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为更好规范检验检测机构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的行为,持续推动各机构以及人员的日常检测能力的发展,落实GB50325-202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1]]新增甲苯、二甲苯以及T V O C等参数检测能力确认的相关要求,开展新标准新增参数检验检测比对试验工作,最终以稳健统计方法分析评价比对结果。

  • 标签: 甲苯 二甲苯 TVOC 比对试验 稳健统计方法
  • 简介:1概况2015年9月28日至10月16日,WMO在瑞士达沃斯世界辐射中心(WRC)举办了第12届国际太阳辐射计比对(IPC—Ⅻ)试验及辐射技术交流与培训,试验由WMO组织,达沃斯气象物理观象台/世界辐射中心(PMOD/WRC)承办,期间还举办了第4届滤光辐射计相互比对(FRCIV)和第2届国际地面辐射强度计比对(IPgC-Ⅱ)试验

  • 标签: 太阳辐射计 试验总结 国际 技术交流 辐射强度 WMO
  • 简介:由日方提议,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CSAO)和日本国邮政省通讯综合研究所(CRL)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日卫星双向法时刻比对已被批准为中日政府级的国际合作项目,将于今年10月起进行常规观测,每周三次。开始计划进行24小时连续观测,用于研究某些可能的系统性效应。

  • 标签: 时刻比对 卫星 国际合作项目 天文台 综合研究 常规观测
  • 简介:根据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和国内外一些实验室(USNO,CRL,TAO,CSAO,SO)的时间公报上公布的GPS时间比对数据,我们用三种方法(单站、飞越、共视)对GPS时间比对的时间测量精度和频度测量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如上一些结果。1、最近三年(1989-1991)的GPS时间比对精度的平均值(数据取样时间为1天,按月单星计算结果后再多星结果平均,然后每年12个月平均)从40-60ns提高到20-30ns。2、在实验室设备(接收机和钟)性能优良的条件下,1991年的GPS时间比对精度的结果是很好的:(1)单站法的结果为12.6-44.0ns,平均值为21.6ns;(2)飞越法的结果为14.4-33.8ns,平均值为18.5ns。(3)共视法的结果为7.7-25.4ns,平均值为13.5ns。3、取样时间为1天和10天的GPS时间比对的频率测量精度分别为1-3×10^-13和3-8×10^-14。在频率稳定度模型中,取样时间为1-4天时的贡献主要是调频白噪声,取样时间为5-10天时的贡献主要是调频闪变噪声。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时间比对 GPS系统 噪声 频率 测量精度
  • 简介:根据时间实验室在不同时刻接收的GPS时间比对数据,采用三次样条函数的归化方法,本文给出了UTC0^h的本地时间尺度与BlockⅠ和BlockⅡ卫星的GPS时间差,这些归化结果与世界上一些时间中心(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等)的结果比较表明:当取样时间为1天时,国际时间同步的不确定度优于50ns;SA(SelectiveAvailability)效应的影响减少到50ns以内,因此,这种方法是一种精确的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时间比对 数据归化 GPS观测资料
  • 简介:为了确定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PIXE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北京师范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美国元素分析公司3个PIXE实验室开展了30个单元素样品,1个多元素样品的横向比对。对于绝大多数样品,3个实验室的一致性好于10%,3次测量的重复性好于6%。

  • 标签: 横向 日本京都大学 分析技术 单元 元素分析 重复性
  • 简介:摘要:结合历年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的实际,对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定义和作用、条件和要求、内容和效果几方面进行了阐述;阐明了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确保实验室的持续能力。

  • 标签: 比对 能力验证
  • 简介:摘要:故障准确选线对提高卷烟设备的连续生产和卷烟工业的自动化水平至关重要,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电流相关比对的故障选线方法。该方法通过母线零序电压构造模拟电流,将所有馈线零序电流与模拟电流在特征频段内进行波形相关比对比对结果表明:特征频段内,健全馈线零序电流与模拟电流波形具有高度相似性,相关系数接近1;而故障馈线零序电流与模拟电流波形相关性较小,相关系数远小于1,两者差异显著,据此可准确选出故障线路。该方法原理简单,受采样频率影响较小,能自动准确选出故障线路。相比于传统全频段波形相关分析法,该方法可避免高频噪声干扰,进一步拉大故障线路与健全线路的故障特征差异,具有较高的选线准确率。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谐振接地系统 故障选线 模拟电流 单相接地故障
  • 简介:通过星地时间比对可以实现地面站与卫星之间的时间同步,主要采用的星地时间比对方法有星地无线电双向比对、卫星激光双向测距比对、下行L波段轨道法比对、伪码与卫星激光测距比对和伪距与星地测距比对等。本文介绍了下行L波段轨道时间比对法在地心惯性系中的计算模型,对影响下行L波段轨道法时间比对精度的主要误差源进行了详细分析。

