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以SiO2、碳黑和少量添加剂(CaO,MgO或Al2O3)为原料,在流动氮气中于1350~1550℃下,对SiO2热还原-氮化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样S-1,S-2分别在1400℃和1450℃加热4h后,均生成Si2N2O和Si3N4混合物;在1550℃保温4h,这2种试样生成的产物均为SiC.试样S-3在140℃和1450℃加热4h后所得产物为Si3N4和SiC.氧化物添加剂可以促进热还原-氮化反应的进行,并保留在生成的粉末体中,在随后的粉末热压或无压烧结中起烧结助剂的作用.

  • 标签: 二氧化硅 碳热还原-氮化 添加剂 氮化硅
  • 简介:以V、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比较了2种燃烧合成方式,即热爆合成与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对反应合成V2AlC的影响。对V-Al-C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探讨反应合成V2AlC材料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V/Al/C粉体热爆合成产物的主相为V2AlC和少量的VCx和AlV3。2V/Al/C的热爆产物中V2AlC晶粒呈板条状形貌,长度约为10μm。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消除AlV3副产物,并可显著促进V2AlC的合成,但不会形成单相V2AlC。添加适量的Sn可促进单相V2AlC的合成。2V/Al/C粉体自蔓延高温合成的产物的主相为V2AlC,少量为VC0.75。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促进V2AlC单相反应合成。2V-Al-C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达2767K。并提出反应合成V2AlC的反应机制,即VC与V-Al液相反应合成板条状晶粒的V2AlC材料。

  • 标签: V2AlC 燃烧反应 合成
  • 简介:分析了KR、LD、LF、RH、CC等工序对管线钢、硫成分的影响,根据各工序的工艺特点,考虑炉机匹配问题,采取提高铁水温度、加强原料管理、优化精炼工艺、开浇炉与连浇炉、硫成分区分控制等措施,使管线钢的、硫成分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管线钢 温度 原料管理
  • 简介:本文介绍了搭配使用新疆高熔点、高品位铬矿,结合25MVA矿热炉炉型参数,生产低硅高铬铁的实践,指出影响低硅高铬铁稳定生产的关键因素。

  • 标签: 铬矿 技术 高碳铬铁
  • 简介:将铜粉和碳粉分别按质量分数为Cu-2%C和Cu-8%C配比混合,经过高能球磨得到铜-复合粉末,然后冷压成形,压坯在H2气氛、820℃温度下烧结2h,获得铜-石墨块体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电导率测试仪等对高能球磨后的复合粉末和块体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与导电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球磨时间与含量对铜-复合粉末与块体材料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混合粉末经高能球磨,得到亚稳态Cu(C)过饱和固溶体,经固相烧结后形成“蠕虫状”组织。随球磨时间延长,材料密度先增加后减小,球磨24h时密度最大,Cu-2%C和Cu-8%C材料的密度分别为7.58g/cm3和6.79g/cm3;电导率随球磨时间延长而增加,球磨72h时Cu-2%C和Cu-8%C的电导率分别为54.2%IACS和33.0%IACS。

  • 标签: 铜碳 复合材料 机械合金化 烧结
  • 简介:根据客户技术协议采购特点,对管线钢管件用钢采用合理的成分设计、优化轧制工艺,成功开发了中厚壁管线钢。并对钢板进行了相关的理化性能检验,得到了以铁素体珠光体为主的均匀组织,具有适当的强度与韧性,满足了客户的要求。

  • 标签: 中碳管线钢 TMCP轧制工艺 力学性能 金相组织
  • 简介:以V2O5为原料,采用热还原法制备氮化钒,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观察与分析还原氮化产物的形貌与组成,分析产物的、氮、氧含量,研究原料配量、氮化温度和氮化时间等对还原氮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氮化产物为氮化钒的固溶体。原料配量是影响反应产物中氮含量的关键因素,配比(质量分数)约为21%时还原氮化产物具有最高的氮含量14.76%;氮化温度应控制在1400~1420℃范围内,氮化时间达到4h即可实现氮化完全。

  • 标签: 五氧化二钒 氮化钒 碳热还原 氮化
  • 简介:介绍了鄂钢电炉炼钢厂集束炉壁氧枪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原炉壁氧枪存在的问题,对改造后的集束炉壁氧枪的特点、运行情况以及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介绍。

  • 标签: 炉壁碳氧枪 脱碳速度 泡沫渣 炉渣
  • 简介:介绍了各主要船级社LPG船用锰低温钢板的牌号和性能要求、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以期为材料研发提供依据,为上游船舶设计和下游船舶建造单位提供选材参考。

  • 标签: 碳锰低温钢 LPG船 标准
  • 简介:由于在超低冷轧薄板钢中经常出现小的表面缺陷,因此采取了几项解决措施,并对有关文献综述进行了分析及对缺陷试样和板坯试样进行了研究。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在成分设计、操作法方面做了改进.以避免缺陷形成的条件。

  • 标签: 冷轧薄板钢 表面缺陷 超低碳 文献综述 成分设计 缺陷形成
  • 简介:针对研发低超低硫钢时LF钢水深脱硫过程增量大、脱硫效率低等问题,分析了LF精炼过程不同阶段增趋势及脱硫效率。通过对LF停送电任务的重新分配,将精炼过程的脱硫期集中在两次停电搅拌期内,弱化送电期脱硫功能,最大效率地发挥了停电期脱硫效率。优化工艺后LF精炼过程增控制在0.005%以下,脱硫率达90%以上,可稳定生产硫含量在0.0008%以下的钢产品。

  • 标签: LF 控制增碳 超低硫
  • 简介: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金融局、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5省区市主管节能低环保工作的部门,及6省区市节能环保领域相关企业于2013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节能低环保产业联盟,标志着区域间资源环境领域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标签: 环保工作 产业联盟 节能 低碳 环保领域 环境领域
  • 简介:本文以纯镍N6为试验原料,通过多批次对比冶炼试验,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和理化检测,系统研究了精炼真空度、精炼温度、电磁搅拌等工艺参数对脱氧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精炼真空度越高,的脱氧能力越强;精炼温度对脱氧效果不明显;电磁搅拌会促进脱氧反应的进行。

  • 标签: 碳脱氧 精炼温度 真空度 电磁搅拌
  • 简介:中国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王宝辉教授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Licht教授共同研发出太阳能无炼铁技术。这在国际上是首例,被英国皇家化学会及许多国际媒体称为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性的炼铁技术。

  • 标签: 炼铁技术 太阳能 试验成功 无碳 化学化工学院 华盛顿大学
  • 简介:本文介绍了鄂钢转炉厂开发50#优质结带钢进行的工艺实践,通过对转炉、LF炉、连铸工艺的试验和研究,转炉厂生产的50#优质结带钢产品质量能满足用户要求,并提出了下一步质量改进措施。

  • 标签: 夹杂物白渣 卷渣 工艺实践
  • 简介:防止IF钢连铸过程增的主要措施包括:a.采用无整体打结钢水罐,防止钢水罐中的残钢和残渣增。b.RH处理后期,采用含低的Ti—Fe合金减少钢水终点合金化的增现象。达到平均增率为0.0003%-0.0005%。

  • 标签: 连铸过程 IF钢 增碳 钢水罐 RH处理 合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