理盐水组)、术前血脂康灌胃的造影剂肾病组(血脂康组),每组6只。所有动物均于造影剂给药24 h后处死,收集血液和肾脏组织,检测生化、炎症、氧化应激以及病理等相关指标。结果给予造影剂24 h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血脂康组大鼠血肌酐[(59.3±3.3)μmol/L比(73.2±4.1)μmol/L]、血尿素氮[(13.8±0.5)mmol/L比(16.3±0.6)mmol/L]、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蛋白(sNGAL)[(41.4±2.0)ng/ml比(54.9±4.4)ng/ml]和尿损伤分子1(uKIM-1)[(11.1±0.5)ng/ml比(16.6±0.5)ng/ml]均降低(均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血脂康组肾小管扩张、刷状边界丧失和肾小管细胞坏死的程度较轻。进一步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血脂康组氧化应激指标改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血脂康组丙二醛[(12.1±0.7)nmol/mg比(15.5±0.8)nmol/mg]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35.0±2.2)U/mg比(23.7±3.4)U/mg]和亚硝酸盐[(1.7±0.1)nmol/mg比(1.2±0.1)nmol/mg]升高(均P<0.05)。炎症反应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血脂康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血脂康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糖尿病大鼠造影剂诱导的肾功能不全和组织病理学损伤

  • 标签: 糖尿病 造影剂肾病 血脂康 氧化应激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后尿蛋白水平对非心脏手术危重症患者发生术后急性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5月20日至2020年11月24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诊疗的661例危重症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等基线资料,术中、术后信息及患者预后等临床资料。采用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AKI诊断标准诊断术后AKI的发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危重症患者发生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61例危重症患者的年龄为(69±15)岁,AKI发生率为45.4%(300/66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后即刻尿蛋白半定量≥2+(OR=2.62,95%CI:1.05~6.56,P=0.039)是危重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1.04,95%CI:1.02~1.06,P=0.001)、高体质指数(BMI)(OR=1.12,95%CI:1.04~1.21,P=0.004)、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OR=0.98,95%CI:0.97~1.00,P=0.019)、术后中心静脉压低(OR=0.89,95%CI:0.83~0.97,P=0.005)、术中及术后低血压时间长(OR=1.01,95%CI:1.00~1.01,P=0.041)。结论对于危重症患者,术后即刻尿蛋白半定量≥2+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手术后期间 蛋白尿 非心脏手术 危重症患者 急性肾损伤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心脏手术后危重患者中,当使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KDIGO)标准诊断急性损伤(AKI)时,以血清肌酐(Scr)升高诊断AKI的患者,与仅以少尿标准诊断AKI的患者相比,是否预后更差。方法前期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的二次分析。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非心脏手术后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有AKI高危因素的成年患者729例,依据KDIGO诊断和分级标准诊断术后AKI并分级。二次分析时选取所有符合AKI诊断的患者,符合Scr升高标准的分入AKI-Scr组,仅符合尿量(UO)减少标准的分入AKI-UO组。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判断术后AKI患者中Scr升高与住院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88例AKI患者,年龄(71±14)岁,男114例(60.6%);AKI-Scr组72例(38.3%),AKI-UO组116例(61.7%)。AKI-Scr组住院死亡率为16.7%,明显高于AKI-UO组患者的0.9%(P<0.001)。AKI-Scr组术后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AKI-UO组,医疗总费用也高于AKI-UO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AKI患者中Scr升高(OR=20.286,95%CI:2.544~161.797,P=0.004)和术前低蛋白血症(OR=4.897,95%CI:1.240~19.329,P=0.023)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心脏术后以Scr升高诊断AKI的患者,与仅以少尿诊断AKI的患者相比,住院死亡率更高,伴随多项近期预后指标恶化和医疗总费用增高。临床医师应更加关注以Scr升高诊断的AKI患者,适当倾斜医疗资源,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肾功能不全 手术后并发症 肌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损伤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变化,探讨其与急性损伤患者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损伤患者38例,应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PCT、和CD4+CD25+Treg细胞水平(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百分比,并与30例正常对照健康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损伤患者的治疗前PCT水平、CD4+CD25+Treg细胞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CT水平、CD4+CD25+Treg细胞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CD4+CD25+Treg在急性损伤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降钙素原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摘要报道一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伴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表现为贫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蛋白尿、急性损伤,骨髓病理提示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MYD88L265P和CXCR4突变检测均阳性。肾脏病理光镜提示急性间质性肾炎,结合组织免疫组化,最终诊断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损害。

  • 标签: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急性肾损伤 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伴急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采取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伴急性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和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自护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评分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明显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延续护理对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伴急性损伤患者进行护理,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延续护理 腹膜透析治疗 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