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在自闭儿童中的运用效果。方法:40例自闭儿童被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对其采取运动康复治疗,并对治疗前后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况进行评估,并作治疗前后的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康复治疗后,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实施康复治疗后,患儿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自闭患儿的情绪状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自闭症 儿童 运动康复 生活质量 情绪评分
  • 简介:摘要:在对自闭儿童的研究中发现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儿童的核心障碍之一,主要体现为在与他人进行社会性互动时存在困难,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等,严重制约自闭儿童的社会交往活动。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法,在临沂市某自闭康复中心选取三名被试,以打招呼和分享零食等社会故事绘本作为媒体材料,开展自闭儿童社交技能干预实验,干预实验分为基线期、干预期、维持期三个阶段,在具体情境中培养自闭儿童的社交能力。研究表明社会故事绘本教学对改善三名自闭儿童的社交技能有明显作用。

  • 标签: 社会故事绘本,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
  • 简介:摘要:自闭儿童的早期干预对于自闭儿童的将来发展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更加好的达到自闭儿童早期干预的目标,研究人员由社会伦理学层面探讨自闭儿童早期干预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取向,更加深入的研究自闭儿童早期干预的生命价值和生命向度,以达到由“能力关怀”向“生命关怀”的转变。

  • 标签: 社会学 自闭症儿童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自闭儿童的早期干预对于自闭儿童的将来发展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更加好的达到自闭儿童早期干预的目标,研究人员由社会伦理学层面探讨自闭儿童早期干预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取向,更加深入的研究自闭儿童早期干预的生命价值和生命向度,以达到由“能力关怀”向“生命关怀”的转变。

  • 标签: 社会学 自闭症儿童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自闭的患病率平均为1/500,并且依旧呈增长趋势,康复教育对自闭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北京市自闭儿童康复教育的现状,提出解决办法,笔者来到北京市永乐星空康复中心,与自闭儿童近距离接触,以该单位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研究。通过访谈、实地观察以及文献搜集等得知,北京市现存在两大类自闭儿童教育机构,但在自闭儿童的康复教育方面仍存在严重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自闭症儿童 康复教育 康复机构
  • 简介:摘要:机械式断水自闭阀是针对当前人口压力大,水资源缺乏,以及降低家庭用水安全,设计的一种纯机械式的断水自闭阀模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水龙头忘关或没关造成水流不止的现象时常发生,这方面的损失,无论是财产还是人身安全都不少。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如下:在国内主要是以电路控制为主,国外以纯机构为主,且机构繁琐。

  • 标签: 机械式 断水自闭阀 灵敏 密封 安全 科技
  • 简介:摘要:自闭阀作为一种重要的流体控制设备,在工业、建筑、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安装不当或其他原因,自闭阀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自闭阀的安装方法、安全性能、风险评估等方面展开,以期为自闭阀的安全安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 标签: 自闭阀 安装 安全评价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自闭贯通线路负荷率提升策略,通过分析现有线路负荷率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以实现线路负荷率的可持续提升。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自闭贯通 线路负荷率 提升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6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为94.44%。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效果更显著(P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患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药品的发展,探讨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带教中,基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药学监护案例教学模式。方法 带教药师扮演 1 例骨质疏松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的标准化患者,引导学生实施用药方案合理性评估、用药方案疗效监护、药品不良反应监护、药物治疗过程监护、患者依从性监护。 结果 基于骨质疏松患者场景的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临床思维,促进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转化,培养解决有关实际药物治疗问题的能力。结论 教学实践循序渐进、由简入难,初步探索了以药学监护为教学点的临床药学本科生带教模式,为临床药学专业实习带教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症患者 药学监护 教学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于青年抑郁患者应用心理治疗对患者抑郁症状、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研究开展时间起止于2018年3月-2020年5月,以笔者单位精神科收治的抑郁患者为分析指标,共计110例,借助自拟双色球抓阄方式均分小组,同色55例分设一组,常规组予以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心理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抑郁自评分差异一致,治疗后1个月、2个月2组患者抑郁自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抑郁自评分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青年 抑郁症 心理治疗 汉密尔顿抑郁评估表 HAMD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于忧郁患者康复中引入心理治疗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纳入笔者单位收治的忧郁患者108例开展平行比对,病例纳入时间2017年5月-2020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小组,54例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54例引入心理治疗。结果:治疗前统计分析2组患者HAMD、HAMA自评分,差异相一致,治疗后,实验组患者HAMD、HAMA自评分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心理治疗 忧郁症 康复效果 汉密尔顿抑郁评分 HAMD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化疗PICC维护病人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月。将这100例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实验组,对研究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实验组病人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研究组和实验组病人PICC置管并发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比较分析实验组与研究组病人PICC置管并发发生率后,实验组为6%,研究组为20%,显而易见,实验组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分析实验组与研究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评分后,实验组评分为(87.24±5.23)分,研究组评分为(78.03±4.15)分,显而易见,实验组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肿瘤化疗病人发生PICC置管并发的原因有:体位不合理、病人自身因素、穿刺静脉选择不科学等。使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对降低PICC置管并发具有明显的作用,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化疗 PICC置管 并发症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择到我院就诊的老年病诱发抑郁患者,对2020年至2021年其间到院患者进行筛选后,得到研究样本74例。研究中将患者随机平均分组,分别为不同小组患者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后,以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开展本次研究。结果:在为观察组患者选择精神护理后,组间对比发现,不同小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老年病诱发的抑郁患者时,精神护理的开展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精神护理 老年病 抑郁症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不破不立地结合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预后情况的分析。方法:选取60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包括不破不立地收集并分析大部分的基本信息与临床表现,同时包含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彻头彻尾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彻头彻尾地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其中男性的平均年龄为49.3±5.3岁,女性的平均年龄为45.7±6.1岁。经过分析发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呈较高水平,与此同时糖代谢指标出现较为异常的现象。而临床的实际分析与治疗主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协同与包含了一系列的降糖药物等。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分析都会表现出特定的临床特征包含多饮多尿以及消瘦等明显特征。通过综合治疗后临床分析发现甲状腺功能和血糖水平能有效控制与避免。

  • 标签: 甲状腺亢进 糖尿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血压及并发的影响。方法:纳入到研究中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一般组,对两组实施护理采用的护理模式分别为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血压以及疾病并发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前的收缩压、舒张压与一般组比较均显示P>0.05,护理后均显示P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高血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在护理干预下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8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护理支持,观察组增加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运用BPRS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康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方面的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效果较好,能够切实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自我生活水平,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 焦虑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