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用镍基铸造高温合金K418C铸锭经快速感应重熔浇铸零件时发生开裂。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微束分析仪(EPM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断裂铸锭表面进行了宏观形貌及显微组织分析,并对断裂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断口附近的显微组织异常,黑色块状析出相分布于基体上,伴有穿晶裂纹,电子衍射分析表明黑色块状组织为β-NiAl,铸锭局部Al偏高使得铸锭在凝固时析出脆性相,再次快速加热产生的热应力使得裂纹在β-NiAl相与基体之间萌生并快速扩展贯穿整个铸锭,导致瞬间断裂。

  • 标签: 镍基高温合金 铸锭 偏析 Β-NIAL 过载断裂
  • 简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团簇类型指数法,对过冷液态非晶态金属Pb在等温驰豫过程中bcc相的形成演变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cc相的形成演变密切依赖等温驰豫过程的初始温度初始结构,在过冷液态区,bcc相很容易形成并在模拟时间范围内保持稳定;而在非晶态区,bcc相先形成并随后部分转变为hcp相,当驰豫的初始温度在较低的153K113K时,hcpfcc相不经历亚稳bcc相而直接在非晶态结构中形成;这说明Ostwald的"步进原则"在过冷液态非晶态Pb等温驰豫过程中是有效的,并且,亚稳bcc相起到重要的晶化前驱的作用。

  • 标签: 过冷液态 非晶态Pb 等温驰豫过程 bcc相转变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简介:本文全面阐述了无机富锌涂层的研究、发展、特性应用,指出无机富锌涂层具有杰出的耐环境侵蚀性能、耐化学性、耐溶剂性、耐辐射性耐热性,在恶劣腐蚀环境下它是钢结构件的最佳底涂层。

  • 标签: 钢结构件 防腐蚀 无机富锌涂层
  • 简介:针对AM60B合金在环境温度25~200℃、载荷12.5~300N的条件下进行干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增大,磨损率增加;从轻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的临界载荷分别为25℃时275N,100℃时150N,200℃时75N。在低载荷(〈50N)下,200℃下的磨损率低于25℃100℃的。在轻微磨损阶段,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剥层磨损。当轻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开始时,剥层磨损发挥主要作用,剥层磨损是从基体内部发生的剥落。随后,塑性挤出磨损作为严重磨损出现,同时伴随着从轻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厚的、硬的摩擦层通过限制磨面的塑性变形来阻碍从轻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

  • 标签: 镁合金 干滑动磨损 氧化 摩擦层 磨损机制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焊接专家系统的发展现状应用情况,并根据焊接专家系统、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现状与动态,指出了焊接专家系统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 标签: 焊接 专家系统 应用 发展
  • 简介:行业概况产品产量发展在“八五”齿轮行业节能节材技术改造中,推广了带锯床下料,中频电源感应加热,双盘摩擦压力机少无飞边模锻齿坯精锻齿轮,部分骨干齿轮厂的锻造车间或工段得到了改造,达到了较好的节能节材效果。

  • 标签: 直齿锥齿轮 精锻齿轮 双盘摩擦压力机 行业概况 技术改造 产品产量
  • 简介:材质为2Cr13的汽轮机动叶片在调质处理后发现动叶片榫头表面网状裂纹。通过金相检测、宏观断口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以及扫描电镜分析等一系列的理化试验,分析了动叶片榫头表面裂纹的性质及形成原因。试验结果表明:该汽轮机动叶片榫头表面网状裂纹是由于该部位短时过热过烧所造成的锻造裂纹。本研究对研究汽轮机动叶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裂纹等质量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动叶片 网状裂纹 锻造裂纹 沿晶断口 2Cr13
  • 简介:二.我国行业社团应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对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如此重视。这种重视体现在国家执政党和政府把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当做一个国家的重要发展方向,并将它的作用提高到“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的高度。并明确指出,“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运行机制”。这种高度,这样的建设速度,甚至连被称为“现代社会信用制度发源地”的美国也远未所及。

  • 标签: 企业信用制度 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制度 中国 运行机制 现代市场体系
  • 简介:汽车等速万向节(CVJ)汽车等速万向节.英文缩写CVJ,是汽车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CVJ系统中的几个部件.非常适合于精密锻造.包括三销套(TJ)、球笼(BJ)、内星轮、十字轴等。基于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工艺模具技术。

  • 标签: 锻造工艺 模具技术 中国企业 汽车传动系统 等速万向节 关键部件
  • 简介:边裂是热轧钢带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边部缺陷。通过对边裂的统计分析、粗轧坯低倍缺陷分析、边裂的三维向显微组织的分析,对其形成原因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坯缺陷使钢的致密性降低,使氧易于渗透并发生氧化,这是热轧带出现边裂的主因;强宽展及不均变形等轧制条件促使粗轧坯内部缺陷的扩展、氧化,这是边裂产生的外因;提出加强钢水中气体含量的管控、钢坯边部均匀冷却变形、规范粗轧机宽展操作等措施,边裂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 标签: 热轧带 边裂 钢坯缺陷 不均匀变形
  • 简介:由七0四厂弋陕西华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所承担研制的“HBT-200固态脉冲形成线”项目是为用户单位研制的新型储能器材。该项目利用高介电常数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作为储能介质制作脉冲形成线,具有储能密度高、无泄漏,可简化系统结构等特点。该项目的创新开发了一种介质均匀、

