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湖南某矿山采选综合废水中含有Zn^2+、Mn2等重金属离子,其中Mn^2+含量达15.34mg/L、Zn2含量达5.24mg/L、COD含量181mg/L,废水经“絮凝沉淀-电氧化-电气浮”联合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新工艺具有除锰效果好、含锰渣不反溶、操作简便、易控制等优点,在矿山废水治理与回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含锰采选废水 絮凝沉淀 电氧化 电气浮
  • 简介:以某铜精矿矿浆为原料,试验研究了影响矿浆沉降特性的各种因素。针对物料颗粒粒度、矿浆浓度、絮凝剂种类及投加量对沉降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絮凝沉降试验。试验表明,粒级较粗的颗粒较易沉降,高分子絮凝剂起到了加速颗粒沉降的目的,沉降速度随着矿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絮凝剂用量的增大而加快。

  • 标签: 颗粒粒度 矿浆浓度 高分子絮凝剂 絮凝沉降
  • 简介:四氧化三钴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主要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目前,制备四氧化三钴材料的主要方法有:溶液燃烧法,水热法,溶剂热法、溶胶一凝胶法、微波法等。本文研究用液相沉淀法生成CoOOH,研究了试验过程中终点pH值,反应温度,不同碱氨配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用此方法可以合成CoOOH,通过控制前驱体合成过程的各个影响因素,可以控制CoOOH的粒度、松比、振实等,得到比较理想的样品。后续通过煅烧CoOOH可以制备符合要求的钴酸锂。

  • 标签: 四氧化三钴 钴酸锂 液相沉淀 合成 COOOH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用絮凝-浮选法从重选厂尾矿的-19μm粒级中回收锡石的扩大试验结果。在离心机内絮凝脱泥可脱出产率60%、含锡0.0565%、锡损失率21%的指标。锡石浮选作业回收率达76.73%,对重选厂尾矿浮选回收率达22.95%,精矿含锡1.97%。重选-絮凝-浮选流程可得到产率4.45%,含锡2.18%、回收率60.26%的结果。

  • 标签: 锡石 浮选 絮凝 絮凝-浮选
  • 简介:根据其应用来控制纳米粉末的形貌是制备纳米粉体十分关键的技术特征,本文讨论了沉淀法制备纳米粉末的特点及其形貌控制的措施,并对形貌控制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沉淀法 制备 纳米粉体 形貌控制 生长基元
  • 简介:对能源中心供排水作业区几个净水站内不同形式的絮凝反应池在给水应用中的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介绍比较,通过管理解决其在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絮凝反应池 供排水 积泥
  • 简介:铼是一种稀散金属,其理化性质与难熔金属相似,可用于炼油催化剂,高温超耐热合金等方面,铜冶炼废酸中含有微量的铼,国内外从铜冶炼废酸中回收铼的工艺主要有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工艺简单,铼的沉淀率高且环境好。本文对沉淀剂的加入量、反应时间、温度对铼沉淀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优化出最佳条件,铼的沉淀率可达到97%。

  • 标签: 铜冶炼废酸 沉淀剂
  • 简介:专利申请号:CN201610047973.X公开号:CN105624440A申请日:2016.01.25公开日:2016.06.01申请人:江西理工大学本发明涉及从稀土溶液中除铝(Al~(3+))提纯稀土的生产方法,属于稀土湿法冶金、化学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准备:稀土溶液pH≤3,REO,20~300g/L;Al_2O3,0.8~3g/L;络合沉淀剂:

  • 标签: 络合沉淀 湿法冶金 申请日 江西理工大学 专利申请 羟基喹啉
  • 简介: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来制备ITO纳米粉末,探讨了反应终点pH值(分别为7,8及9)和煅烧温度(分别为350℃,650℃,750cc及850℃)对ITO粉体性能的影响,借助TG—DSC、XRD、SEM、HRTEM、FT-IR等分析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得到如下结论:在液相中加入硅酸钠,反应温度为60℃,反应终点pH值为8,老化制度为60min,煅烧制度为750℃/2h的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ITO纳米粉不含SnO2相,呈显著的单相结构,是一种立方结构的In2O3固溶体;粉体粒径在30—60nm之间,比表面积为34.26m^3/g,形貌为近球形,颗粒均匀,且分散性能良好,在波数840—3164cm。范围内对红外光的反射率高达66%~94%。

  • 标签: 纳米粉末 化学共沉淀 前驱体 ITO
  • 简介:文章在分析株冶废水现状的基础上,对采用AF型絮凝剂提高浓缩池内中和底流的沉降速率、增加底流含固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它不仅使浓缩池的处理量得到提高,而且保证了株冶扩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 标签: AF絮凝剂 废水浓缩 沉降速率 处理量 中和底流
  • 简介:专利申请号:CN201310355258.9公开号:CN103436697A申请日:2013.08.15公开日:2013.12.11申请人:南昌大学;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南包钢晶环稀土有限公司一种处理含铝稀土料液的碳酸稀土结晶沉淀方法是通过反应和陈化温度的控制来减小杂质对碳酸稀土结晶的影响,获得稀土总量高、结晶速度快、过滤洗涤方便的稀土碳酸盐。

  • 标签: 碳酸稀土 申请日 专利申请 陈化时间 全南 反序
  • 简介:采用沉淀法,以Zn(Ac)2·2H2O和InCl3为反应物制备不同形状的纳米掺铟氧化锌(ZIO)。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分析(EDS)确定In可进入ZnO晶格,且ZIO晶化度随In掺杂量的升高而降低。铟掺杂量为0.5%、1%(原子分数)的ZIO粉体显微粒度分别为20nm、50nm,由激光衍射粒度分析可知,后者的均一性更好、中位径更小。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下观察薄片状、类球状、六棱柱状的ZIO,并对不同形貌的ZIO形核机理进行探讨。

