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览会(以下简称AMTS2016)8月24-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KUKA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联合KUKA系统、KUKA工业(徕斯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同参展,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汽车行业系统解决方案。

  • 标签: 行业系统 汽车制造技术 KUKA 测试工程 技术潮流 大型汽车
  • 简介:2008年7月16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加拿大西港创新公司、香港培新(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约,三方将成立新的合资公司——潍柴动力西港新能源发动机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制造先进的长距离运输重型卡车用重型LNG发动机。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表示,“潍柴作为世界最大的动力总成制造商,将通过西港公司引进新技术,用3~5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动力公司”。

  • 标签: 绿色动力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大功率 有限责任公司 长距离运输 创新公司
  • 简介: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的技术研发单位,在我国重型机械行业一直享有很高的声望。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该院创造了180余项”中国第一”.尤其是近几年,更是硕果累累:有27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两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184件.其中发明专利59件;授权专利135件.其中发明专利24件:研制的15项重大装备荣登中国企业新纪录;被国家命名为”创新型”企业.获国家首次设立的”企业科技创新奖”。

  • 标签: 科技创新奖 企业发展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重型机械行业 发明专利 中国企业
  • 简介:2009年8月21日,将被载入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史册,因为那一天,是天润曲轴正式登陆A股市场的日子。董事长邢运表示.作为高端发动机曲轴专业制造商.天润曲轴将借登陆资本市场之机.逐渐开始在国际市场与世界主流发动机零部件供应商展开争夺,让全球发动机都装上中国制造的“心脏”。

  • 标签: 发动机曲轴 零部件供应商 A股市场 国际市场 资本市场 中国制造
  • 简介:研究商业用18650型锂离子电池(额定容量1150mA.h)的循环寿命衰减规律,利用外推法预测电池的剩余寿命。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容量保持率与循环寿命服从二次高斯函数关系,匹配检测和一系列的交流阻抗测试验证了所选择的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精度(〉99%)。建立循环寿命模型有利于缩短电池寿命测试周期,降低预测成本。

  • 标签: 退役动力电池 寿命预测模型 匹配检验 电化学阻抗谱 等效电路
  • 简介:作为模具领域内广泛应用的工业技术,电火花加工(EDM)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持模具的高质量,电极的重要性是一个长期讨论的话题。在节能为热点话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客户在沿用传统铜电极进行电火花加工的同时不得不开始意识到一些技术变革的新趋势:能够应用有限的资源提高产值,能在同等情况下节省时间、费用与能源。

  • 标签: 电火花加工 加工技术 黑色 石墨 工业技术 技术变革
  • 简介:利用简化的列车二维碰撞模型,建立列车碰撞运动微分方程,采用数值积分方法,以20节车厢连挂列车平面刚体模型为对象,对列车在各工况下受碰后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得到了整列车受碰后的最大车钩压力、最大接近线速度、角速度等动态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对车钩压力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各节车的最大车钩压力、最大接近线速度、角速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利用该仿真分析方法研究列车受碰后的动力学行为是有效的。

  • 标签: 列车 二维碰撞模型 碰撞运行微分方程 动态性能 数值仿真
  • 简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Mg7Zn3合金快速凝固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玻璃转变过程局域结构与动力学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以Mg原子为中心的FK多面体和以Zn原子为中心的二十面体局域结构,对Mg7Zn3金属玻璃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Mg(Zn)原子的扩散系数在熔点附近开始偏离Arrhenius关系,而满足幂指数规律。根据均方位移、非相干中间散射函数和非Gauss函数等时间相关函数,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β驰豫越来越显著,α弛豫时间以VFT指数规律迅速增加;而且半径较小的Zn原子比Mg原子呈现较快的弛豫动力学行为。另外,部分短程有序局域原子结构具有较慢的动力学行为,对β驰豫中笼子效应起主导作用;并随着其数目的大量出现,体系扩散系数开始偏离Arrhenius关系,玻璃形成过程微观结构转变温度TgStr与动力学转变温度Tc非常接近。

  • 标签: Mg7Zn3合金 玻璃转变 动力学 结构弛豫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简介:以PEG20000为表面活性剂在撞击流反应器中制备La2O3超细粉体的前驱体十水草酸镧(La2(C2O4)3.10H2O)。在室温至900°C下研究La2(C2O4)3.10H2O的热分解过程,通过FTIR和DSC-TG对其反应中间物及最终固体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热分解过程由5个连续的反应阶段组成。采用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对活化能E进行求取,结果显示E值随着α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草酸镧的分解为复杂的热分解过程。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动力学方程和相关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得到动力学模型为G(α)=[1-(1+α)1/3]2。采用该动力学模型求得的活化能平均值与采用FWO法和KAS法计算而得的活化能平均值十分接近,其拟合曲线与样品的热重分析曲线吻合。

