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5月29日澳大利亚http://www.wsws.org网站刊登了尼克·比姆斯题为的文章,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初固定汇率制度瓦解以来,世界已经发生过四次重大的货币动荡,当前美元的大幅贬值可能引发第五次世界货币动荡.这次世界货币动荡同前4次一样将不可能解决世界经济领域所面临的难题,倒是会造成影响深远的经济和政治后果,并为更猛烈的危机的重新爆发创造了条件.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世界货币 固定汇率制度 美国 美元贬值 反通货膨胀政策 高利率
  • 简介: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缺陷,造成国际金融秩序不稳定,影响各国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是大势所趋。本文从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出发,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缺陷及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了有关改革方案.进而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路径及现实选择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 标签: 国际货币体系 改革路径 研究
  • 简介:近年来,全球虚拟经济恶性膨胀趋势加剧。全球每年商品和服务贸易额总计约为20万亿美元,与80万亿美元全球GDP相比,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但全球金融资产总价值却达到近300万亿美元,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证券所代表的“纸面”财富显然极大影响着购买力。

  • 标签: 国际货币体系 多元化 金融资产 恶性膨胀 虚拟经济 美元
  • 简介: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视角,强调整体性的世界体系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分析当前各种反体系运动的形成机理。反体系运动的主体既包括民族国家,也包括非国家行为体,但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在上升。世界体系世界经济体系、政治体系和文化体系的三位一体,其中世界经济体系是反体系运动的根源所在,但世界政治体系及文化体系也以自己的作用特点与反体系运动发生互动。在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反体系运动的影响是复杂的。从长远来看,它有助于推动现有世界体系的变革,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营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但另一方面,它往往会对世界体系的稳定运行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共输”局面。

  • 标签: 世界体系 反体系运动 非国家行为体 发展问题
  • 简介: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与"货币供给"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人、企业及整个社会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凯恩斯称货币需求为流动偏好。他认为:决定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又可分为收入动机和业务动机。在正

  • 标签:
  • 简介:国际货币体系作为国际间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映射着一系列国际斗争与国际合作的发展变化形式,我们通过考察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演变以及欧元启动,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与国际货币格局的演变休戚相关。

  • 标签: 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 欧元
  • 简介:只要亚洲国家面对多种他国货币作为国际交易手段和储备资产,只要那些有影响力的大国国内经济走势存在差异,只要汇率波动不居,则不论国内基本面如何,亚洲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就是随时可能的事。所以,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改变,否则,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非关键货币国家,就将始终生活在达摩克利斯剑之下。

  • 标签: 国际货币体系 中国 改革 亚洲国家 储备资产 交易手段
  • 简介:当今世界正处于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时期,各国间经济、技术的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无可置疑地展示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但仅仅看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问题在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各种力量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一句话,究竟应如何来理解和阐释目前这个世界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

  • 标签: 世界经济体系 经济格局 全球化 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人民币成为世界主流货币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严重缺陷、中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地区一体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但是,人民币成为世界主流货币还有很多制约条件,主要表现为:中国的经济基础依然相对薄弱,中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不发达,以及发达国家不愿意见到人民币成为世界主流货币

  • 标签: 人民币 世界主流货币 前景 约束条件
  • 简介:全球化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国也正在深刻地改变和影响全球化进程本身。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或正在与中国形成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双边关系,中国的繁荣发展越来越成为惠及全球的"正能量",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关切和忧虑。在举世瞩目的"庄园会晤"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美应共同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本刊2013年6月(上)曾推出"中美与新型大国关系"专题策划进行研讨解读。然而,从更广阔的视域看,总书记对这一世界级议

  • 标签: 大国关系 专题策划 权力体系 共产党自身建设 国际经济政治 军事大国
  • 简介:牙买加体系确立了以多元化储备货币和外汇收支平衡为主的混合汇率制度,但由于缺乏最后贷款人制度对国际金融风险进行监督和管理,直接导致了晚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绵延不绝。为构建全球性的金融安全网络,实现金融危机的有效治理,国际社会必须从根本上变革以少数主权储备货币为核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功能完善的国际最后贷款人制度。

  • 标签: 牙买加体系 最后贷款人 SDR
  • 简介:纵览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变迁可以发现,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与有效运作的前提是国际金融的权力格局须与国际经济的力量格局相匹配。然而,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当代国际金融秩序并未随着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所倡导建立的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应怠储备安排是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允,并构成了未来由新兴经济体所主导的新型国际金融体系的雏形。中国无疑将在未来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通过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实现国际货币与金融治理改革。

  • 标签: 国际金融体系 金砖银行 亚投行 丝路基金 新兴经济体
  • 简介:国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现象,而有了国家也就意味着有了行政。自人类脱离洪荒进入文明以来,行政权力对所有社会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就是民族或国家存在的象征。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显然,阿克顿的这句名言首先针对的就是行政权力,但是人类只是到最近几个世纪才开始认识到行政权力发生滥用的可能性和法律控制的必要性,行政法治的发展长期滞后于行政的发展,且只是在行政法治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出现了专门研究行政和行政法的法律科学,行政、行政法和行政法学才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

  • 标签: 行政法体系 行政权力 世界 绝对权力 法律控制 行政法治
  • 简介:中国经济崛起是世界体系发展的延续和补充,还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对世界体系的终结?这是过去三十多年在国际学术界和国内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论的一个学术命题。从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出发,对世界体系在过去500年形成的三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1500-1750/1800年重商主义阶段主要基于"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主义",1800/1850-1914/1945年的自由主义经济阶段主要基于"工业革命"和"自由贸易",而1945-2030年的混合经济阶段则主要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地理大发现"、"国际贸易与金融"、"科学与技术"、"国际制度与机制"是世界体系得以延续500年的四大基本动力。世界体系是过去500年每个国家兴衰的背景,而中国过去30年经济上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不断融入这个延续至今的"世界体系",所以,中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主要来自于世界体系以及这个体系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 标签: 世界体系 历史动力 中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