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在河北省中西部黄壁庄水库上游流域,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施氮量对该区小麦和玉米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农户纯收益和土壤中氮素累积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农业的施肥管理和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技术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肥施氮水平,冬小麦产量和农户收益最高。不同施氮水平对夏玉米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高肥水平,春玉米产量和农户收益最高。在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农田,硝态氮在90cm土层出现累积。在春玉米农田,硝态氮在50C1TI土层出现累积。另外,随着施氮量的提高,100cm土体硝态氮储量在2010年和2011年间出现盈余。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在该区合理灌溉的前提下,冬小麦合理施氮量为225kg/hm^2左右,夏玉米合理施氮量为180kg/hm^2左右,春玉米合理施氮量为225kg/hm^2左右。

  • 标签: 黄壁庄水库 冬小麦 夏玉米 产量 施氮量 土壤硝态氮
  • 简介:东北半湿润地区玉米生育期内的降雨量通常较多,给田间试验开展施肥制度优化研究带来一定困难.本文结合田间试验结果,利用DNDC模型优化了玉米膜下滴灌施氮次数和施氮比例.其方法是在对DNDC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利用2012和2011年东北膜下滴灌玉米田间试验数据对DNDC模型中作物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最后利用验证后的模型优化出适宜的施氮次数和施氮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对玉米吸氮量和产量影响较大的参数为大气CO2浓度、作物需水量、降雨量和籽粒C/N等;验证后的模型能较精确模拟玉米的产量和吸氮量,而对玉米的生长动态模拟精确度相对较差;当土壤初始无机氮含量在60mg/kg时,东北半湿润区膜下滴灌玉米的适宜施氮量为150~200kg/hm^2,且在玉米抽穗期和灌浆期以1:3的比例施入氮肥可使氮肥的淋失量减少,而产量也可保持在较高水平。

  • 标签: 膜下滴灌 吸氮量 玉米产量 施肥制度 DND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