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框形极点图与赤平极点图相类似,是反映面、线产状分布的规律,但它属于二维生标的正投影图,在砾向分析和地层倾斜测井的图示中有较直观的表象。

  • 标签: 绘图程序 反映面 平极 应变测量 对比图 直力
  • 简介:水稻是我省主栽品种之一,1982年前多以30×10厘米形式栽培.这样的高密度,时因管理不当,而致水稻倒伏、发病、效益降低等矛盾产生,成为限制水稻高产栽培的主要因素.1983年后,我省推广水稻稀植栽培技术,栽培形式由30×13至30×26厘米不一.实践表明,稀植栽培改善了田间生态环境,缓解了高产水稻个体与群体间的矛盾,经济

  • 标签: 产量效应 水稻倒伏 稀植 水稻高产栽培 高产水稻 小气候特征
  • 简介:利用NCEP1x1分析资料对2001年8月3~4日的浙南闽北的东风波暴雨过程,根据螺旋度(Helicity)分析了这次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雁荡山脉诱生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旋度大值中心强度和位置的演变较好地反映了暴雨落区和中尺度低涡的诱生、移动,螺旋度的时空演变对暴雨发生有一定的预示意义.

  • 标签: 东风波 中尺度低涡 暴雨 螺旋度
  • 简介:密度反演不受常规预测技术许多缺陷的限制,估算的远景构造规模与实际的油气聚集规模非常接近。密度数据很少有错误的含烃指示,预测时间不会浪费在评估错误的情况上,因此其预测更容易、更快捷、更可信。

  • 标签: 密度体 密度差异反演 烃类预测
  • 简介:有机包裹研究的某些进展施继锡(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兰文波(中国科学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有机包裹,油气勘探和金属有机成矿,分析方法有机包裹及其在油气勘探与金属有机成矿中的应用,已成为流体包裹研究的...

  • 标签: 有机包裹体 油气勘探和金属有机成矿 分析方法
  • 简介:本文根据感温度的计算式,分析了格尔木地区夏季与感温度关系密切的最高气温、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初步得出感温度经验计算公式,从而为从事户外活动的人群提供温度方面的参考。

  • 标签: 舒适度 体感温度 气象要素 格尔木地区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成矿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的发展,流体包裹研究已成为金属、非金属、油气资源探索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我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七五”期间,我国广大的包裹研究工作者,积极配合黄金地质及油气勘探的画家科技攻关研究,几年来,先后对新疆、甘肃、内蒙、东西秦岭、山东、河南、湖南、浙江、江西、广西、贵州等地区的与花岗岩、火山岩、碱性岩、硅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矿物 地球化学
  • 简介:砂岩透镜油气藏是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其形成机理受到许多地质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本文把砂岩透镜的储油机理纳入一个动态过程中进行讨论,对影响砂岩透镜储油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归纳其不同成藏模式,希望给出符合实际的储油机理解释。

  • 标签: 砂岩透镜体 储油 岩性油气藏 形成机理 动态过程 综合分析
  • 简介:近几年来,流体包裹体已成为油气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包裹的均一温度和包裹中的油气组分研究已广泛地运用于油气勘探中,为研究油气藏的油气源、油气的成藏期,成藏期次,注入演化史。油气运移和地质的构造运动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手段,并解决了油藏地球化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在国外一些新的油气田的发现中包裹起到了不可估量和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利用包裹的均一湿度和包裹中的油气组分研究了石西油田油气藏的成藏期,期次,油气源及注入演化史并详细地叙述了包裹在油气勘探中的广泛应用。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油气生成 运移 演化 构造 油气勘探
  • 简介:埋藏在6000m以下的地震反射异常是礁还是火成岩?或者是海底滑塌?在高质量重磁电资采集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域内的地层岩石物性细致研究,利用CEMP资料界面约束二维反演、重磁力异常剥离技术和LCT重磁力地震联合反演解释技术细致研究了异常的物性参数,从密度、磁化率、电阻率、速度等多种特征推测判断了深层异常地质属性,为钻井部署提供了间接依据.

  • 标签: 地震 反射异常体属性 综合物探技术 礁体 火成岩体 海底滑塌体
  • 简介:地震属性与所预测对象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不同工区和不同储层有不同的敏感地震属性;同一工区、同一储层不同预测对象对应的敏感地震属性也有差异。为此,引入了地震属性优化及属性解释方法。文章论述了地震属性优化的基本原理,简要介绍了其优化方法,给出了两个地区、两种预测对象、4种优化属性解释的实例。

  • 标签: 储层 地震属性 属性体解释 优化方法 地震勘探 物理属性
  • 简介:本文阐明了在盐的成岩转变及其后期构造变动中,岩盐盖层可能产生一系列微小而特殊的裂隙,以及这些裂隙的型式和它们演变形成的影象图案。根据TM图象高分辨率、多波段成象的特点,提出了几种能够突出这种影象图案的特殊处理功能,通过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来增强找矿信息,从而实现了在图象上对矿体进行识别和预测,使直接应用TM图象找盐成为可能。

  • 标签: TM图象 裂隙 环形影像 盐矿
  • 简介:通过对安徽舒城查湾地区“大别群未分部分”的各种界面关系、包特征及岩石化学等的观察研究,发现该“部分”实属燕山期沿磨子潭断裂上侵的Ⅰ型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并认为这一事实的区域地质意义有:岩侵入前的磨子潭断裂可能沿125°方向延至官庄,查湾岩可能为目前“大别群”与“芦镇关群”①的界线。

  • 标签: 查湾岩体 大别群未分部分 磨子潭断裂 安徽西部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了镁铁-超镁铁层状侵入的一般特征及成因机制,并对世界上著名的斯开利戛德、布什维尔德、斯蒂尔沃特层状侵入和我国攀西层状侵入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对比。

  • 标签: 超镁铁-镁铁质岩 层状侵入体 韵律
  • 简介:由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主办,国际矿物协会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际有机包裹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暨第14届全国包裹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9日至13日在河北廊坊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摘要72篇,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有机包裹体 地质流体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短训班 应用
  • 简介:雷州半岛南部田洋、九斗洋及青桐洋的英峰岭等陆相中心式喷发的火山碎屑岩中,分布有大量的二辉橄榄岩包.根据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包来源于上地幔,其成因既有原始地幔岩,亦有上地幔岩经部分熔融出玄武岩浆后的难熔固相残留物,被火山喷发携带至地表.

  • 标签: 二辉橄榄岩包体 上地幔 火山喷发 雷州半岛
  • 简介:通过对石棉花岗岩基进行岩石谱系单位研究。按其相互间接关系和先后生成顺序共建立8个单元,归并为3个超单元,建立了1个超单元组合。各超单元岩浆演化明显。

  • 标签: 花岗岩 岩石谱系单位 单元 超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