  • 标签: 脉冲形成线 固态 聚合物复合材料 鉴定 储能密度 高介电常数
  • 简介:直升机发动机滑油系统中,磁性屑末信号检测器末端插座搭铁片银铅焊料表面发现带有异味的灰色生成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XRV)、能谱(EDS)以及裂解气象色谱直谱联用(PGC-Ms)分析等方法,对生成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物的主要成分为酰胺类酯类物质,酰胺类物质含量达13.70%(质量分数),导致异常气味的产生。其形成原因为航空滑油进入检测器,与插座银铅焊料反应形成络合物。

  • 标签: 航空滑油 银铅焊料 络合 酰胺
  • 简介:随着汽车需求的快速增长,车身造型变得越来越复杂,主机厂不断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多样的生产工艺以及更高质量的生产方式。在这种环境下,选择连续节拍高、成形过程可编程的伺服冲压线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 标签: 冲压线 传输技术 伺服 自动化 应用 车身造型
  • 简介: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面对诸多迷茫的今天,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究竟应当怎么办?作为社会细胞的企业应当怎样认识当前今后中国所处的大环境,又如何,这是急需大家深入探究的重大问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重金属部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胡长平先生长期从事有色金属行业的产业研究工作,他的一些观点报告一直受到业内关注。最近他在有关媒体上发表的这篇报告,从多个方面对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进行了深度的思考。我们同他进行了交流,想在再生资源领域里引发大家更深入的思考,并寻找新常态下的新思路。本刊在此转发,并做了适当的删节。

  • 标签: 产业发展规律 重金属污染 产业研究 再生资源 工业发展 精炼铜
  • 简介:一、我国玻纤行业经济效益持续看好1.行业产销两旺玻纤行业在生产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经济效益也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约400亿元,同比增长约38%;实现利润总额约40亿元,同比增长约34%;出口创汇16.03亿美元,同比增长35.8%。

  • 标签: 玻璃纤维 产业 同比增长 经济效益 生产规模 销售收入
  • 简介:采用GARCH(1,1).M及EGARCH(1,1)-M模型研究投资基金投机交易、套利交易与国际期铜价格波动的关系,并分别给出引入基金投机持仓、套利持仓后的期铜价格波动信息冲击曲线,其描述结果与实际研究结论的表现一致。结果表明:投资基金不是引起期铜价格波动的原因,基金投机交易能够减小期铜价格波动;期铜价格波动对负面消息的影响更敏感,基金投机持仓能够减缓期铜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效应,而基金套利持仓对此影响较小。

  • 标签: 商品投资基金 投机 套利 铜价泡沫 GARCH族模型
  • 简介:首届刀具磨削最新技术发展方向研讨会由德国专业刀具磨削协会(FDPW)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CCTA)联合主办,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旨在推广刀具磨削最新技术发展方向,促进中国制造业高效刀具、切削技术的应用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 标签: 金属切削刀具 最新技术 磨削 中国制造业 技术协会 国际竞争力
  • 简介: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具有WC+β(β为钴基粘结相)两相结构的WC-11Co-0.71Cr3C2-0.06RE(RE为含La、Ce、Pr、Nd的混合稀土)硬质合金烧结体表面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合金中的La、Ce、Pr、Nd通过定向迁移与烧结炉内气氛中的S、O等杂质元素结合,在合金烧结体表面形成RE2S3(主)RE2O2S(少量)弥散相。从合金中Cr3C2的热力学稳定性、Cr在Co中的溶解度特性以及稀土原子激发等3个方面,对稀土迁移活性的激发机制稀土原子的定向迁移机制进行分析与讨论。

  • 标签: RE2S3 硬质合金 烧结 稀土定向迁移 原子极化 RE2S3
  • 简介:轧辊是轧钢机上的重要零件,每年服役失效后的大修或维修大大影响生产效率、浪费资源乃至经济效益。通过对轧辊的服役损伤行为研究,探讨不同失效模式下的失效机制。结果表明:轧辊服役损伤失效行为主要有剥落、裂纹、断裂,各损伤失效机制均主要为制造、使用以及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剥落是由于局部大应力升温,微裂纹产生于次表面并扩展形成剥落坑;裂纹是热循环应力及塑性应变等因素作用的结果;断裂大多是承受较大外载荷作用,并在轴颈应力集中处或内部近表面缺陷处发生的失效。针对轧辊的不同失效机制分别进行工艺改进制定合理的检修周期,采用科学有效的检测手段,为有效使用轧辊、提高轧辊使用寿命提供依据。

  • 标签: 轧辊 服役损伤行为 失效机制 预防措施 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