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话原型批评产生在1957年,创始人是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他的著作《批评的剖析》被视为该批评的“圣经”。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石是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仪式派”人类学思想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及原型理论。弗莱在弗雷泽和荣格等人的理论基础上建构起系统的神话原型批评,他认为文学是神话的位移,文学中潜藏着神话的原型,人们只要把全部文学纳入到一个完整的系统之后就可以找寻到神话原型。神话原型批评既有突出的优长之处,同时也有异常明显的缺陷。

  • 标签: 神话原型批评 理论基石 弗雷泽 荣格 弗莱 优缺点
  • 简介:神话原型论是集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知识融于一身的综合性批评方法论,它的出现再一次拓宽了文学批评的道路,将文学批评引入深邃、广博的人文领域中。本文试从比较两位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起到决定作用的学者,即发展了原型批评的荣格和神话原型的集大戍者弗莱的原型理论的异同中去梳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

  • 标签: 神话 意象 原型 批评理论
  • 简介:《呼啸山庄》讲述了相爱的男女主人公被迫分离的故事,他们在精神上和现实中流浪,但最终超越了死亡回归到了精神家园。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爱情故事隐喻着现代人类流浪于陌生世界的生存困境,是人类流浪于陌生世界并渴望最终回归精神家园的原型再现。

  • 标签: 《呼啸山庄》 流浪 神话 原型批评 集体无意识
  • 简介: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看来,《蝇王》是希腊神话的一种“移位变形”。它揭示了:盲目地享乐象征着人类不受约束的原始欲望,原始欲望不断膨胀,就会使人性堕落,兽性崛起,导致人的行为思想逐渐回到野蛮的状态,最终反噬文明本身。人类只有主动放弃贪欲和暴戾,人类文明才不会被践踏,人类的发展才有出路。

  • 标签: 原型批评 人性 原始欲望 文明
  • 简介:对于“大同”社会理想的根源之争始终没有一致的答案。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可以视为一种新的解释方法:它是一种原型模式。原因有三:先秦诸哲向往的社会模式都含有“大同”色彩;这种理想从未实现,却还有世世代代的人为之著书立说、起义革命;许多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着这种原型模式。“大同”虽然是一种空想,但这个原型具有存在的意义:现实世界中,它创造短暂的“桃花源”,是历朝革命起义中高举的旗帜;文学世界中,它使作者改写了历史的悲剧,并创造了多种“理想国”的模式。人类始终向往美好的世界,所以时至今日,大家仍然需要这个“空想”的存在,尽管它不可能永远不会实现。

  • 标签: 大同理想 集体无意识 原型批评
  • 简介:文章以20世纪西方出现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综合人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对意象中的人类的共同的无意识进行探究,以王维诗歌中的"门"意象为例追根溯源,从"门"这个语词的原始意义、变迁的文化意义到诗学意义的回归,阐述关于"门"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变迁,且对诗歌及人类心理的无意识影响。

  • 标签: 神话原型批评 诗歌 王维
  • 简介: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该理论以其宏观性、系统性的宽广视野在理论界独树一帜,但也因其理论存在的明显不足而日益受到批评。从理论自身的缺失和它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不足两个方面分析原型批评的局限性,使其逐渐完善,准确地指导批评实践,以期促进文学研究更好地发展。

  • 标签: 原型批评 理论局限 实践误区
  • 简介:美国著名女性作家艾丽斯·西伯德在小说《苏茜的世界》中,用真情演绎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运用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解读分析了小说《苏茜的世界》中所蕴含的有关《圣经》的宽恕的主题、流浪的故事情节、天堂的意象,并探究了这些元素对这部作品的影响。

  • 标签: 《苏茜的世界》 原型批评 艾丽斯·西伯德
  • 简介:英国作家艾丽丝·默多克在其小说《独角兽》的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神话元素,她是用原型说话的艺术家。她在其文本中构建出“失乐园”、“替罪羊”、“死亡——再生”、“情爱复仇”、“出埃及”、“启示录”等众多神话原型,把我们个人的命运转变为全人类的命运,从而牵动了读者的集体无意识,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使小说具有了永恒的主题。

  • 标签: 神话原型 集体无意识 《独角兽》 默多克
  • 简介:铁凝的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坛一道质朴而多彩的风景,是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界的一朵奇葩。铁凝的创作以对女性人生命运的观照为切入点,揭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透视社会时代的变迁,其价值与意义是多方面的。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铁凝作品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作品所张扬的女性意识、体现的地域民俗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重复性。此文则从一个新的视角,利用原型批评理论对铁凝作品进行新的思考,具体解读铁凝作品的母亲原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铁凝 铁凝小说 原型 原型批评 母亲原型
  • 简介:原型批评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从远距离对文学进行关照,开辟出文学研究的一块新领域。借用原型批评理论尝试解读小说《要一百头牛作聘礼的姑娘》,着力于从对嘎诗的形象进行分析、难题求婚主题探究及民间原型的重组与书写三个方面来探讨。