  • 标签: 十水草酸镧 TG-DSC 热分解 多元非线性拟合
  • 简介:小直径不锈钢薄壁管广泛应用于电站机组的冷凝器中,常规涡流检测方法难以发现纵向贯通的条状缺陷。在Ф25mm×1mm和Ф38mm×2mm不锈钢管壁上,沿轴向和周向加工深度分别为0.1mm、0.2mm和0.5mm的人工切槽,并进行检测试验研究,确定了兰姆检测技术对小直径不锈钢薄壁管上人工缺陷的可检性,探讨了对不锈钢薄壁管材进行兰姆检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出以兰姆检测技术对小直径不锈钢薄壁管进行检测的建议。

  • 标签: 兰姆波检测 冷凝器 不锈钢管
  • 简介:本文对某发动机简体爆破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裂纹形态观察理论分析、动力学仿真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导弹在发射筒内与螺旋导轨多次撞击而产生的冲击载荷作用于导弹发动机筒体,形成的扭转应力的叠加导致局部应力过大是导弹发动机简体破裂的主要原因。根据故障分析结论,提出了预防和解决该故障的相应可行措施:改发射方案为发射筒内变距螺线起旋,以便从源头降低冲击载荷;在结构主应力反射点上人为制造局部自由端,避免筒壁上的主应力叠加点形成应力峰值叠加;在传力路线上加入内衬材料,从而达到降低应力强度的目的;采用变截面旋压技术加工发动机壳体,以提高壳体局部强度。

  • 标签: 旋转导弹 冲击 故障分析 扭转应力波
  • 简介:应用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进行货车动力学仿真研究,以货车c70为研究对象,把车体、侧架和摇枕作为柔性体,其余作为刚体,组成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分别在空、重车情况下与多刚体模型车辆振动响应、动力学性能结果对比,寻找几种模型不同工况下差异,提出最优建模方式。仿真结果表明:研究车辆系统振动响应时可以忽略侧架和摇枕柔性,而车体柔性影响明显;对于车辆运行稳定性和平稳性车体、侧架和摇枕柔性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对于曲线通过性能有必要同时考虑车体和侧架柔性影响。

  • 标签: 货车 刚柔耦合动力学 振动响应 动力学性能 建模优化
  • 简介:为提高对时变信号的分析处理能力,设计了一组同时满足抗混淆、完全重构和正交化的Q—shift滤波器。与传统Q—shift滤波器相比,其权系数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特性进行自适应调整。将基于自适应Q—shift滤波的双树复小变换用于对超声缺陷信号进行阈值降噪,实验结果表明,与Q—shift10/10和DWT两种传统方法相比,去噪后信号的信噪比可以分别提高1.03dB和1.97dB。

  • 标签: Q—shift滤波器 双树复小波变换 超声缺陷信号 降噪
  • 简介:根据对最近两年来金刚石工具制造业,其中包括各种不同新产品,金属粉末,加工设备,绳锯,激光焊接锯片的各种信息资料的调研表明,技术创新是金刚石工具制造业的发展动力

  • 标签: 技术创新 金刚石制品业 发展动力 绳锯 激光焊接
  • 简介:采用TG、XRD和SEM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900~1050°C条件下攀枝花钛铁矿的氢气还原过程。结果表明:在900°C恒温还原过程中,还原产物为铁和金红石,当温度高于1000°C时,亚铁板钛矿开始形成。在还原过程中,元素镁会逐渐富集并影响金属化过程。同时,讨论了局部化学反应和相关的还原动力学过程,反应控速步骤为扩散过程。由计算可知,在所选实验条件下,氢气还原攀枝花钛铁矿的表观活化能为117.56kJ/mol,高于合成钛铁矿还原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

  • 标签: 攀枝花钛铁矿 合成钛铁矿 氢气还原 动力学 控速步骤 镁元素迁移
  • 简介: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动力单元,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受到广泛关注。基于车用动力蓄电池的发展趋势,总结和分析了报废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以及梯次利用动力蓄电池所面临的技术难点。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动力蓄电池的应用案例,预测了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的应用前景,并对我国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指出建立报废动力蓄电池质量评价体系,开发BMS电池管理系统,预估电池的衰减特性,保证报废动力蓄电池的均衡一致性是未来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动力蓄电池 梯次利用 应用前景 技术难点
  • 简介:研究了硫酸浸出德昌稀土与天青石共伴生矿的焙烧矿过程。考查粒度、搅拌速度、硫酸浓度和温度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并对稀土的浸出动力学进行分析。在选定的浸出条件下:粒径0.074~0.100mm、硫酸浓度1.5mol/L、液固比8:1、搅拌速度500r/min,稀土浸出反应受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9.977kJ/mol。

  • 标签: 氟碳铈矿 稀土 焙烧矿 浸出 动力学
  • 简介:为了揭示反应润湿扩散过程的物理本质,提出一种解释其驱动力和润湿机理的能量模型。在真空条件下采用通管滴落法,研究熔融的Al及Cu-Si合金在石墨基板上的反应润湿铺展过程,由轴对称形状分析软件(ADSA)测量摄入图像的接触角。研究典型反应润湿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推导能量关系的热力学方程,计算石墨表面能和三相线处固-液界面能相对于时间的变化值,并建立关于界面能的动力学模型。借助实验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表明在反应过程中固液界面能随时间呈指数关系下降。从能量角度可为反应润湿过程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方法。

  • 标签: 反应润湿 固-液界面能 接触角 石墨 界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