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拍摄者自述:“这张照片是在3月雨夹雪袭来时拍摄的,当时我的相机多次被打湿,天空的颜色就是这样的,我想这是由云摆中的冰雪结晶反光造成的。”

  • 标签: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 雨夹雪 拍摄 照片 相机 反光
  • 简介: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以高纯ZnO和活性C混合粉末为原料,以NH3为掺杂气体,在Si(111)衬底上制备了N掺杂的ZnO纳米线阵列,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气的掺杂过程对生长N掺杂的ZnO纳米线阵列有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N掺杂的ZnO纳微米p-n结被合成,表现出很明显的整流特性。

  • 标签: ZNO 氮掺杂 P-N结 化学气相沉积
  • 简介:本作品是一种基于温差电池(贝克效应)的新型节能燃气灶。使得炉灶能够最大化的利用流失的热量实现鼓风,从而提高炉灶对燃料的利用率。在炉灶外火盖周围用防火材料做成的聚火罩上用导热管将流失的热量导出,导出热能由温差电池(利用温度差异,使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转换为电能,安装在灶底的风扇利用这部分电能将空气鼓入灶内,提高燃烧率。一种基于温差电池(贝克效应)的家用节能炉灶,包括温差电池(贝克效应)、整流器、蓄电池、鼓风风扇、普通节能燃气灶。

  • 标签: 温差电池 塞贝克效应 新型节能燃气灶
  • 简介: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技术实现了38CrMoAl钢的表面纳米化,并对表面纳米化后的样品进行了490℃离子碳共渗。采用扫描电镜、X-衍射、透射电镜、显微硬度仪等分析和测试手段,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观察分析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SMAT处理的样品实现了低温离子碳共渗,渗层中渗入较多的、碳原子,并析出大量细小的高硬度化合物,获得了较好的硬度分布。

  • 标签: 表面机械研磨(SMAT) 38CRMOAL钢 离子氮碳共渗
  • 简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许智、王文龙、白雪冬、王恩哥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在生长单壁碳纳米管过程中,原位进行硼(B)、(N)共掺杂,实验和理论研究发现,硼、共掺杂使金属性碳纳米管转变为半导体。该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中科院和同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本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AdvancedMaterials20,3615(2008)上。AsiaMaterials对该成果以标题“Dopingcarbonnanotubes”作为研究亮点进行了报道。

  • 标签: 单壁碳纳米管 共掺杂 半导体 金属性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国家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