  • 标签: 《要一百头牛作聘礼的姑娘》 原型批评 难题求婚 原型重组
  • 简介:在古代诗歌里,“南山”意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列。深入探讨这个意象系列,可以感受到其中暗含的某种联系,体悟到“南山”意象背后先民对于自然的本能反应、本能反应背后的深层情感力量和共同感受,以及先民乃至人类审美反应的共同心理程序。“南山”意象的生成与承传,也集中表现了一个本体性的内涵:原始意象较之其它人类表达形式,更能深刻地切近人的本质特点,更能表现与集体无意识相关的人类复杂的心灵世界。

  • 标签: “南山”意象 本能反应 审美活动 心灵世界
  • 简介:摘要:酒神和日神在希腊神话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中引申出来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影响着西方的宗教、民俗,以及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本文试从酒神和日神的神话出发,兼谈其它的神话故事和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关系,从而对神话和原型批评进行探究。

  • 标签: 神话 原型批评 酒神 日神
  • 简介: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颇有影响,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之一。弗菜认为最初的文学形式即为神话,因而将原型移位到文学中,理论核心便是“文学原型”,他从神话着手,以宏观的角度综合评析文学作品。神话原型在经过时空的变化,转化成文学作品中的各种意象,而种种意象最原始的根便是神话原型。从宏观的文学角度看,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能够运用到东西方文学批评的实践中。本文从弗莱“神话-原型”理论视角出发,分析部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恶毒女性,探寻这些恶毒女性最原始的神话原型,即恶毒的“女妖”。

  • 标签: 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 中国文学作品 恶毒女性 恶毒女妖
  • 简介:二十世纪产生的神话原型论是集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知识融于一身的综合性批评方法论,它的出现再一次拓宽了文学批评的道路,将文学批评引入深邃、广博的人文领域中。本文试从比较两位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起到决定作用的学者,即发展了原型批评的荣格和神话原型的集大戍者弗莱的原型理论的异同中去梳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

  • 标签: 弗莱 荣格 神话 原型 批评理论
  • 简介:摘 要:斯蒂芬 ·茨威格从文学传统中汲取精华,通过续写的方式,通过《第三只鸽子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反战思想和人文主义关怀。而神话原型批评以全景式的文学眼光,强调作品与文学传统的联系,以“向后站”的视野和姿态来解释文学作品和现象。故本文运用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从文本原型意象和“离去 -回归”这一情节原型两方面来解读文本,从而丰富对此文本的研究,并探讨隐含于文本之后的作者反战思想。

  • 标签: 斯蒂芬 ·茨威格 《第三只鸽子的故事》 神话原型批评 弗莱
  • 简介:对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传统解读多停留在保罗在家庭内的恋母弑父倾向上,实际上文中克拉拉及其丈夫道斯也有很强的地母天父暗示意义.本文拟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分析保罗的情人克拉拉及其丈夫道斯的神话原型.从更深层次上展示劳伦斯的俄底浦斯情结,试图以不同的视角给文本以新的阐述。

  • 标签: 大母神 俄底浦斯情 神话原型批评
  • 简介: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赵薇导演的处女作,公映后取得极高的票房。观众在电影文本中找到自身在爱情中的“原型”,并通过剧情投射到自身的成长经历,是这部电影取得成功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荣格认为,作家都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使下进行文学创作的,而艺术作品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在于它表现了原型原型帮助读者透过内容、形象各异的文学作品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并跨越年代、地域的局限与创作者及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从原型批评理论出发,将为电影文本解读提供新的视野。

  • 标签: 青春 爱情 原型 心理
  • 简介:毋庸讳言,当今的文学批评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症候,比如功利色彩越来越浓厚,重作家不重作品的人情文章越来越常见,术语翻新但内容陈旧的文字比比皆是,许多批评不见心血毫无功力,纯粹是概念游戏.有的批评甚至动机不当或者目的可疑。相比之下,严肃而富有创见的文学批评却越来越鲜见。因此,对武器的批判,对批评本身的批评,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成了当务之急。

  • 标签: 文学批评 功利色彩 概念游戏
  • 简介:《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的悲剧形象深入人心。笔者试图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这一悲剧形象,得出玛丽就是一只“替罪羊”的结论,她的悲剧不仅是社会的必然产物。更是她“替罪羊”这一身份赋予的。她的牺牲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因为她的献祭才换来他人的救赎。

  • 标签: 玛丽 原型批评 “替罪羊” 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