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温度、单一粘剂和复配粘剂体系对河南某油田稠油的粘效果,结果表明,稠油粘度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当温度高于60℃时,粘度随温度升高下降缓慢并逐渐趋于稳定。等量等温试验条件下选取的5种粘剂中AES的粘效果最好,确定的粘剂复配体系最佳复配条件为:AES用量0.2%,温度80℃,OP-10用量0.2%,十二烷基磺酸钠用量0.4%,此时粘率达到97.50%以上。

  • 标签: 降粘剂 复配 稠油
  • 简介:粘剂EVA+AA处理高蜡原油,并对原油处理前后的石蜡、胶质、沥青质进行红外特征吸收峰、X射线衍射峰以及蜡晶尺寸变化研究。研究显示,粘剂主要是通过共晶作用改变蜡晶的结构,使蜡晶尺寸变大达到降低凝点的效果;同时粘剂利用自身的极性基团改变胶质和沥青质的聚集状态降低原油的粘度,从微观和宏观上证明了它的作用机理。

  • 标签: 降凝降粘剂 机理 石蜡 胶质 沥青质
  • 简介:利用醇化反应和聚合反应合成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的PMA凝剂小样,考察了在各种基础油中的凝效果。重点探讨了PMA凝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和酯基侧链碳散分布等化学结构对凝效果的影响,对提高我国PMA凝剂的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PMA 降凝剂 化学结构 降凝效果 聚甲基丙烯酸酯 油品
  • 简介:2014年以来大幅下跌的油价和逐渐上升的勘探成本使得英国油气行业收入大幅滑落,油气产量连续十五年下降,同时高额的油气税负使北海地区投资受到阻碍。

  • 标签: 油气开采 英国 油气行业 勘探成本 油气产量
  • 简介:针对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塞氏比色超标问题,对颗粒土脱色的可行性,和性等方面进行对比试用,解决了航煤的比色问题。同时航煤经颗粒土脱色以后,改善了航煤的其他质量指标,如酸值、洁净度等。

  • 标签: 颗粒白土 比色 白色脱色 工艺 航空煤油
  • 简介:介绍了凝剂的作用机理、凝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中国使用的主要国产凝剂品种及应用现状.

  • 标签: 降凝剂 作用机理 影响因素 应用
  • 简介: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收率,对MVI油品白土精制过程中土加剂量的影响进行丁较为全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降低土加入比,对油品满足质量指标要求的影响不大,但可以提高基础油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和环保压力。

  • 标签: 白土精制 油品 基础油 加剂量 降低 压力
  • 简介:采用荧光法测定了辽河油田杜84块杜55-53井超稠油乳化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以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主剂,快速渗透剂为辅剂按一定比例制备了超稠油水基粘剂SHVR-01.结果表明,该粘剂具有良好的乳化粘性能(粘率达99%以上),同时易于破乳脱水,是一种较理想的超稠油水基粘剂.

  • 标签: 超稠油 水基降粘剂 SHVR-01 研制 荧光法 乳化降粘
  • 简介:介绍了稠油催化粘机理,对胜坨油田催化粘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稠油粘催化剂以及催化剂助剂进行了筛选和研究,研制出适合胜坨油田稠油特点的催化剂和催化剂助剂,粘效率达到60%以上,制定了催化粘的选井条件及现场施工注入工艺,为胜坨油田稠油蒸汽吞吐采收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工艺技术。

  • 标签: 稠油 催化剂 降粘
  • 简介:水平井技术已在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广泛运用,但因稠油黏度较大,水平井井筒压已成为产能研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常规水平井产能理论,利用Joshi提出的方法将水平井三维渗流场简化为2个二维渗流场,运用保角变换方法以及等值渗流阻力法得到稠油油藏水平井地层渗流模型,同时考虑井筒变质量流动,建立了地层渗流与水平井井筒管流的耦合模型.实例分析表明,井筒压使得水平井的无阻流量减小了7.7%,且稠油油藏水平井井筒压远远大于常规油藏水平并井筒压.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水平段长度、幂律指数以及油层厚度的逐渐增大,井筒压逐渐增大,而随着井筒半径的逐渐增大,井筒压则逐渐减小.本次研究为稠油油藏水平井井筒压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稠油 水平井 保角变换 等值渗流 耦合 井筒压降
  • 简介:静电会使有些润滑油的倾点降低,为了研究静电对润滑油倾点的静电凝程度和油品分子量的关系,本文在实验室选取了不同分子量的各类润滑油,测试了其过滤前后的倾点,研究发现,同种工艺得到的润滑油,分子量越小,静电对其倾点的影响越大,分子量越大,静电对其倾点的影响越小,甚至对其不能产生影响。

  • 标签: 倾点 分子量 静电降凝 影响
  • 简介:针对江37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开采稠油过程中出砂严重的情况,进行了注表面活性剂黏驱油室内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筛选实验表明,FPS-H分散型稠油黏剂与江37稠油油田采出污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可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到0.05mN/m,稠油乳化黏率达到92.1%。驱油实验结果表明,FPS-H黏剂驱最佳注入量为0.5PV,最佳注入速度为1.0mL/min,注入方式应选择0.5PV段塞-后续水驱方式,注入水温度不宜超过50℃。

  • 标签: 稠油 降黏剂 驱油 实验研究
  • 简介:采用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2-羟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合成了一种抗高温抗盐滤失剂,考察了合成共聚物对钻井液的滤失效果.结果表明,合成共聚物在淡水钻井液、盐水钻井液、饱和盐水钻井液、复合盐水钻井液、含钙盐水钻井液及现场钻井液中均具有良好的滤失作用.当共聚物在新濮1-153井浆中用量为1.0%时,基浆的滤失量分别从老化前后的43mL和92mL降至4mL和7mL.抗高温、抗盐尤其抗高价离子污染能力强,防塌效果好.共聚物用量为0.5%时,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中,相对回收率达96%以上.

  • 标签: 盐水钻井液 降滤失剂 抗盐 抗高温 滤失量 防塌
  • 简介:简要介绍了凝剂的作用机理和种类。对目前常用的3种凝剂对基础油的凝效果进行了对比,考察了这3种凝剂在车辆齿轮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聚烯烃类凝剂A在车辆齿轮油中的凝效果优于聚酯类凝剂B和凝剂C,且凝剂A对油品的表观黏度影响较后两者小。

  • 标签: 降凝剂 车辆齿轮油 低温流动性
  • 简介:康菲公司投用油和食品级润滑油新生产线,销售品牌名称为康菲66和76。新产品包括5种粘度级油和6个等级食品机械用油。油为高度精制的无色矿物油,开发用于食品加工厂和其它应用,如医药和化妆品,它们需无毒物质。食品级润滑油必须符合工业安全标准。

  • 标签: 食品级白油 生产线 投用 公司 食品级润滑油
  • 简介:通过室内实验从油田污水中筛选出一株类短短芽孢杆菌,经研究发现,该菌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高效辅助黏特性,利用生物与化学的协同效应可显著降低稠油黏度。黏剂A/菌株B-1发酵液的最佳黏复配体系为:黏剂A用量为0.20%,菌株B-1发酵液用量为50%(即体系最佳油水比为5∶5),黏率达96.43%。该生物体系可减少黏剂用量,既大大减小化学黏剂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充分发挥生物方法的优势,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在未来稠油开采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生物表面活性剂 稠油 化学降黏 复配体系 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