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城市化进程使植被和水体等生态资源用地日渐缩小和破碎。遥感技术由于具有宏观、快速、准确认知对象的优势在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选择EIBI建筑指数提取城市建筑用地扩展信息,并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龙岩市生态质量变化进行遥感评估。结果表明:1)增强的指数型建筑指数(EIBI)可有效抑制裸土信息,增强建筑用地信息,使用EIBI提取建筑用地的精度可达90%以上;2)2002-2014年为龙岩市快速发展期,建成区面积增幅达50%;生态退化面积大大超过生态改善面积;整体生态指数均值自0.684降至0.636,降幅达7.02%,建成区生态指数均值自0.370降至0.351;3)造成龙岩市生态质量退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城市建筑用地扩展,二是采矿工程建设和地表开挖工程建设。

  • 标签: 遥感 增强的指数型建筑指数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变化
  • 简介:山区岩石与水系沉积物,对山前平原土壤物质组成具有控制作用。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查明北京某地区土壤存在着大面积同心圆状的镉、铜、铅等多金属元素异常。研究表明,西北侧山区分布着种类繁多的岩浆岩、变质与沉积岩,但与山前土壤具有高度正相关的元素组合特征的主要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杂岩体,而且杂岩体周边及其下游的BY沟水系沉积物中的多金属元素也呈现出明显的高背景含量特征。同时,铅同位素组成亦指示山前平原土壤铅与山区岩浆岩铅、沉积岩铅具有一致的物质来源,从而证实山前土壤多金属元素异常主要来源于山区岩浆杂岩体。由于山前平原土壤呈现为碱性且农田仅种植旱地作物,故富含多金属的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生态风险程度低下。

  • 标签: 元素异常 土壤 岩石 水系沉积物 铅同位素 生态风险
  • 简介:揭示了全国及研究区域农业、玉米、水稻洪涝灾害的时空、风险分布特征,建立玉米、水稻洪涝灾害等级指标11套,分省农业洪涝灾害等级指标10套,玉米、水稻抗涝耐淹形态生理指标3套;研发防洪避灾种植模式3套,制定灾害防控技术规程3项。成果已在湖南、江西、浙江、安徽、广西、重庆、陕西7省(区、市)进行了气象业务应用,制作发布洪涝灾害农业气象专题服务产品、决策服务报告40多期,洪涝预警与减灾服务取得了显著的减灾增产效果。提出了基于灾害风险逆过程分析的等级指标构建方法,突破了基于降水过程的农业、玉米、水稻洪涝灾害等级阈值确定、分省指标可比性等关键技术,为农业灾害实时监测预警评估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指标支撑。

  • 标签: 农业气象 生态环境 洪涝灾害 等级指标 形态生理指标 技术规程
  • 简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审计,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客观、科学、准确地进行生态审计,需从客观的地理国情出发,实现对资源环境、生态状况等的动态监测和客观评估,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效的地理国情信息支撑.

  • 标签: 地理国情监测 生态文明 生态审计 测绘
  • 简介:为了研究潮白河流域某段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系统采集了42件土壤样品,对其7种重金属(Cu、Pb、Zn、Cr、Ni、Cd和As)进行了测试分析,利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并参考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采用环境质量指数与环境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土壤中7种重金属的累积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研究表明,土壤样品中Cu、Zn、Cr含量超标分别为97.62%、100%、100%;Cu、Zn、Cr含量重度污染等级以上的分别占2.38%、2.38%、4.76%;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表明,Cu、Zn、Cr含量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分别占97.62%、100%、100%,Cu含量2.38%处于强生态危害等级.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判表明,所有样点均已污染,其中达到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样点分别占28.57%、42.86%、28.57%;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显示土壤样品点中97.62%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根据悲观原则可以判断该段流域重金属污染均处于轻度污染以上.

  • 标签: 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 简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验室测试、遥感解译和问卷调查,获得了研究数据,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和成果参照法等,对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3处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都为中等级,湿地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湿地总价值达到273.86×10^8元/a,单位面积价值为10.37×10^4元/(hm2·a),湿地发挥了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

  • 标签: 国际重要湿地 湿地健康 湿地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洞庭湖
  • 简介: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生态脆弱性指数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对1986-2012年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986-2012年,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度平均为中度脆弱,其中,白城市、通榆县和乾安县的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度为强度脆弱;1986-2012年,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程度整体逐渐加重;从空间变化上看,1986-2000年,湿地生态系统强脆弱区由西部的通榆县向东部的松原市转移,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的湿地的生态脆弱程度逐渐加重,2000-2012年,研究区东部的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程度逐渐加重。