  • 标签: ZIO 沉淀法 In掺杂 粒度
  • 简介:以钴粉、氧化钇和草酸铵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Co-Y2O3的前驱体,经氢还原后得到Co-Y2O3复合粉末,研究反应溶液中CoCl2浓度、YCl3与CoCl2的物质的量比n(YCl3)/n(CoCl2)以及表面活性剂对Co-Y2O3复合粉末形貌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YCl3与CoCl2的物质的量比以及表面活性剂对Co-Y2O3复合粉的形貌都有很大影响。当n(YCl3)/n(CoCl2)的值由0增加到0.014时,复合粉形貌由棒状转变为梅花状;当n(YCl3)/n(CoCl2)进一步增大到0.040和0.078时,复合粉分别为絮状和粗棒状;向n(YCl3)/n(CoCl2)为0.01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时,复合粉末形貌由梅花形转变为球形。CoCl2的浓度c(CoCl2)对复合粉末粒度和分散性有较大影响。随c(CoCl2)从0.2mol/L增加到0.5mol/L,复合粉末的平均粒度由7μm减小到4μm,并且粉末的分散性更好;当c(CoCl2)增加到0.8mol/L时,粉末的平均粒度增大到10μm,粉末的分散性变差。

  • 标签: 均匀沉淀法 Co-Y2O3复合粉末 形貌
  • 简介:以CuC12·2H2O,SnCl2·2H2O为原料,草酸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热分解法制备Cu-Sn预合金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分析前驱体粉末及热分解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并研究所制备Cu-Sn预合金粉末的粒度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共沉淀前驱体为CuC2O4·2H2O和SnC2O4·2H2O的固溶体,采用共沉淀-热分解法制备出的Cu-Sn预合金粉末具有粒度细小、粒度分布窄的特点,其中位径为1.68μm,且该合金粉末对前驱体粉末形貌具有继承性。

  • 标签: Cu-Sn预合金粉末 共沉淀法 热分解 粒度
  • 简介:云南某特大型硫氧混合铅锌矿原矿因深度泥化,预先脱泥造成大量金属流失、直接硫化-胺法浮选很难富集,针对以上特性,在工艺矿物学分析的基础上在浮选过程中加入分散剂腐殖酸钠+LA处理硫化锌浮选尾矿矿浆,再加入高效的选择性絮凝剂KN絮凝细泥,絮凝沉降后的精矿再加入硫化钠及胺类捕收剂进行硫化-胺法浮选,使用该方法处理原矿含铅2.21%、含锌7.71%的硫氧混合铅锌矿可获得较优的选矿指标,其中氧化锌精矿品位达35.26%,硫化锌和氧化锌总回收率达81.26%,该指标优于国内同类型氧化铅锌矿山,为矿山下一步技术改造提供了夯实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分散絮凝 硫氧混合铅锌矿 氧化锌浮选
  • 简介:以纯度为99.99%的纯金属In和SnCl4·5H2O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铟锡氧化物(ITO)纳米粉末。对ITO前驱体进行TG-DSC分析,并借助XRD、SEM、TEM、BET、XPS等分析测试方法对ITO粉末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研究反应终点pH值和煅烧温度对制得的ITO粉末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相中加入硅酸钠,反应温度为60℃,反应终点pH值约为8,陈化60min,在750℃煅烧2h的条件下,所制得的ITO纳米粉末不含SnO2相,为单相结构,是1种立方结构的In2O3固溶体;粉末纯度很高(99.99%),粒径均匀,颗粒尺寸在30~60nm之间,比表面积为34.26m2/g,形貌为近球形,且团聚系数小。

  • 标签: PH值 煅烧温度 化学共沉淀 前驱体 INDIUM tin
  • 简介:文章利用新颖的浓缩析出加煅烧工艺、制备了微米级ITO棒状粉末。借助X射线衍射(XRD)对棒状粉末进行了相结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棒状粉末形貌进行了相关的表征;用能量分散谱仪(EDS)以及化学分析方法对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利用热分析仪(TG-DTA,TG-DTG)对粉末的受热行为进行了相关的表征。结果表明:绝大部分ITO棒的直径位于2~9μm,而且约95%的棒的长径比大于6;ITO棒中的Sn含量主要富集于表面,而且由棒的表面向核心区逐渐递减,这与Sn的引入方式有关;In(OH)3棒中应该存在含In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In(OH)3强烈的脱水发生在260~280℃,随后在更高的温度下形成ITO固溶体。

  • 标签: 铟锡氧化物 浓缩 相结构 微米棒
  • 简介:炉底沉淀是影响电解铝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电解槽炉底沉淀较多,炉底压降就会增大,严重时会影响电解槽的正常生产。本文针对铝电解槽炉底沉淀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提出预防和控制炉底沉淀的措施。

  • 标签: 铝电解槽 炉底沉淀 炉底压降 预防措施
  • 简介:铟生产废水中含锌砷镉杂质较高,且含有机物的酸性溶液。铟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首先用纯碱中和废水,至pH值为8左右,大部分杂质沉入中和渣中;然后用硫酸亚铁和双氧水净化,废水达到国家工业排水一级标准。废水处理后进行了回用,实现了零排放,锌富集到中和渣,回收利用。处理过程没有废气产生,工序简单,安全环保。

  • 标签: 废水 中和 净化 回收 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