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韩霖在2007年5月2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指出,学术期刊的编辑,应当自觉地、有意识地维护学术规范,并在自己的编辑生涯中,身体力行地做一名学术规范的鼓倡者、鉴定者和把关者。首先,要从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初审环节,对稿件是否遵循了学术规范做出判断,以此为一个基本要求来进行选稿。学术规范包括原则性规范与技术操作性规范两个层次,前者是指尊重前人的学术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确认自己研究的地位与贡献;

  • 标签: 学术规范 期刊编辑 责任 新闻出版 学术期刊 编辑工作
  • 简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于2007年4月6日正式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该报告客观、全面而审慎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已有的和未来的可能影响。现有观测证据表明,人为增暖可能已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可辨别的影响,但由于适应以及非气候因子的作用,许多影响还难以辨别。21世纪中期,某些中纬度和热带干旱地区年平均河流径流量和可用水量会减少10%~30%;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5~2.5℃,目前所评估的20%~30%动植物物种可能面临灭绝的风险会增大;从全球角度看,局地平均温度增加1~3℃.预计粮食生产潜力会增加,但若超过这一范围,则会减少。兼顾适应和减缓的措施能够降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

  • 标签: 气候变化 影响与适应 IPCC第二工作组 第四次评估报告
  • 简介:安徽滁州一带寒武系出露齐全,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三分方案。随着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全球寒武系开始采用四分方案。本文系统的梳理了滁州地区寒武系的划分历史,在详细论述滁州地区寒武系岩石地层特征的基础上,对比了区域寒武系地层与皖中南寒武系地层,进而提出了安徽滁州地区寒武系最新划分方案。

  • 标签: 寒武系 地层划分 安徽滁州
  • 简介:本文依据南京市及其附近区域(活动断层探测目标区范围)所开展的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槽探、钻探,以及第四纪地层划分、新年代学测试数据等多学科资料,综合评价了长江破碎带的最新活动年代、活动性质、断层相关参数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方面的最新认识。

  • 标签: 长江破碎带 断层活动性 第四纪地层划分 联合钻探剖面 断层地质剖面
  • 简介:2015年1月9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副局长宇如聪等领导到气科院调研指导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郑国光局长一行听取了端义宏院长的专题汇报,并与气科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院各科研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交流研讨。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消息 科技体制改革 气象现代化 主要负责人 科研机构
  • 简介: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2005年11月访问气科院大气成分中心;美国马里兰大学气象系的张大林教授被邀请任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外主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市气象局局院合作签字仪式;局、院、青海省领导参观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年会.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世界气象组织 消息 灾害天气 大气成分
  • 简介:一、ECMWF灾害性天气的早期预警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开展灾害性天气早期警报工作以来,其中期天气预报的水平在稳步提升。最重要的体现应该是近两年对一些天气尺度灾害性天气事件提前数天的成功预报,包括:2007年和2008年分别袭击欧洲的Kyrill风暴和Emma风暴;2007年7月影响英国和2008年7月影响东欧的严重洪水;2007年11月北海的风暴潮;2007年7月影响欧洲东南地区的热浪。另外还有诸如2007年在印度洋现的Sidr热带气旋和2008年出现的Nargis热带气旋,2007年9月在大西洋地区出现的Gustav和Ike热带气旋等热带气旋个例。这些事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些还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 标签: ECMWF 动态信息 中期天气预报 灾害性天气 热带气旋 早期预警
  • 简介:2014年1月13—14日,灾害性天气预报理论与方法研讨会暨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度学术年会在京召开。开幕式由气科院副院长赵平主持,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司领导、气科院院长端义宏以及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等研究所和高校的20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投稿论文85篇。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消息 灾害天气 灾害性天气 中国气象局 学术年会
  • 简介:2016年1月7—8日,气科院2015年度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气象局8个专业研究所、省气象局、高校、国家级业务单位的专家学者针对气象科技前沿问题和气象业务的关键技术及有关成果进行了交流研讨。年会邀请陈大可院士、张人禾院士、贺克斌院士、谈哲敏教授、段晚锁研究员分别做了特邀报告。年会还设立了灾害性天气、农业气象、气候、大气成分和城市气象、人工影响天气5个分会场,100多位科研人员参加了学术交流。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消息 学术年会 人工影响天气 气象业务 学术交流
  • 简介:2017年1月10-11日,气科院2016年度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丑纪范院士、丁爱军教授、赵坤教授、王斌研究员和许吟隆研究员做了大会特邀报告.年会设立灾害性天气、生态与农业气象、气候与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和城市气象、人工影响天气5个分会场,共收到100多篇交流论文,200多位专家和业务人员参加了会议.

  • 标签: 消息 人工影响天气 学术年会 气候变化 灾害性天气 特邀报告
  • 简介:2013年3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中国气象局视察,在局长郑国光等领导陪同下,汪洋副总理一行视察了气科院大气成分研究所,院长端义宏主持了接待。汪洋副总理就大气成分与气候变化、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大气成分监测和预测预报等科学问题与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

  • 标签: 国务院副总理 消息 大气成分 中国气象局 气候变化 科研人员
  • 简介:“遥感与气候信息开放研究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2003年11月19日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隆重举行。OpeningceremonyofLaboratoryforRemoteSensingandClimaticInformationatCAMSon19November2003

  • 标签: 消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