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企长期为公共“托底”,但价格机制一直没有理顺的局面,或将在此轮改革中得以改变。在国资国企不断深化改革中,对公共管理机制的探索从来都是重点,亦是难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推进公用事业领域价格的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上海则提出,要探索建立符合上海特点,特许经营、定价机制与政府财政投入相配套的公共管理体系。

  • 标签: 公共产品 市场定价 价格机制 公用事业领域 产品管理体系 管理机制
  • 简介:税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关键在于它是建立在政府必须提供公共这个基础之上的。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公共的交换关系。正确认识政府之间的关系,确立纳税人主体地位,增强公民自觉纳税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公共产品 交换关系 纳税意识 用税意识
  • 简介:农村公共相对于农村私人产品而言,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后者对前者具有依赖性.农村公共的现状是供给偏离需求:一是供不应求;二是供非所需.其原因在于自上而下的决策程序和长期的制度外筹资为主的筹资方式.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税费用于提供农村公共,一定程度上改革了筹资机制,但并没有改革决策程序.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有效需求,必须纠正供需脱节的状况,建立"需求主导型"供给机制,以实现决策程序的自下而上,筹资方式的制度内与制度外的有机结合.

  • 标签: 农村 公共产品 供给机制 决策程序 需求 融资
  • 简介:税负水平的高低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现有统计从多个口径对税负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本文结合纳税人对公共和服务的消费偏好,通过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探讨我国税负轻重问题,认为在财政预算既定的情况下,应该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增加纳税人需要的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供给数量,通过提高公共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减轻纳税人的”税负痛苦指数”。

  • 标签: 公共支出结构 宏观税负 成本-收益分析法
  • 简介:在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决策机制下,农民无法在公共供给决策中准确表达自己的偏好,对公共资源的筹集和使用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农村公共供给总量短缺与局部过剩并存且质量低下。为实现农村公共有效供给,不仅需要落实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更应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村集体和农民三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供给体系,提高农民在农村公共供给体制中的参与水平。

  • 标签: 农村财政 农村公共产品 有效供给
  • 简介:我国农村公共供给存在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的双重问题,本文将从公共选择理论出发,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以重构农村公共权利体系和明晰农村产权为核心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公共选择 产权体系 官员监督考核
  • 简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三农问题”日益凸现。这就要求政府更加关注农民利益,改善农村公共公共服务的供给状况,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本文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为主线,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并提出了农村公共合理化供给的政策设计。

  • 标签: 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 农村 供给 综述 社会主义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共的特点与公共投资的类别;指出了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的三种基本模式和四种针对具体公共投资的模式创新。对我国农村公共投资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农村 公共产品 投资模式
  • 简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一书中,一直把灯塔作为公共品的典型例子,并以此来定义并划分私人品与公共品的区别。而同样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科斯则认为,英国的灯塔其实大多是私人建的,所以灯塔更像一个私人品而非公共品。

  • 标签: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公共产品 诱惑 《经济学》 公共品 私人品
  • 简介: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供给现状、公共供给失衡的原因分析,从理论创新、市场经济发展和产品属性角度剖析出农村产品的市场化供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为真正实现农村产品市场化的有效供给,发挥调动各个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农村公共的市场化供给应该形成一个包括私人主体、非政府组织主体、政府和组织和私人共同提供在内的多元竞争的公共供给主体,政府还必须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

  • 标签: 农村公共产品 城乡二元结构 市场化供给 公共产品供给主体 中国 配套措施
  • 简介:公共的提供方式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作出合理的选择。纯公共应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利益外溢性产品一般采用部分公共提供的方式。具有排他性和一定范围非竞争性产品及拥挤产品的提供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各种方式所产生的社会净效益的大小。

  • 标签: 公共产品 公共提供 市场提供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关键的任务之一就是完善农村公共的供给体系。由于长期以来政策缺位,我国农村公共供给体系残缺不全,公共服务水平很低。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各级政府应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完善农村公共供给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其公共政策体系。

  • 标签: 新农村 公共产品 公共政策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三农”问题目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三农”问题中。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则是重中之重。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国内外实践看,公共的有效供给与农民的增收呈正相关关系,公共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因此,针对公共供给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当前促进农民增收的理性选择。

  • 标签: 三农问题 农民增收 农村公共产品
  • 简介:农村公共与服务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我国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投资不足,另一方面是供给由政府包办而利用非政府力量不足。一种传统的观念是政府安排或提供的公共总是由政府自己来生产,认为政府放弃了生产者的功能,就自然失去了提供者的职能,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公共的提供者不一定要充当生产者的角色,而可以运用政府采购手段完成其职责。在制度安排、机制设计层面,正确区分公共的提供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将有利于我们对于不同的公共合理选择不同的提供方式,从而充分运用市场环境与机制的潜力,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和引致民间资金介入,缓解农村公共有效供给的不足。

  • 标签: 公共产品 机制设计 农村 服务 政府投资 资金使用效益
  • 简介:摘要我国城乡公共实行二元供给模式,财政对农村公共的投资力度明显不够。同时由于农村公共供给主体责任不清,供给主体错位、缺位,从而导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严重缺乏、农村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在分析农村公共供给问题的成因基础上,完善农村公共供给需要从改革二元供给模式实行城乡公共统筹安排、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健全农民对公共需求表达机制、实现农村公共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等方面入手。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主体
  • 简介:虽然研究公共应对公共问题历来已久,但对国际公共解决国际公共问题的探讨却由来未久。目前研究国际公共供给问题有两大主线:即国际政治经济学和财政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作用对象、受益范围和供给主体三方面分析国际公共的特殊性,进而指出国际公共的供给困境源于资金供给难题,基于这一事实,本文从财政学视角对破解国际公共供给融资难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国际公共产品 资金困境 援助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