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3 个结果
  • 简介:当代经济全球化在国际分工层面展现出一个引人瞩目的特征。就是很多产品生产过程所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本文提出产品内分工概念,刻画和分析当代国际分工基本层面从产品深入到工序的特点。为此。本文考察有关这类分工现象的现有研究成果及其局限性,比较产品内分工与其他常用分工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分析产品内分工的发生基础和决定因素,讨论产品内分工概念分析框架的认识价值。

  • 标签: 产品内分工 国际分工 分工体系 产品生产 决定因素 经济全球化
  • 简介:中国和印度融人世界经济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对于生活在OECD国家的人们来说,我们必须在竞争的过程中面对这种显著的增长,并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很多评论人士认为这些调整将会非常剧烈,以至于OECD国家无法继续保持它们现有的生活水准。他们坚持认为中国和印度正准备超越那种单纯引进OECD技术和战略的做法,准备充当技术的主宰力量。

  • 标签: 国际分工 OECD国家 世界经济 印度 中国 压路机
  • 简介:有两种不同的决策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外包还是一体化的决策,国内外包还是离岸外包的决策。虽然这些决策相互联系,我们还是可以用这种简单的二乘二的分类体系,产生四种可能的结构:在国内实行一体化;在国内外包;在国外实行一体化(例如FDI;购买外国附属公司);从非附属公司那里进口。

  • 标签: 国际分工 离岸外包 附属公司 一体化 分类体系 决策
  • 简介:常从一个化工机械厂门口经过,那是一个近乎停产的企业,工人们上班懒懒散散。突然有一天,这家厂子在门口挂了这样一条标语“珍惜岗位,工作是福”,听说是刚上任的厂长提了脱贫口号,化工厂一改过去懒散的工作作风,还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起了工人的积极性。两年后这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走出了困境。

  • 标签: 《珍惜岗位》 散文 中国 当代 李琳
  • 简介:本文分析了从马歇尔式企业、钱德勒式企业,到全球价值链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归纳了产业组织历史发展演变的条件,提出生产分工的实现依赖于管理分工。在市场需求迅速变化条件下,管理分工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建设,决定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针对我国目前出口加工企业面临的困境,本文提出应从价值链整体运转速度和效率的角度来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以改变我国出口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不利地位。

  • 标签: 产业组织演变 管理分工 管理能力 全球价值链 案例分析
  • 简介:中国对日贸易平衡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明显改善,对韩国贸易始终是逆差,并且规模持续上升;对日、韩同时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农产品领域,这对日本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对韩国却并不明显;与中韩贸易相比,中日之间产业内贸易程度比较低,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工特征;中国对日、韩贸易中加工贸易居多,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主导方式。

  • 标签: 中日贸易 中韩贸易 中国 日本 韩国 贸易逆差
  • 简介:近年来全球化浪潮席卷各国,南北贸易决堤般发展,贸易流动中中间产品和服务所占比重屡创新高、工序贸易痕迹日益清晰,贸易本质正发生深刻变化。如何认清当前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实质内涵,成为国际经济学界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然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新形势的猛烈冲击下愈显乏力,既不能自圆其说,也与程式化事实不符。于是,不断涌现出新的分工理论,差异化分工理论应用高分位贸易流动数据修正了传统认识,工序分工理论更是在理论建模和定量研究两方面提出全新阐释。本文试图梳理归纳这些学术思想。

  • 标签: 分工模式 工序分工 贸易核算
  • 简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揭示了从劳动到分工、从分工到贸易的经济学逻辑。分工的产生有其社会必然性,它能够极大地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从而增加社会财富。分工是商品经济的路径依赖,分工的发展导致贸易的普遍化和商业社会的生成。

  • 标签: 劳动 分工 贸易
  • 简介:近来,虽然对会计岗位的轮换议论丛生,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目前众多的企业财会部门实行的仍然是岗位终身制,即使轮换,也只是对新增加的会计人员做些调整。的会计人员往往在一个岗位上一呆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 标签: 会计岗位轮换 会计人员 企业 业务素质 内部会计控制
  • 简介:摘要女职工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影响妇女岗位建功和岗位成才的一系列障碍因素,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女职工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指出了女职工岗位建功与岗位成才的努力方向,同时也提出了促进女职工岗位建功与岗位成才过程中,企业应扮演的角色。

  • 标签: 施工企业 妇女 岗位建功与岗位成才 思考
  • 简介:2002年是政府实施净增就业岗位实事工作的第三年,为推进企业改革,促进劳动就业,每年年初,卢湾区政府都根据市府下达的工作目标,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卢湾区的净增岗位目标。今年市政府下达目标4800个,卢湾区工作目标6000个,今年l-10月已净增就业岗位7515个,完成区下达制定的全年净增6000个就业岗位指标的125.25%,完成市下达卢湾区全年净增4800个就业岗位的156.56%,提前完成全年净增岗位工作目标。

  • 标签: 就业岗位 卢湾区 工作目标 劳动就业 岗位目标 企业改革
  • 简介: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如何评判产业升级对发展战略制定和产业政策选择的影响是一个关键。产业升级的本质内涵是国内附加值率的提高还是以"高大上"产业占比不断提高为表征的所谓产业结构优化?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需要厘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中国产业升级具体形态的历史演变。从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对"产业升级"进行重新定义,采用KWW法测算中国2007年、2012年物质生产部门小类行业的国内附加值率,重点研究中国国内附加值的纵向比较及其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物质生产部门2007-2012年间国内附加值率整体提高,由2007年的60.61%提高到2012年的62.14%,实现了产业升级。进一步比较不同贸易方式、不同产业、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不同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国内附加值率变化的结果表明,加工贸易的国内附加值率提升较快;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国内附加值率提高约2%;低技术、中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的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程度依次递减。尤其是高技术产品的高出口额与低国内附加值率表明,中国的产业升级过程仍然遵从动态比较优势原则。最后,从集聚高端要素、深化对外开放、攀升价值链、调整产业政策等角度对中国未来产业升级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垂直专业化分工 产业升级 KWW法
  • 简介:文章从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出发,指出制度变迁决定了特定的分工模式,这种非对称性的分工模式又暗含着分工利益分配的不合理,进而指出利益补偿的合理与重要.作为对比,分析了中国的制度变迁对东、西部的不同影响,指出西部可能的发展选择.

  • 标签: 分工 制度变迁 利益补偿
  • 简介:随着《商业银行法》的实施,所有金融机构都将在专业化的分工格局下运作。在我国,分业经营有着特殊的理论基础。从短期看,分业经营有利于国家资本资源的有效配置,从长期看,两业间的有机融合是必然趋势。

  • 标签: 专业化分工理论 银行业 证券业
  • 简介:摘要:对于当前电气系统调试技术公司而言,电气系统电气调试技术就是最为重要的,这是因为当前在安全是电气系统调试技术项目的根本原则。那么本篇文章就聚焦电气系统调试技术运行,并探讨电气系统调试技术运行在电气系统电气调试技术中的重要性,并探讨电气系统电气调试技术的各项举措。在对当前的电气系统调试技术的项目进行运行的时候,大多数的运行者以及企业决策者都仅仅只会注重施工现场的进度以及施工成果,从而导致当前的施工运行的过程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是因为当前电气系统调试技术项目的运行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这些问题会对当前施工运行构成一定的难度。

  • 标签: 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调试技术 系统调试 技术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