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分析了现有“U+I”型通风方式下工作面瓦斯积聚特征及原因,提出W+I型“两进两回”式通风方式。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表明:W+I型“两进两回”式通风风流速度较大、涡流速度较小,工作面有效风量较大,可以有效稀释积聚瓦斯,回风巷瓦斯浓度最大为0.4%,瓦斯超限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高瓦斯矿井 特厚煤层 瓦斯严重超限 W+I型通风方式 通风系统优化
  • 简介:鹤壁矿区主采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为单一低透气性煤层,本煤层瓦斯预抽困难,预抽率较低。对此提出了应搞好采掘平衡,强化综合抽采,提高封孔质量,完善抽采系统及加强抽采管理等技术对策,以进一步提高矿井瓦斯抽采效果。

  • 标签: 矿井瓦斯 低透气性 抽采效果 对策
  • 简介:获得准确的预计参数是提高地表沉陷预测精度的关键。模矢法是求解非线性规划中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一种直接方法,模矢法求参具有方便计算机编程和加速向最优点移动性质的优点。为此,利用VB6.0平台,编写了基于概率积分法的模矢法求参程序。以朱集煤矿1111(1)工作面为例,利用求参数据,采用概率积分法修正模型计算地表下沉值,并通过与地表观测站的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了模矢法求参的准确性。

  • 标签: 模矢法 概率积分法 概率积分法修正模型 厚松散层
  • 简介:掌握煤矿的煤分布情况对储量计算、开采设计和矿区地表变形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基于Green函数样条插值的煤分布与储量计算方法,在钻探数据的基础上,采用Green基函数样条插值,生成区域煤与密度格网模型,从而掌握煤分布状况。通过累加每个格网的储量能得到指定区域煤炭总储量,列举两个储量计算实例,建立格网模型,绘制煤分布等值线图,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可靠,精度高,适用条件更广。

  • 标签: GREEN函数 样条插值 格网模型 煤厚分布 储量计算
  • 简介:采用锥柄立铣刀精镗孔,是孔加工方法中一种尝试,通过多次试验,证明这种加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它不仅提高镗孔的切削速度,加大了镗孔的进给量,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加工尺寸精度稳定,表面糙度也较好地满足图纸要求。

  • 标签: 轨板 生产效率 刮板输送机 综采工作面
  • 简介:2005年3月,兴安煤矿经抚顺煤科院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006年10月,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研究所对兴安矿煤层自然倾向性分类和自然发火期核定9个煤层属容易自然发火煤层。易发火的工作面瓦斯治理难度大,为了解决兴安煤矿易发火的煤层大倾角高瓦斯综放工作面能够安全回采的问题,对三水平北18层三四区三段底板层易发火的煤层大倾角高瓦斯综放工作面进行瓦斯治理技术研究,以解决制约煤矿安全发展的主要问题,创建安全高产高效矿井。

  • 标签: 兴安煤矿 综放工作面 瓦斯治理 防治技术
  • 简介:云南省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1988年始建于玉溪红山煤矿,1989年迁入昆明市北郊龙头街。1992年与云南省煤矿机电试验所,原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煤炭分校,原云南煤炭第一中学合组云南煤炭教育中心,形成对上一个中心(教育中心),对下四个实体,对外五块

  • 标签: 煤矿安全 安全技术培训 云南 培训能力
  • 简介:本文介绍了34型刮运输机机尾滚筒的改造方案及改造后的运行效果。

  • 标签: 机尾滚筒 改造 效果
  • 简介:提出了建立一个监控式DGPS指挥控制中心的实现方案,阐述了利用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WLAN(无线局域网)、TDMA(时分多址)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指控中心和本船上对各种水域作业的船队进行差分定位测量、实时引导、船只航行参数实时监控的方法.

  • 标签: 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时分多址 实时监控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为了满足广州市中心城区发展对工程控制网的实际需求,采用布设更为灵活的传统导线测量技术建立城区控制网,以有效补充CORS测量技术的不足,通过与现有的GZCORS测量成果的比较,对两者定位精度和可靠性进行分析,为城市控制网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导线测量 四等水准 精度统计
  • 简介:据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消息,2007年是教育部实施5年一轮评估制度的第四年,将有209所高校参加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同时,针对独立学院的评估试点工作也将启动。据介绍,评估中心曾在2005年初组织了对249所独立学院办学条件与教育工作的专项检查,基本摸清了独立学院的办学状况,发现了办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此后,初步研制了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并在浙江、吉林和重庆选择了3所独立学院进行了试测。目前,该评估方案正在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

  • 标签: 独立学院 评估中心 教育部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工作
  • 简介:松辽盆地经历了同裂陷和裂后演化阶段,尤其是在裂后坳陷期不仅形成了大型的陆相湖盆,同时还形成了以坳陷湖盆为中心的富生烃的巨型的油气系统。在新的、高品质2D、3D地震资料及岩心、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盆地动力学、构造地质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对骨干大剖面的精细构造—地层解析,建立盆地的构造—地层格架。应用平衡剖面技术、沉降史回剥技术,揭示盆地裂后反转期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结合盆地构造和区域动力学分析,确定其发育机制,从而为松辽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探选区提供地质依据。

  • 标签: 松辽盆地 构造反转 构造演化 沉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