  • 标签: 生态系统脆弱性 层次分析法 湿地 吉林省西部
  • 简介:基于2014年辽宁省锦州地区雨养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涡度相关观测数据,分析了锦州地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水汽通量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小气候观测数据探讨了水汽通量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2014年锦州地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月水汽通量均呈明显的单峰型变化规律,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生长季日平均水汽通量可达非生长季的10.31倍。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7月水汽通量最大,日最大水汽通量可达0.1202g·m-2·s-1。玉米农田年蒸散量为417.37mm,非生长季蒸散总量为49.57mm,略大于同期降水量;生长季前期5月和6月玉米农田蒸散量占降水量的比例分别为52.0%、71.0%;7月、8月和9月玉米农田的蒸散量大于降水量,其中7月玉米农田的蒸散量为降水量的3.00倍,而此期间正值玉米开花授粉阶段,水分胁迫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玉米农田生长季的水汽通量与净辐射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水汽通量在一定程度上受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的调控影响。

  • 标签: 玉米农田 水汽通量 涡度相关 蒸散 饱和水汽压差 净辐射
  • 简介:氨氮是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国控指标之一,为评估不同流域的氨氮基准差异性,以七大流域(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质参数对氨氮毒性的影响,借鉴US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局)水环境基准技术方法,分夏季和非夏季2种情况推算了各流域氨氮水生生物基准值.结果显示:a)流域和季节的不同导致氨氮基准值的差异均很明显,不同流域的氨氮基准值差异可超过6倍,同一流域不同季节的氨氮基准值差异可超过2倍。b)淮河流域夏季和非夏季氨氮基准值均为最低,夏季氨氮急、慢性基准值分别为0.37和0.06mg/L,非夏季分别为0.81和0.15mg/L。c)氨氮暴露生态风险初步评估结果表明,珠江流域风险较小;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长江流域次之;黄河流域风险较大;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风险最大,海河7个断面中有2个存在高风险,淮河27个断面中16个存在高风险.根据各流域不同季节氨氮基准值及氨氮暴露生态风险的差异,建议对不同流域、不同季节实行差异化管理。

  • 标签: 七大流域 氨氮 水生生物基准 生态风险评估 风险商值法
  • 简介:基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胁迫这四个方面对厦门市进行生态评估,建立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占最大比重,建筑用地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逐渐递减。2)全市林地和园地的相对生物量密度、叶面积指数为较高水平;而草地覆盖度大多为中低水平;耕地的年均净初级生产力较高。3)厦门市土壤保持、水文调节等功能总体处于较低水平,等级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其他区域较低。厦门市食物供给以同安和翔安区为主。4)厦门市岛内两区(湖里区、思明区)人类活动胁迫相对其他各区较为严重,这和岛内两区人口密度、交通网密度、GDP等较大有一定的联系。

  • 标签: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 生态系统质量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系统态胁迫 厦门市
  • 简介:1会议概况2015年12月10—13日,第2届中亚干旱区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环境演变研讨会在德国慕尼黑市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CAS)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XIEG)与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TUM)联合承办,会议由中德科学中心、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

  • 标签: 可持续管理 生态系统 环境演变 干旱区 中亚 慕尼黑市
  • 简介:选用1964~2013年青海省43个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分析4个生态功能区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完全相关法进行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青海省4个生态功能区蒸发皿蒸发量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柴达木盆地和三江源区年蒸发量整体分别呈显著下降和上升趋势,而环青海湖区和东部农业区变化趋势不明显;4个生态功能区年蒸发量均呈先降后升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转换时间不尽一致。青海省春、夏、秋季和年蒸发量均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冬季从南向北逐渐减小。柴达木盆地和东部农业区年蒸发量突变时间分别是1998年和2002年;环青海湖区和三江源区突变不明显。影响青海省4个不同生态功能区年蒸发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不同:柴达木盆地为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环青海湖区为平均气温、风速和气温日较差,东部农业区为风速和相对湿度,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气温日较差是三江源区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蒸发皿蒸发量 气候突变 不同生态功能区 青海省
  • 简介:为了积极响应国务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跟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落地,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支撑、先行先决的重要作用,加快地质工作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保障京津冀地质资源环境安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献言献策。北京地质学会与天津地质学会、河北省地质学会将于2016年6月上旬在北京共同举办"京津冀地质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

  • 标签: 地质学会 地质工作 生态环境 发展战略 顶层设计 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