  • 标签: 时间比对 计算模型 L波段 轨道 误差分析 卫星激光测距
  • 简介:根据1990-1994年上海天文台(SO)和世界上一些时间中心(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的时间公报公布的数据,对两种时间传递技术(Loran-C和GPS)确定的国际时间同步的长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SO时间实验室得到如下一些结果:1、1990-1992年,由Loran-C时间传递技术确定的结果表明:系统差约为600ns,不确定度约为90ns(1σ),准确度估计优于1μs。2、1993-1994年,由GPS时间传递技术确定的结果表明:系统差优于30ns,不确定度约为15ns(1σ),准确度估计优于100ns。这些比较结果充分说明了GPS时间传递技术在国际高水平时间同步的中必须有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原子时 时间比对 时间同步 时间信号传播 全球定位系统 GPS
  • 简介:~~

  • 标签: HZ
  • 简介:本文中,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接收参数--信噪比(SN)、仰角(EL)、方位角(AZM)、电离层(ION)对GPS时间比对精度(在数据跟踪持续时间15分钟内取样平均时间为10秒的时间起伏均方差)影响的一些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信噪比这个参数在多数情况中是影响GPS时间比对精度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时间比对 逐步回归分析 GPS接收机 精度 信噪比
  • 简介:砌体结构的震害现象表明楼层侧向刚度不均匀分布是造成其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开展楼层侧向刚度变化对结构易损性的影响分析。以3层和6层砌体结构为例,采用等效多自由度层间剪切模型,基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定量研究了竖向刚度不规则性对砌体结构易损性的影响。以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地震反应参数,借助增量动力分析及回归拟合方法,建立了基于峰值加速度的结构易损性曲线。通过改变楼层的侧向刚度值来模拟薄弱层,研究了楼层刚度变化对结构不同破坏状态超越概率的影响。通过改变底层与二层的侧向刚度比,分析了底部刚度突变对结构不同破坏状态超越概率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与规则结构相比,当刚度突变位于结构底层时,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易损性相对较高;随着底层与二层的侧向刚度比从0.5增大至1.2,结构易损性逐渐降低。当刚度比为1.5时,结构薄弱层由底层转移至二层,结构整体易损性增加;当底层与二层侧向刚度比小于1时,结构倒塌易损性要显著高于规则结构。

  • 标签: 砌体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 刚度比 易损性 薄弱层
  • 简介:摘要 :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形象、舒适度、应用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建筑工程设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建筑设计方向的选择在建筑工程建设初期的地位及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长期性,考虑因素复杂繁多,对后期的施工、使用和应用价值体现都有着长远的影响,因此对工程 项目设计方向的比对与选择思路在建设前期非常重要。项目设计方向的比对与选择思路如何梳理, 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所在。本文以某项目为例,选取其中的两个案例,对其 设计方向的比对与选择过程 进行了分析,探索 设计方向的比对与选择思路 。只有 设计方向 得到正确把控,工程项目的各项功能性才能得以实现,建筑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意义。

  • 标签: 设计方向 比对 选择 思路
  • 简介:为了了解SA效应对GPS时间比对的影响,我们从1991年底到1992年初进行了一些实验,并对两种状态下的GPS时间比对的时域特性进行了比较。本文描述了得到的一些结果。1、方差分析表明:SA效应影响的结果比正常状态的结果相差较大。(1)短期(取样时间为10秒,数据长度为13分钟)结果为时间比对精度降低了5-10倍,频率稳定度降低了约2倍多;(2)长期(取样时间为1天,数据长度为1个月)结果为时间比对精度降低了3-5倍,频率稳定度降低了4-15倍。2、短期的噪声特性分析表明:正常状态下GPS时间比对的噪声过程为调相白噪声,受SA效应影响GPS时间比对的噪声过程呈波浪性变化,主要是低频噪声。为同取样时间内出现的噪声过程如下。

  • 标签: 时间比对 全球定位系统 GPS 观测精度 噪声 方差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以高24m,尺寸为300(m)*81(m)的多联跨工业厂房为研究主体,总结归纳实际项目中遇到的天然采光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最可能影响天然采光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变屋顶采光带面积比来研究多联跨工业厂房室内天然采光的变化,本课题借助计算机,建立模型,运用PKPM软件进行采光计算。该软件采用逐点照度模拟计算法,通过调用美国Radiance计算内核,利用蒙特卡洛算法优化的反向光线追踪算法,对每一个网格取一点进行迭代照度计算。通过对比采光因素、采光均匀度,室内采光达标房间等数值,提取出优化组模拟数据。最终得出在此类高度的多联跨厂房中,屋顶采光带面积比设置不宜小于18.8%。

  • 标签: PKPM 天然采光 多联跨厂房 屋顶采光带
  • 简介:摘要: 为研究剪跨比对近海洋环境下锈蚀型钢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共设计3根型钢混凝土柱试件。试验结果表明:随剪跨比的增大,试件的承载能力、延性性能等都逐渐降低,尤其是小剪跨比的型钢混凝土柱,其降低幅度更大。由此表明,在近海洋大气环境下,应严格限制型钢混凝土柱的剪跨比。

  • 标签: 型钢混凝土柱 剪跨比 近海洋大气环境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