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SiO2气凝胶及纤维复合SiO2气凝胶材料因轻质、高效、导热系数低等优点在保温隔热领域备受关注,应用前景广阔。其隔热性能、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本文对现阶段常见的微观结构、隔热性能、力学性能的表征方法做了介绍,常见的有密度、疏水角、晶态结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导热系数、化学组成、热稳定性、抗弯抗压等。综述了以上各种表征方法存在的优缺点及表征参数变化说明的问题。各种表征方法得到的表征参数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需要从多角度理解和分析。

  • 标签: 气凝胶 表征 方法
  • 简介:采用有机锡催化剂固化氰酸,利用未固化树脂的凝胶曲线和DSC曲线确定树脂的固化工艺。表征固化树脂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其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在1GHz频率下,高频氰酸基覆铜板基板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值分别为2.8和0.006,水煮对其性能影响较小,表现出优异的耐水煮和耐湿热老化性能,能够很好地满足高频印刷电路板的要求。

  • 标签: 覆铜板 基板 高频 印刷电路板 氰酸酯 耐湿
  • 简介:聚磷酸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超常的阻燃性能,作为添加型阻燃剂,其可应用为聚酯、环氧树脂、聚烯烃等领域的塑料助剂,而且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普遍的应用。本文从合成方法出发,综述了聚磷酸酯类高分子磷系阻燃剂的近年来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 标签: 聚磷酸酯 磷系阻燃剂 阻燃性能 聚烯烃 合成方法 聚酯
  • 简介:本文介绍了目前氰酸(CE)树脂的几种改性途径及其反应机理.包括热同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橡胶弹性体、晶须及含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等改性方法.其中主要阐述了环氧(EP)树脂和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改性CE的机理及共聚体系的性能。

  • 标签: 氰酸酯树脂 热同性树脂 热塑性树脂 改性 反应机理
  • 简介:最新消息,2007年中国大陆玻璃纤维生产总量达到160万吨,比2006年提高38%,其中池窑拉丝产量达到116万吨,比2006年提高30%,创历史最高记录,提前三年完成了玻纤行业“十一·五”发展目标。

  • 标签: 纤维生产 中国大陆 玻璃 池窑拉丝
  • 简介:通过水溶胶-凝胶法合成Eu掺杂钇铝石榴石纳(YAG:Eu)米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重和差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发光谱仪等研究粉末的结构、形貌和发光光谱。结果表明:合成的YAG:Eu纳米粉末平均粒径为50nm,在煅烧过程中其活化能为24.1kJ/mol,YAG:Eu纳米粉末晶体表现出橙-红发射特征,对应的5D0–7F1最为显著。

  • 标签: 纳米结构材料 YAG 溶胶-凝胶法 发光性
  • 简介:在经过NaOH-HCl预处理的镍钛合金基体上,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多孔TiO2薄膜;当涂覆一层致密内膜和一层多孔外膜时,可得到无裂纹的薄膜(试样TC1+1)。X射线衍射表明,TiO2薄膜由锐钛矿组成,在热处理的基体中还检测到少量的Ni4Ti3相。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表明,试样TC1+1的TiO2薄膜完全覆盖了镍钛合金基体。试样TC1+1的表面亲水,接触角约为20°,紫外光照处理15min后接触角降低到(9.2±3.2)°。在0.9%NaCl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实验表明,试样TC1+1的耐蚀性高于抛光的镍钛合金试样的。

  • 标签: 镍钛合金二氧化钛溶胶-凝胶法亲水性耐蚀性
  • 简介:以乙醇为液体干燥剂,研究BeO凝胶注模坯体的液体干燥。采用质量称量和尺寸测量等手段,研究乙醇浓度和坯体固相体积分数与尺寸等因素对坯体含水率与收缩的影响规律,分析液体干燥应力并建立干燥初期的应力模型。结果表明:乙醇浓度越高,坯体的含水率下降越多,收缩率越小;坯体的固相体积分数越低,高径比越大,干燥效果越好;坯体因局部干燥速度不均匀而产生液体干燥应力;随着干燥的进行,坯体内部的应力由压应力逐渐转变为拉应力,而坯体外部则由拉应力逐渐转变为压应力。

