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主编的《中国近代争鸣录》一书,定于1988年初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并作为出版社推荐书目参加1988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图书博览会。与该书配套的《中国古代争鸣录》和《中国现代争鸣录》也将陆续出版。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著名历史学教授茅家(?)为该书出版写了序言。现全文发表。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太平天国起义 中国现代史 历史研究 三十年 康有为
  • 简介:中国近代历史,一方面记载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结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另一方面又记载着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业绩.一部近代昭示给我们,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而终未亡国,历经战乱磨难而终未分裂,靠的就是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国难当头,各阶级各阶层聚拢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为中华民族的命运、前途英勇抗争.最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强国之路.一部中国近代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把握其发展脉络,了解它的框架,运用近代进行国情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突出爱国主义主题.形成推动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力量.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爱国主义
  • 简介:<正>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但数十年来一直把它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研究与教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国近代和现代。多年来史学界虽然趋向于把这段历史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但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把这段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对它的基本线索与发展阶段作一初浅的探讨,望方家赐教。

  • 标签: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发展阶段论 北洋军阀 国民党 段落 帝国主义
  • 简介:“丁戊奇荒”.又称“丁丑奇荒”.它起于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止于光绪四年(1878年戊寅),其中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最严重。据有文字以来的记录.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中国共发生大旱灾1056次.在近代著名的“丁戊奇荒”中.北方九省赤地千里.灾民多达两亿.直接饿死及无力掩埋人畜尸体引致的大瘟疫夺去的人命达1300万.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丁戊奇荒 灾民
  • 简介:邓小平极为重视总结和借鉴中国近代历史的经验教训,用以解答实践中所提出的问题,并将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他关于为什么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必须实行并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群众、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等一系列科学论断,都是他在对这段历史深刻反思与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际进行理论探索与理论创新的结果.

  • 标签: 邓小平 中国近代史 社会主义 理论探索
  • 简介:宋美龄(1899~2003),蒋介石的夫人及外交助手。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1899年3月23日生于上海。1910年赴美国学习,后在威斯理女子大学就读,1920年回国,1927年12月在上海与蒋介石结婚,广泛参加社交、政治活动,并担任一些妇女团体、儿童福利团体的领导职务。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亲

  • 标签: 中国 近代史 宋美龄 政治婚姻 生活历程 政治活动
  • 简介:<正>今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历史上很多事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化为沉渣被人们遗忘,而有些事件则会经过岁月风雨的冲刷,更加显露其辉煌和价值。抗日战争的胜利已过去整整半个世纪,但它所建树的伟大功业和对世界和平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人们看得更加清晰。它的许多宝贵经验至今仍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需要我们学习和研究。本文探讨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上的地位,以纪念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 标签: 中国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人民 不平等条约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撰述在1949年以前经历了一个不断革命化的过程。它诞生于阶级化的“民族革命运动”撰述中,面临着民族立场与阶级立场的张力问题。这种张力在帝国主义理论引入后得到缓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论的基础上实现平衡,“中国革命”和“中国近代”的研究也因之正式出现,并具有了初步的理论形态。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构建和发展,近代研究的一些规范性认识逐渐形成,近代与革命融为一体,“革命”完全成为中国近代的撰述主题。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 革命史叙事 革命化
  • 简介:这是海峡两岸历史学者对中国近代认识差异的重要原因,此岸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性的革命,说到中国没有资产阶级

  • 标签: 不同解说 中国历史 中国史学
  • 简介:宗教是没有国界的.世界三大宗教从公元一世纪起先后传入中国,并程度不同地融入中国普通人的生活.但发生在近代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的大量涌入,却是与先前的那些宗教的时代大不相同,因为他们是跟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大炮一同侵入,带有明显的殖民色彩.但是,与封建专制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毕竟是先进的,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同时,开办学校、医院、图书馆等文化教育医疗设施,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尽管这“发展”是那么痛苦和屈辱.

  • 标签: 教会女校 中国近代 教会女学 西方传教士 职业教育 中国女性
  • 简介:我们说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是要埋葬的,因而说‘首次出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而要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 标签: 不同解说 中国历史 中国史学
  • 简介:这样的革命就可以说是资产阶级性的革命,此岸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性的革命,难道说辛亥革命是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革命吗

  • 标签: 不同解说 中国历史 中国史学
  • 简介:近代以来,林林总总的社会思潮纷呈奔涌,彼伏此起,争持消涨,构成了蔚为大观的独特文化图景。《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就是展现这一文化图景的学术专著。此书由多人合著,高瑞泉主编,各章及作者如下:第一章,导论(高瑞泉);第二章,人的尊严——人道主义思潮概述(陈少峰);第三章,世纪末的新世界观——中国近代进化论思潮(陈卫平);第四章,融入与逸出——实证主义思潮评析(杨国

  • 标签: 中国近代 社会思潮 人道主义思潮 思潮评析 “战国策”派 人的尊严
  • 简介:<正>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治来先生继《中亚史纲》之后的又一力作——《中亚近代》,最近已由兰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中国学者所撰写的第一部中亚近代。其撰写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资料的广泛和翔实可靠性。作者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又精通英语、俄语等多种外语,这就为作者的撰写提供了便利。作者广事搜罗,除了

  • 标签: 中亚史 近代史 中亚历史 精通英语 英俄 汗国
  • 简介: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一位伟大的变法者,他试图通过变法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梁启超早年倡导兴民权、开议院、立宪政,维新变法失败后,虽流亡海外,但他通过报刊传媒向国内宣传宪政思想。梁启超的宪政观发生多次变易,梁启超从最初主张君主立宪制,最终转变为坚定地捍卫民主共和制度。这是与当时中国复杂动荡的政治环境相连的,反映了梁启超的思想不固步自封,不僵化保守,而是紧跟时代,与时俱进。梁启超毕其一生坚定地追求宪政理想,撰写了大量宪政方面的论著,是我国法律文化的宝贵资源。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宪政文化卓越的开拓者和传播者。

  • 标签: 梁启超 宪政 法律文化
  • 简介:中国近代妇女职业的起源何黎萍Bycitinghistoricalmaterialstheauthordescribestheoriginofmodernwomen′sprofessionsandtheirtortuouscourseofdevelo...

  • 标签: 妇女职业 中国近代 女教师 职业妇女 妇女就业 女工
  • 简介:中国近代判例在文本体裁、汇编体例与适用方法上,较之于英美式判例和大陆式判例存在着着很大的差别。它完全依附于成文法,并有着明显的成文化倾向。这一特点是对明清条例制度的继承和回归,这一判例制度可以作为建立当代中国判例制度的参考。

  • 标签: 中国 近代 判例制度 成文法 成文化 判例汇编体例
  • 简介:浙江警察学院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副教授施峥的专著《中国近代警察教育研究(1901-1949)》于近日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鸦片战争后百余年的中国社会,处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轨、过渡的历史时期,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革,无论是中国近代警政建设,还是教育改革,均在这个大背景下启动了各自的进程,而且与上述领域的变革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呈现出异常错综复杂的态势。该书将中国近代警察教育置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大背景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及方法,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现代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视角,既充分考虑到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又十分关注欧美、日本等国思想资源的导入及其影响;

  • 标签: 警察教育 浙江警察学院 社会转轨 历史时期 社会科学部 浙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