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1)要拧开散热器上方的散热器盖,打开调温器上部的放气阀,向散热器加水口加注防冻。看到放气阀口流出防冻时将放气阀关闭,继续向加水口加注防冻,加满后,装好散热器盖。

  • 标签: 防冻液 加注 加水 散热器 冬天 使用
  • 简介:介绍中国石油四川炼油厂硫磺回收装置采用的AMIAD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新技术,对此项新技术应用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论述此项新技术存在的优点。此项新技术的应用使装置生产更加优化,可为国内同类装置提供借鉴。

  • 标签: 硫磺回收 胺液 过滤器
  • 简介:简要叙述废的组成及其危害,概述湿式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重点介绍该技术在废处理方面的工艺研究情况及设备和催化剂的研制进展,并对其工业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乙烯废碱液 炼油废碱液 湿式氧化 催化湿式氧化
  • 简介:综合评述油田过滤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及过滤介质的截污过程,介绍几种油田常用过滤器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探讨滤料污染后的清洗再生及废弃滤料的环境行为。过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回注水质,是一项难度极大的技术课题。

  • 标签: 过滤机理 过滤器 滤料再生 废弃滤料污染
  • 简介:德国威斯巴登的Filtech(过滤技术)公司推出了一种由拜耳技术服务公司和斯特拉斯堡过滤器公司合作开发的加热板式过滤器,这种也可以改装成传统型压滤机的过滤器将过滤和干燥组合在一个单元中,从而大大减少了过滤工序的时间和投资成本。此外,悬浊液或滤出通道的清洗也可以组合在过滤工序的下游一侧,对于传统的板式压滤机这也是做不到的。

  • 标签: 板式过滤器 压滤机 干燥 真空 服务公司 过滤技术
  • 简介:以苯甲醛、乙二胺为原料合成席夫,用硫脲、乌洛托品、碘化钾、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与之进行复配制成缓蚀剂。利用正交试验考察硫脲、乌洛托品、碘化钾、OP-10与席夫的质量比对腐蚀速度的影响,采用静态失重法评价了复配缓蚀剂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土酸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当复配缓蚀剂加量为1%时,N80钢片在15%的盐酸中的腐蚀速率为0.0894g/(m^2·h),在土酸中的腐蚀速率为0.1241g/(Tn^2·h)。

  • 标签: 席夫碱 复配缓蚀剂 缓蚀性能
  • 简介:研究了等同采用美国ASTMD4870-94标准测定燃料油中总沉渣含量所采用的仪器、试剂和材料。对一系列样品进行总沉渣含量测定,其重复性和再现性符合标准规定要求

  • 标签: 燃料油 过滤 总沉渣物 测定
  • 简介:结合锦西石化分公司污水处理场生物过滤除臭装置实例,讨论几个主要工艺参数(如:填料选择、湿度、pH值和温度)对生物过滤除臭效率的影响,提出最佳控制范围,总结生物过滤除臭装置运行问题及解决办法,为其它生物过滤除臭装置生产运行提供借鉴。

  • 标签: 生物过滤 填料 湿度 pH值温度
  • 简介:循环经济促进法》将极大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石油石化业带来了压力。积极应对,建设“循环型”企业,是石油石化业解除压力的出路。

  • 标签: 循环经济 石化业 促进法 石油 解读 压力
  • 简介:针对吉林油田先导试验区现场试验中、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污水间配伍性差的问题,室内进行了新型有机/HPAM二元复合驱体系研究,确定其配方为:0.8%有机NPS-2+1500—2500mg/LHPAM。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此二元复合驱体系可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与注入水配伍性好,室内驱油采收率比水驱提高17%以上。

  • 标签: 有机碱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 简介:以聚合物HTP和活性NPS复配,制得/聚合物复合驱体系,考察了溶解氧、金属离子、H2S、剪切作用和温度对/聚合物复合驱体系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中氧含量足以导致复合驱体系丧失流度控制能力;金属离子对其体系粘度具有很大影响;H2S对体系粘度伤害严重,但H2S吸收剂AS几乎可完全消除其影响;复合驱体系对剪切作用敏感;温度升高,复合驱体系粘度下降。本研究可为增强碱/聚合物复合驱体系的粘度稳定性提供依据。

  • 标签: 碱/聚合物复合驱 粘度 稳定性 影响因素
  • 简介:压裂返排具有量大、处理难度大、处理费用高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为实现清洁压裂返排的再利用,通过对压裂返排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有效质量分数、吸附性能、降低界面张力性能、改变岩石润湿性性能及提高采收率性能的室内实验评价,构建了基于清洁压裂返排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实验结果表明:清洁压裂返排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有效质量分数为0.3%,用于目标区块脱水原油时,当其有效质量分数为0.05%~0.30%时,油水界面张力均可达到10^(-4)~10^-3mN/m的超低数量级;该体系改变岩石润湿性性能优良,可使油湿石英片表面向弱水湿方向转变;同时,该体系动态饱和吸附量为9.53mg/g,且水驱后动态滞留量仅相当于动态饱和吸附量的25%~33%。室内岩心模拟驱油实验反映出,在最优注入方案条件下实现采收率增值12.5%,表明该体系能够满足目标区块压裂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要求。

  • 标签: 清洁压裂液返排液 再利用 性能评价 驱油潜力 驱油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