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经开启,交互设计无疑是新时代的关键词。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广地嵌入人类的日常生活,在人与机器、人与技术之间构建完美、和谐的关系成为设计师重要而意义深远的任务。交互设计的概念最早由IDEO的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提出,经由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但因其对象的先锋性与解决方案的多学科交叉性,人们对交互设计话题的关注热烈而持续,构建起该领域生机勃勃的话语场域。《设计》杂志本期的热点话题将围绕它展开。

  • 标签: 交互设计 情感 时间 信息技术 多学科交叉 《设计》
  • 简介:文章分析2015年米兰世博会德国馆关于食物主题的展览,分析德国馆如何把软件的意识形态转换到大型的环境空间内,用多维度的人物情节行为设定,通过游戏体验,充分调动观众以一个专注的状态代入预定的情节线索;探讨以预先制订好的主题体验活动为行为线索的多维度游戏互动式展示方式。

  • 标签: 2015世博会德国馆 交互行为 游戏主题体验 互动式展示
  • 简介:交互设计活动的展开需要在不同设计阶段制作原型对设计概念和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目前关于原型制作的理论和方法都只关注于软件界面设计,并没有从软硬件结合的交互系统层面对原型构建进行探讨。作者改进了DavidBenyon等人提出的PACT模型,提出了交互设计应该包括人、系统、情境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而说明了需要在交互设计过程中构建人物原型、系统原型、情境原型,并给出了原型构建所需的技术和方法。

  • 标签: 交互设计 原型构建 设计要素 原型分类 构建方法
  • 简介:本文对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作了简单的分析,探讨了当前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要点,最后提出了完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作用。

  • 标签: 人机交互 界面 设计 要点 完善
  • 简介:交互设计作为一种绿色设计系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人机交互的相关问题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建筑设计领域。许多设计者为了能够构建出适合人们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开始不断运用计算机技术,在进行建筑空间构建的前期展开一系列的设计和改进。本文以当代建筑空间与人的交互设计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更为全面地阐述了建筑空间中融入交互设计体验的重要性。

  • 标签: 建筑空间 交互设计 计算机
  • 简介: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可穿戴设备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可穿戴设备的定义以及功能特点,然后根据佩戴方式将可穿戴设备分为三类并分析各自特征,接着结合对现有可穿戴设备交互方式的探讨,分析了可穿戴设备界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提出可穿戴设备界面设计的几点交互设计原则,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可穿戴 交互设计 界面设计 智能
  • 简介:福船作为华夏文明特别是福建海洋文明的传播者,是木质时代远航船只中的佼佼者,是世界航海史的骄傲。《中国福船》这部作品通过多种交互手段增加展示的生动性,趣味性、参与性,详细地向受众介绍中国福船的造船技术和当时这项技术的先进性。

  • 标签: 多媒体技术应用 交互 古代科技 中国福船
  • 简介:本文以导向标识的交互性为研究对象,提出交互设计在导向设计的信息界面中,满足的必要条件,以用户体验为支撑,以信息引导为手段,是导向信息在环境、人和视觉要素间的三者关系,信息传递有效性的直接体现。

  • 标签: 交互性 导向 设计 体验
  • 简介:在科技与文化竞争愈演愈烈的大时代背景下,玩具类型花样百出,玩具的作用与最初单纯承载的娱乐性相比较,延伸出了更多以往所不曾关注的方向。对学龄前儿童而言,玩具将成人世界的事物抽象概括出来,在游戏过程中通过简单明了的方式去告诉学龄前儿童道理。文章以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在针对其设计的玩具中引入交互式设计理念,并进一步探析交互式玩具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从而构架出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玩具的设计原则,用以指导未来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玩具的设讹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玩具 交互式 设计原则
  • 简介: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CYD128)为基体,有机膨润土为增韧改性剂,选用自行合成的固化剂,固化不同质量比的环氧树脂/有机膨润土复合体系的共混物,测定了共混固化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热分解温度,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环氧树脂/有机膨润土复合体系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膨润土含量的增加,冲击强度逐渐增加,当有机膨润土含量达3%~4%时冲击强度出现了极大值;随着有机膨润土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冲击强度减小。当共混复合体系的质量比为(3~4):100时,复合体系增韧的效果非常明显,把冲击强度从20.4kJ/m^2提高到25.0kJ/m^2;拉伸强度和热分解初始温度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并且随着有机膨润土的加入,复合体系的断裂面逐渐呈韧性断裂。

