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虫草,又称北冬虫夏草。是昆虫的感染虫草菌后形成的与菌的复合体。其与天然野生冬虫夏草有相似的医疗和保健功效,是一味名贵的药用真菌。对此,本文就虫草的人工培养及开发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蛹虫草 北虫草 人工培养 开发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PDCA循环对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的改善效果。 方法:选择2023年4月医疗设备部6名工作人员、773件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为研究对象,开展PDCA循环干预前设置为参照组,接受PDCA循环干预后为研究组,对比干预前、后的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PDCA小组成员能力状况、PDCA小组成员对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满意程度。 结果:开展PDCA循环管理后,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为97.81%较管理前92.75%更高,PDCA小组成员的各项能力状况分值更高,对于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各项目满意程度分值更高,P<0.05。 结论:PDCA循环用于医疗设备部工作中,可提升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并提高人员能力、工作满意度。

  • 标签: PDCA循环 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 完好率 工作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寻找更多的杀白蚁复配药剂,研究了螨腈与氟胺不同比例复配剂对白蚁的毒力及联合作用情况。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了螨腈与氟胺及其不同比例混配剂对乳白蚁的毒力,用孙云沛法求混剂的共毒系数,确定混剂的联合作用。蛄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6h后螨腈对乳白蚁的LC50值为1.211mg,L,氟胺的为16.143mg/L。氟胺:螨腈为5:1、20:1及40:1时,共毒系数分别为175.1、154.2和155.8,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氟胺与螨腈为1:10和1:20,共毒系数分别为55.9、82.6,表现出拮抗作用。氟胺与螨腈为l:1时,表现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为100.8。结论螨腈和氟胺的混配剂在不同比例对乳白蚁的联合作用有增效、相加和拮抗作用。

  • 标签: 毒力 虫螨腈 氟虫胺 混配 白蚁 共毒系数
  • 简介:摘要:羊作为青海省牲畜饲养产业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青海省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羊群饲养的过程中,寄生病是一种普遍的病症类型,不仅具备极高的传染性,同时还会对整体的饲养效益产生很大负面影响为此,养殖工作人员必须要提高对羊寄生病防治的重视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基于此,本文以羊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寄生疾病的临床症状,提出相对应的防治措施,以期减少羊寄生病对养殖户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

  • 标签: 寄生虫病 临床症状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人们过度开采野生虫草,大大降低其产量,同时对虫草生长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而不断扩大人工栽培虫草面积,需要大规模培育虫草菌种,特别是液体菌种,更加符合人们日益扩大的再生产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人工栽培虫草培菌种培养液发酵生产工艺,及其主要控制点,同时针对菌株活化、接种、发酵培养和存储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应工艺标准,有利于虫草菌种培养液大批量制备。

  • 标签: 人工栽培 蛹虫草 菌种培养液 发酵生产工艺
  • 简介:摘要:牦牛作为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畜种,是包病传播的中间宿主,此类病害的发生除了会导致牦牛急剧消瘦,还很容易使得牦牛的脏器受到感染。并且通过分析四川省包病患病情况来看,其属于本省的流行现状,现由东向西,由低海拔向高海拔,盆地向高原增高的趋势。如果实际牦牛患病情况比较严重,会导致牦牛在短时间内死亡,此类情况的发生,便会给相关养殖人带来较大损失,不利于保障牦牛养殖效益,并且这也会对畜牧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限制。针对此种情况,加强针对性措施的落实来完善防疫工作具有必要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牦牛包病的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牦牛 包虫病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就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其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措施,以期为该病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及借鉴,促进羊养殖产业实现健康发展。

  • 标签: 肝片吸虫 诊断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在高原牲畜养殖中包病比较常见,不仅危害到牲畜的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对于包病应该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关注,除了要了解清楚相关的流行特点和症状表现以外,还需着重掌握防治的关键要点,尽量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本文就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养殖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高原 牲畜 包虫病 流行特点 症状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氯苯甲酰胺和噻胺复配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两者配比在1:2到1:4时有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6%氯苯甲酰胺•噻胺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117.6、134.4、151.2 g a.i./ha防效分别为为81.6%、84.3%、89.9%,防效相当或显著高于对照药剂0.4%氯苯甲酰胺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42 g a.i./ha的防效,但都显著高于0.5%噻胺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300 g a.i./ha处理的防效。0.56%氯苯甲酰胺•噻胺颗粒剂可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

  • 标签: 氯虫苯甲酰胺 噻虫胺 稻纵卷叶螟 毒力测定 防效
  • 简介:摘要:氰基和氰基苯胺是二酰胺杀虫剂,它们的目标是鱼的丝状受体。鱼的NiTi受体是钙离子释放的重要通道。二酰胺杀虫剂作用于昆虫,迫使鱼类的尼廷受体打开,导致细胞质钙离子流失,浓度升高,导致昆虫肌肉收缩功能瘫痪,使昆虫停止进食,最后导致昆虫死亡。氯苯那普利和氯那普利的作用时间长,毒性极低,安全性高,对蜜蜂、鱼类、天敌、人和动物、鸟类等也非常安全。栋它们主要对胃有毒,对害虫有接触性致命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溴氰酰胺和氯硝苯地平对甲霜灵的毒性作用。

  • 标签: 黑胸散白蚁 溴氰虫酰胺 毒杀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缫丝蚕蛹是从食品与饲料制作材料中提取获得。而过往缫丝囊括了烘茧、真空渗漏、煮茧、缫丝、机械脱除衬等技艺程序。毕竟过往缫丝技艺消耗大,浪费了大量材料,所以将其替代成了活缫丝技艺,同时普及较广。因为活缫丝技艺不用烘茧和煮茧,缩减费用投入,提升了生丝质量与副产品使用率。通过此次探讨传统缫丝技艺对于蚕蛹主要成分以及蛋白特性干扰后,检测活缫丝技艺当中蚕蛹关键营养成分含量与性状变动趋向,评判活缫丝蚕蛹营养质量与研发价值。

  • 标签: 传统缫丝工艺 蚕蛹主要组分 蛹蛋白特性 影响
  • 简介:摘要:在栽种小麦的历程中,预防小麦遭病虫草害是非常关键的枢纽,病虫草害会减少小麦的产值。可是种植者往往看重治理而轻视预防,没有发现就不进行防控。该文主要讲述出现病虫害时的特征,剖析进行防控的方式来增产,从而加速产业的进步。

  • 标签: 特征 防控 方式 小麦 病害 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