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出血(cerebral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应用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的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内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并发症 护理效果 护理模式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住院时间及护理满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程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与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及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老年慢阻肺患者 护理满程度 护理干预 肺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目的针对水痘患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标准化护理模式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2019年1月作为该次研究时段,方便选取上述时段内中心医院感染科收诊的水痘患儿110例为基础研究资料,根据临床护理实施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55)在治疗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n=55)则给予标准化护理方案,将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护理质量评价以等作为护理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在疱疹(3.21±1.04)d、瘙痒(1.85±0.18)d、结痂(全部结痂时间)(4.17±1.08)d以及痂落自愈(6.13±1.23)d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10.3866,69.1836,10.0082,8.5417,P<0.05)。研究组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痘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的护理模式可促进疱疹、瘙痒等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消退,并提升患儿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为水痘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标准化 护理模式 水痘 疱疹 瘙痒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脑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是应用含碘造影剂注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经连续DSA造影在不同时期显示脑内动脉、回流静脉和静脉窦的形态、部位、分布和行径的一种显影技术。目的分析DSA全脑血管造影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均选自2016年2月~2018年9月中心医院收治的行DSA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共3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19人,实验组19人。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4%,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42%,实验组高出对照组26.1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治疗期间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DSA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重症毒蘑菇中毒急救成功的关键是清除体内毒素。毒蘑菇毒素造成的中毒损害大多是可逆的,尽早彻底的清除毒素、阻断毒素作用,保护心、肝、脑、肾等重要器官,对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目的了解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序贯用于救治重症毒蘑菇中毒及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2016年2月~2019年1月对中心医院收治的11例重症毒蘑菇中毒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序贯治疗并实施护理。结果1例死亡,2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其余8例均治愈。结论使用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序贯对救治重症毒蘑菇中毒及多系统功能损伤患者疗效显著。

  • 标签: 毒蘑菇中毒 血浆置换 多系统功能损伤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的肠道传染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容易感染手足口病,它的典型的表现就是发热,在口腔、手、足还有臀部发生斑丘疹、疱疹或者是破溃以后出现溃疡,严重的会出现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目的观察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手足口病患儿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抗病毒、退热等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治护的效果、退热的时间、口腔溃疡愈合的时间、水疱结痂的时间、皮疹消退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结果接受治护后,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较高,其退热、口腔溃疡愈合、水疱结痂、皮疹消退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缩短其住院的时间。

  • 标签: 手足口病 综合护理 效果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结节性甲状腺肿是指以甲状腺组织过度增生和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出现结构、功能改变为特征的甲状腺结节性肿大。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心医院行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术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日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3%(2/39)较对照组23.08%(9/3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中,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标签: 结节性甲状腺肿 精细化护理 术后并发症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疼痛是指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表现为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及情感上一种不愉快的经历。随着麻醉效果的消退,颅脑术后疼痛往往在术后24h内最为强烈。目的分析疼痛护理标准化流程在颅脑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颅脑术后患者的疼痛现状进行调查,制定疼痛护理标准化流程,比较疼痛护理标准化流程应用前后的疼痛管理效果。结果疼痛护理标准化流程应用组的术后24h内疼痛评分及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1),疼痛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标准化流程适用于颅脑术后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颅脑术后患者 标准化流程 疼痛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射频识别技术又称非接触式ID卡,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技术,在卡片靠近读写器表面时即可完成卡中数据的读写操作,它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D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它利用发射和接收无线电射频信号,在一定范围内对物体(包括运动物体)进行无接触方式的探测和跟踪。[关键词]射频识别高新技术射频信号随着物流系统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条形码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系统的需求,目前,在物流系统运作中,无线射频技术正逐步代替传统条形码技术并发挥着越来越强的的作用。一、定义射频识别即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 标签: 中的应用 商业物流 射频技术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是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ERAS的内容包括护理在内的围手术期多学科的相关治疗,由于减轻了患者的手术创伤应激及手术并发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因此得到了广泛认可。目的探讨ERAS理念在颅内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心医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住的50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ERAS理念进行颅内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住的45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颅内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经济而又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颅内肿瘤围手术期 满意度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脑膜瘤是由蛛网膜细胞或无脑膜覆盖的组织器官演变而成的,多数为良性肿瘤,少数有恶变的可能。脑膜瘤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预见性干预对脑膜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脑膜瘤手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护理的预见性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及术后2周焦虑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d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护理的预见性干预有助于缓解脑膜瘤手术患者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膜瘤 预见性干预 焦虑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急、忙、杂”是急诊创伤救治的特点。“急”即患者突发创伤,且多病情危急,必须快速进行处理。“忙”即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极易在短时间内死亡,必须快速、准确评估病情,并给予有效的抢救护理。“杂”即因损伤部位多而复杂,涉及病种复杂,必须多学科、多科室协作才能完成对患者的救治。目的研究快捷护理路径在急诊创伤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9年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14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快捷护理组(n=73)与对照组(n=73),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快捷护理组给予快捷护理。观察两组抢救护理期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抢救结果、患者满意情况,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抢救时及7d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炎性因子(TNF-α、IL-6、CRP)水平。结果抢救护理期间,快捷护理组ARDS、MO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快捷护理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7d,快捷护理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TNF-α、IL-6、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捷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护理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机体免疫,抑制生成炎性因子,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急诊创伤 并发症 机体免疫 炎性因子 满意度 抢救护理时间
  • 简介:摘要癫痫是脑肿瘤的常见症状,也可是其最早和唯一的临床症状。对于持续癫痫患者必须加强护理管理,一旦处理不当,则可能影响手术效果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生命。目的 探讨脑瘤患者术后并发癫痫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9月中心医院收治的脑瘤患者术后并发癫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全面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7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满意19例,较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90.0%;对照组满意14例,较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7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瘤患者术后并发癫痫的全面护理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瘤 护理满意度 癫痫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中心静脉导管脱落患者在超声介入下行右心导管+PICC脱落管取出的诊治流程、术前监测方法及术后护理。患者急诊入院后,立即给予平卧位,制动,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检测,并在急诊局麻下行右心导管+PICC脱落管取出。术后给予腿部制动,抗生素药物治疗。关键词:鼻咽癌中心静脉导管超声介入护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在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并将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输液方法。材料为高等级医用硅胶,由于它质地柔软、有弹性,不限制患者日常活动、留置时间长,避免了因治疗需要而进行的反复静脉穿刺,解决了慢性病患者长期输液、肿瘤周期化疗、TPN以及高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1]住院和门诊的患者均可使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同时,穿刺部位渗血、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感染、静脉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也不可忽视。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患者共32例,其中有一例患者PICC管断入体内,在超声介入下行脱落管取出。介入性超声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

  • 标签: 介入行 例鼻咽癌 取出术
  • 简介:摘要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在发热的时候,出现的一种惊厥的状态,表现形式为全身的强直阵挛、抽搐、双眼凝视、面色发绀、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等。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40例高热惊厥患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患儿临床护理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对照组患儿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70.0%,远低于观察组的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3.3±1.0)d、高热消失时间(25.4±1.6)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1.4)d、(43.2±1.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并缩短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救护理 针对性 护理干预
  • 简介: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中心医院8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仅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40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0.0%(P<0.05)。结论应加强哮喘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肺功能,并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

  • 标签: 护理干预 肺功能 常规护理 满意度 哮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