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王国中有大量物质、社会、精神、语言等方面的民俗文化。但莫言并没有停留于社会生活层面的诸种民俗事象活化石般地记录和复现,而是经过审美取舍和艺术关照,通过场景化、情节化、意象化等叙事手段将民俗叙事与小说整体叙事融为一体,共同服务于作家“人的小说”的创作意图。

  • 标签: 莫言民俗叙事 场景化 情节化 意象化
  • 简介:知青文献中有关"科学实验"的叙事较少或较零碎。而事实上,即使在上山下乡的艰苦劳作中,仍有一些有理想信念的知青在探索"科技"文明的曙光。不论插队知青,还是农场知青,他们在上山下乡过程中开展的科学实验,都为农牧业生产做出了贡献,这些知青叙事中被湮没的"科技"记忆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梳理。

  • 标签: 知青记忆 科学实验 上山下乡 知青
  • 简介: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坛中一位颇具实力和个性的女作家。不论是创作体裁还是作品主题的表现,都体现着她一直以来的独特风格,并希望以此来激发当今人们麻木冷漠的心灵,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温情。而在叙事方式上的注重,更使得她的小说充满了独特的意蕴。《白雪乌鸦》这部作品通过空间叙事、暴力叙事和灾难叙事等方面体现出了迟子建一直以来的温情风格。从叙事艺术的角度来分析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白雪乌鸦》的叙事特征,通过对空间叙事、暴力叙事和灾难叙事等方面的阐述可以进一步把握迟子建的一贯风格在这部作品中的体现。

  • 标签: 空间叙事 暴力叙事 灾难叙事
  • 简介:尸蜡的形成受死者自身情况和尸体所在环境的气温、水温、湿度、水体的含盐量、含氧量、酸碱度、水中的细菌以及藻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条件具备时短期内也能形成全身体表尸蜡.本文对水库中浸泡55天形成全身体表不同程度尸蜡的案例进行报道,并对全身体表尸蜡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为今后研究水中尸蜡形成时间和法医实践中根据尸蜡推断死亡时间提供参考.

  • 标签: 尸蜡形成 尸体现象 法医病理学 水中尸体
  • 简介:确保药品安全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之责,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完善我国疫苗管理体制,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

  • 标签: 放在首位 群众 身体健康 安全 始终
  • 简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在追逐利润的资本主义企业的工作空间,规章制度等一系列手段和形式在规训青年白领的身体行为,影响青年白领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抹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将青年白领群体归结为一个整体脸谱化的符号、一个集体名词。青年白领员工被企业的工作空间规训成为服从、驯顺、有"职业素质"的职业白领,而青年白领基于其自主性和能动性,凭借各种手段持续抵抗企业规训,两者呈现出关于规训与抵抗互动的生态图景。

  • 标签: 青年白领 规训 抵抗
  • 简介:以全球视角重读对外关系史已成为当下学界潮流。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应该在此基础上重新解释17—18世纪作为区域体系领袖的中国,尤其是自我定位和总体外交关系的构想。中国当时领导的朝贡体系,存续关键在于经济支持和文化认同,比较17—18世纪朝贡体系与其他区域国际体系,从"东亚—周边—全球"三个层次可以说明全球化早期大国对外关系的共性与特性。通过比较分析明清易代时的朝贡体系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两者势力的消长,可以发现,两大体系几乎同时存在,关联十分密切:很早就开始正面的竞争和较量,最终朝贡体系并非输在落后,而是维持成本拖垮了清廷财政。此外,由于耶稣会士往来于东西之间,两种国际体系也始终存在着直接互鉴,这同时影响了东西方大国国内政治的发展。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史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区域国际体系
  • 简介:在普京总统的授意下,经过俄罗斯官方和学界主流认可的统一历史教科书在2015年出版。统一历史教科书认为1917年俄国革命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紧密相关的,并全景式对1917年俄国革命进程进行了详细的叙事。教科书对俄国革命的评价和术语的变化,反映了普京政府旨在消除对于俄国革命“彼此冲突的内部矛盾和多种解释”,向受教育的主体建构统一的历史观念。

  • 标签: 1917年俄国革命 历史教科书 普京
  • 简介:《共产党宣言》作为第一个世界性共产党组织的党纲,170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青年马克思和青年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的思考和创造,使《宣言》文本充满批判理性与革命激情。真理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年轻的寻路者和奋斗者品味到《宣言》的“真理味道”。新中国成立后,《宣言》精神持续引领中国建设新型社会,推进革命性变革。当代中国青年学习《宣言》,不是要回到历史中去考究和照搬个别字句,关键是要把握其精神要义,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青年性 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自"新生代"绘画发轫,刘小东闯入当代美术史,一直在寻求适应时代的革新性转变。2005年刘小东重回三峡现场写生,找到了一条囿于传统却又明显不同于传统的创作之路,"行动绘画"所彰显的特质改变了刘小东的艺术世界。借助身体现象学的解读,刘小东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身体的参与性,写生的快感,使得习作和成品的界限变得模糊了,作品的概念已经被延续的历史过程更新了,刘小东的转变为当代美术史书写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这种新型现实主义的"书写"方式,为当代艺术创作重回写生,重新认识写生的重大意义提供了现实主义层面的范例,值得当代艺术史乃至批评界深入思考。

  • 标签: 刘小东 行动绘画 身体现象学 写生
  • 简介:根据列斐伏尔、埃尔顿和马西等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以西方为主体的全球化、现代化叙事逻辑是时间性的,即旨在通过“时空互化”将多元的空间叙事转换成单一的时间叙事,进而将其规定和解释世界的特有方式强加给世界所有民族,这一点最为充分地反映在其所昭示的“时间政治观念”中。然而,“政治总是空间性的”,现代民主政治本身可以通过资本逻辑以及理性和律法精神实现对空间的政治占有和控制。因此,为了有效地应对这种时间性的叙事逻辑,我们需要塑造某种不同于“时间政治观念”的“空间政治观念”。

  • 标签: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政治批判 全球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