  • 标签: 环氧树脂 有机膨润土 改性 耐热性
  • 简介:目标导向设计是将用户需求作为核心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的设计方法论,借助这一方法论,能够更清晰具体地了解我们的设计目标。通过将目标导向设计方法引入制造业软件交互设计中,能够弥补当下制造业软件以功能需求为导向而忽略了用户体验的不足。从用户入手,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易用的制造业软件。

  • 标签: 目标导向设计 制造业软件 交互设计
  • 简介:目的:探索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通过设计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方式,以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交互展陈体验。方法:将叙事学关于叙事情境、叙事结构和叙事序列的基本理论应用于交互展陈的叙事空间设计过程中。结果:提出情境叙事的设计策略,并以此建构了一个"三层四级"的体验框架。结论:情境叙事策略能够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的多层级体验。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情境叙事 体验设计
  • 简介:为了实现水泥石灰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配制要求,采用单因素分析了保温砂浆8种组分(粉煤灰、玻化微珠、憎水剂、胶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聚丙烯纤维、石灰以及水泥)对其性能的影响,并最终得到最佳配合比。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10%(质量分数,下同),玻化微珠容重110kg/m3时掺量41%左右,120kg/m^3时掺量44.5%左右,憎水剂掺量0.1%,胶粉掺量1.8%~2.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掺量0.2%,聚丙烯纤维掺量0.4%,石灰掺量18.5%左右,水泥用量根据玻化微珠容重掺量在30%~37%,以此为参数设计配合比时,可使水泥石灰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得到最优的抗压强度和干密度数据,为进一步探索保温砂浆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 单因素分析 抗压强度 干密度
  • 简介:采用机械球磨技术制备了MgH2-10%Al2O3(质量分数)储氢复合体系,通过XRD、SEM、DSC-TG等检测手段考查了微量Al2O3陶瓷颗粒掺杂对MgH2体系组织结构及解氢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球磨可有效细化MgH2颗粒;在微量Al2O3陶瓷颗粒与机械球磨的协同作用下,MgH2颗粒的细化效果更为显著;相对于纯MgH2球磨体系而言,微量Al2O3的掺杂有效降低了MgH2体系的解氢温度(降低近50℃),且其解氢速率也有所提高;MgH2-Al2O3储氢复合体系解氢性能的改善主要源于Al2O3陶瓷颗粒对MgH2体系的组织细化效应.

  • 标签: MgH2 陶瓷颗粒 球磨 解氢性能
  • 简介:为提高出土脆弱陶质文物的强度及抗风化能力,采用丙烯酸盐配合物溶胶(AMC)为加固材料,对考古遗址出土的脆弱陶质文物进行了加固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加固前后陶质文物的成分、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AMC加固后的陶质试样其弯曲载荷提高了106.5%,耐盐蚀循环、抗冻融能力循环次数均提高约1倍,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脆弱陶质文物保护新材料。

  • 标签: 丙烯酸盐配合物 水溶胶 脆弱陶瓦 加固
  • 简介:利用异烟酰肼和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邻香草醛)合成了一种新的Schiff碱-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异烟酰腙(L),并制备其Cu(Ⅱ)、Cd(Ⅱ)、Zn(Ⅱ)的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分析等手段对该Schiff碱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得到了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推测组成,并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锌和镉的配合物与配体相比具有较好的荧光特性。

  • 标签: 异烟酰腙 SCHIFF碱 配合物 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