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国外有研究表明,产妇分娩方式与其妊娠后期饮食中含量有关,每人摄越多,其自然分娩的机会越大,反之,则只能借助产钳或刮宫产了。

  • 标签: 分娩 富锌 食物 妊娠后期 锌含量 饮食
  • 简介:将分光光度法和流动注射技术联用,建立了一种可用于在线快速检测环境水样中痕量Zn(Ⅱ)的新方法。通过实验优化了-PAN-吐温80-四硼酸钠显色体系及分析流路。在优化条件下,离子在5-400μ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为1.3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4%(20μg·L^-1Zn离子,n=15),采样频率为24个样/h。应用于环境水样中Zn(Ⅱ)的测定,回收率在93.5%~104.0%之间。该方法具有仪器简便、方法简单、测量快速、灵敏度较高、准确度较好、线性范围较宽等特点,适用于环境水样中离子的检测。

  • 标签: Zn(Ⅱ) 流动注射 分光光度法 环境水样
  • 简介:为了制定水果、蔬菜罐头的卫生标准,我们进行了罐头中铜、测定方法的进一步探讨。目前,食品中金属元素测定方法虽较多,但为了提高分析的质量和分析速度,我们选用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作为首选分析方法,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蔬菜罐头 原子吸收 卫生标准 元素测定 标准贮备液 仪器测定
  • 简介:通过溶胶凝胶原位复合法制备了胶原基纳米氧化复合材料。首先制备pH值为8.5的纳米氧化前驱体溶胶;然后参考制革工艺制备戊二醛处理网状胶原基;将醛处理网状胶原基和其质量比500%的纳米氧化前驱体溶胶,在50℃下于转鼓内转动9h后,自然干燥而得胶原基纳米氧化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分析结果表明,网状胶原基经纳米氧化前驱体处理后,大小约为25nm纳米氧化颗粒已经在网状胶原基内生成。所制备的胶原基纳米氧化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收缩温度78.4℃)和良好的力学性能,纳米氧化的引入使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抗菌防霉性。

  • 标签: 胶原 氧化锌 纳米材料 抗菌
  • 简介:将含有锌元素的纸和纸板经浓硫酸与过氧化氢溶解后,根据溶液中离子与锌试剂的显色反应,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纸和纸板中含量。结果表明,在pH值为8.9、锌试剂用量为5mL时,离子与锌试剂在620nm处的吸光度与离子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1,检出限为0.0720mg/L,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4.9%~104.6%,可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度法对钢纸内含量进行检测。

  • 标签: 纸和纸板 分光光度法
  • 简介:目的:以酪蛋白为对照,研究大豆蛋白和花生蛋白对生长期大鼠体内、铜、铁、锰4种元素代谢的影响.方法:36只生长期雄性SD大鼠随机被分为3组--酪蛋白组、大豆蛋白组、花生蛋白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大豆蛋白、花生蛋白的人工半合成饲料,28d后开始连续收集7d的粪、尿样品,35d后处死,取大鼠、肝脏、肾脏和股骨,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铜、铁、锰含量.结果:大豆蛋白组尿铁、锰排量、和铁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以及肝、肝铜和肾脏锰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肾脏和股骨铜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花生蛋白组尿中各元素排泄量、铜和铁的表观吸收率、铜的表观存留率以及肝脏铁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粪铜排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豆蛋白质使大鼠对和铁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显著增加;花生蛋白质使大鼠对铜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以及对铁的表观吸收率显著增加,提示大豆蛋白质对改善机体和铁代谢、花生蛋白质对机体铜和铁代谢的调节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大豆蛋白 花生蛋白 大鼠 微量元素 代谢
  • 简介:卫生部近日印发《儿童高铅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和《儿童高铅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试行)》,以切实做好儿童铅中毒的防治工作,规范儿童铅中毒的预防、诊断分级及治疗原则。

  • 标签: 中毒预防 铅中毒 卫生部 儿童 指南 治疗原则
  • 简介:目的评价转sFat-1基因猪肉对小鼠血常规、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以转sFat-1基因猪肉、普通猪肉为受试物,配成配合饲料后分别设立低、高2个剂量组和基础饲料对照组,经口喂饲小鼠30天后,比较各组小鼠血常规、生化、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同性别的各组血常规和免疫球蛋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转sFat-1基因猪肉高剂量组血清BUN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性小鼠中,转sFat-1基因猪肉低剂量组的CD3+CD4+细胞比例、转sFat-1基因猪肉高剂量组的CD3+CD8+细胞比例与普通猪肉低剂量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的剂量下,未发现转sFat-1基因猪肉对小鼠血常规、生化和免疫指标有影响。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转sFat-1基因猪肉 淋巴细胞 血常规 血生化 EPA
  • 简介:目的研究成人和尿中铅农度、、尿铅同位素比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地域影响.方法用ICP-MS测定全和尿液消化液中锸浓度及铅同位素比值,并用CAIS方法校正基体效应.结果成人铅和尿铅的平均浓度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铅和尿铅同位素比值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成人尿铅的同位素比值还随地区不同而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铅不能代替铅作为生物标志物反映体内铅负荷以及铅同位素比值;处于不同地域的人不仅铅同位素比值不同,尿铅同位素比值亦不同;人体有可能对铅同隹素产生“分馏”作用。

  • 标签: 血液 尿△ 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