  • 标签: BEO 凝胶注模 坯体 液体干燥剂 乙醇 干燥速率
  • 简介:CCLA(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覆铜板材料分会)在《“十二五”覆铜板发展建议书》中,建议“十二五”期间,在覆铜板的科技发展方面,应继续努力提高我国覆铜板的技术水平,研发并量产几类高技术覆铜板及相关材料。因为这几类材料当前几乎都成了制约我国电子整机发展的瓶颈,其技术目前都垄断在美国、日本两个覆铜板技术强国中。我国覆铜板未来跟进或突破这些技术意义重大,将使我国由覆铜板大国跻身于覆铜板强国之列,推动我国向电子强国迈进的步伐。这些材料有一项就是封装基板覆铜板及相关材料。

  • 标签: 覆铜板 封装基板 电子材料 行业协会 科技发展 电子整机
  • 简介:针对舰型材这一特殊材质的要求,从生产工艺、模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型材成型困难、模具报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最终生产出的型材满足用户所需,并可成批生产.

  • 标签: 型材 舰用 挤压模 研制 生产工艺 试验研究
  • 简介:分别在120、130、140℃温度环境下,对聚碳酸进行热氧老化实验。应用电子材料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等手段,研究了聚碳酸热氧老化后的力学性能变化特性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聚碳酸经120、130、140℃温度热氧老化后,强度和伸长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断裂性质也随温度的升高,由塑性断裂转变成了脆性断裂。当聚碳酸热氧老化一定程度,断口上会出现孔洞形貌;孔洞是聚碳酸发生热氧老化失效的一种断口特征。

  • 标签: 聚碳酸酯 热氧老化 孔洞 表征
  • 简介:采用DTA-TGA法研究了(NH4)3AlF6的热分解过程并获得了相关的热力学数据。结果表明,(NH4)3AlF6经三步分解后,固态产物为AlF3,前两步分解的固态产物分别为NH4AlF4和AlF3(NH4F)0.69,三级反应的分解温度分别为194.9,222.5和258.4℃;计算了3个反应温度下相关物质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采用DSC法测量了3个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制备了无水氟化铝,XRD分析和失重分析表明,(NH4)3AlF6在400℃下保温3h可以得到高纯度的AlF3。

  • 标签: 氟铝酸铵 热分解 氟化铝 热力学数据
  • 简介:高速铣削的应用在当前机械制造中越来越盛行。虽然PCD材料科学总的来说已很成熟,但高速铣削的需求促使PCD供应商不断改进与完善其产品。中粒度尺寸品级PCD材料通常用于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工具寿命),同时又能保持良好的工件表面光洁度的产品。铣削刀具典型的损坏模式是由于工件毛刺的形成而丧失切削刃的锋利度。要求是在改进表面光洁度时,减少毛刺的产生与形成。这种特有的材料性能,诸如弯曲强度和韧性的提高与改进,可通过控制金刚石粒度尺寸的分布和先进的处理工艺来达到。结果是使PCD刀具材料改进切削刃的良好性能,有更好的工件表面光洁度,而不牺牲刀具的耐磨性。这样,使最终产品的性能将在高速铣削中获得应用。

  • 标签: PCD刀具 高速铣削 表面光洁度 金刚石粒度 材料性能 最终产品
  • 简介:1把复合刀具替代3把普通刀具加工阶梯孔,以改进阶梯孔的加工工艺;通过较刀增设后导向优化刀具设计,避免频繁更换导向套。

  • 标签: 优化设计 提高效率
  • 简介:采用微波法制备纳米结构铬锌(ZnCr2O4)。结果表明,经700°C退火后ZnCr2O4为晶型良好的尖晶石结构。研究反应时间和微波照射功率对ZnCr2O4晶粒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量分散X射线(EDX)、透射电镜(TEM)、漫反射光谱(DRS)、光致发光(PL)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所合成的ZnCr2O4样品进行表征。由漫反射光谱(DRS)计算得到ZnCr2O4纳米结构的光带能隙为3.50eV,光致发光光谱分析也证实了该结果。

  • 标签: 铬酸锌 纳米结构 超亲水性 磁学性能 光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