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试油综合分析,说明临江油田地层压力偏低,油层埋藏浅,成岩性较差,闭合压力低,极易导致地层吐砂。建议采取端部脱砂尾追树脂砂工艺措施,对于油层发育较好,但地势复杂的井,可以探索水平井开发。

  • 标签: 临江区块 评价 试油压裂 优化设计
  • 简介:海坛是福建沿海岛屿风沙侵害严重的典型地区,选择海坛古风沙(老红砂)、现代风沙、周边的海滩砂与闽江河口沙进行对比研究,对各类泥沙做了粒度分析、矿物组成和形态特征分析以及稀土元素示踪分析,对比各类泥沙的理化特征,判别泥沙的源汇关系。研究表明:海坛老红砂、现代风沙与闽江河口沙关系密切,与海滩砂、大陆架砂关系疏远。海坛风沙主要来自闽江河口沙;海滩砂可能来自远源的闽浙沿岸流泥沙或大陆架砂。在末次间冰期暖湿气候与现代暖湿气候的影响下,闽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坛海峡和海坛沿岸,在季风搬运下形成老红砂和现代风沙同处沿岸沉积。

  • 标签: 海坛岛风沙 闽江河口沙 东北风搬运
  • 简介:摘要:除盐水箱体积大、壁厚薄、焊缝多,在焊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本文分析了ATE除盐水箱的焊接特点、焊接施工过程中的难点、焊接变形的原因;总结控制焊接变形的焊接原则、焊接变形控制方法和焊接变形控制措施。为后续大罐现场焊接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水箱焊接变形控制
  • 简介:以TM卫星相片解译为手段,综合地貌形态、水系展布特征以及新构造运动方面的信息,确定以甘孜州丹巴县为中心的区域内存在着一个旋涡旋扭构造,并对它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旋涡状旋扭构造 旋心 旋脊 环形断裂
  • 简介:平潭流水老红砂具有显著的红色、黄色色变现象。采集流水剖面27个样品,做粒度、电导率、色度、光谱等分析,研究表明:红色沙具有高红度值(a)、高黄度值(b)、低亮度值(L)的特点,而黄色沙a值低、b值低、L值高,色度参数a值和b值与红色的赤铁矿和黄色的针铁矿有关,红化是含铁硅酸盐矿物风化生成的针铁矿,在暖干气候下脱水转化成赤铁矿,使黏土和石英砂粒染红色;黄化或褪色是赤铁矿在相对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针铁矿,使沉积物呈黄色或褪色。红色沙和黄色沙交错反映了流水剖面的形成环境具有明显的干湿变化。

  • 标签: 风沙沉积 色度变化 气候变化
  • 简介:根据埕油田地质特征,结合实际生产资料,对油田开发初期所采用防砂工艺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其注水开发期面临的层间矛盾突出、出砂严重问题,提出:井段短的老井采用一次性挤压砾石充填防砂工艺技术;夹层长的老井采用一次性分层挤压砾石充填防砂工艺技术;油层污染严重的出砂井采用压裂防砂工艺技术;出砂不太严重的老井或新井新层采用金属毡或烧结金属毡防砂技术等系列技术措施,为埕油田的长期稳定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埕岛油田 注水开发 防砂工艺 金属毡 管柱
  • 简介:依据埕-胜海潜山带的取心资料,在系统观察描述岩心和综合分析地震剖面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古岩溶作用进行了全面研究,对风化壳的岩溶地貌特征、岩溶标志与特征、岩溶分带以及控制岩溶作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于本区古岩溶作用发育的历史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本区构造发展历史.可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划分为4期:第一期(加里东早期)阿生-近地表成岩早期溶蚀作用;第二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风化壳期的岩溶作用;第三期(海西晓期-印支期)浅埋藏期溶蚀作用;第四期(燕山期及其后)深埋藏期溶蚀作用。这对于下一步深入研究该区的储集层特征和孔隙演化规律以及对于该区勘探区块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埕岛-胜海潜山带 古岩溶作用 岩溶标志 岩溶分带 溶蚀期次
  • 简介:以闽江口琅岐为研究区,选取1989年4月9日、1997年1月28日的LandsatTM影像和2005年1月7日的SPOT5影像为数据源,根据琅岐湿地的区域特点,将湿地景观划分为滩涂、灌溉水田、养殖水面、河漫滩、水库坑塘、河流6种类型;研究了琅岐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变化和各景观类型间的转化。结果表明,3个时期的湿地面积发生明显变化,与1989年和1997年相比,2005年湿地面积大幅增加,达到4056.12hm2,湿地景观类型以灌溉水田、养殖水面和滩涂为主;1997年,湿地斑块数量(60块)、斑块密度(2.2508)和景观破碎度(0.0205)最大,人类活动对湿地景观的干扰较大;各湿地景观要素中,水库坑塘的斑块密度和分离度指数最大,斑块小,分布零散,灌溉水田的斑块密度和分离度指数最小,表明灌溉水田斑块大且连通性好,破碎化程度低;研究期间,除河流较稳定外,其他类型湿地面积变化较明显,面积变化较大的是养殖水面和灌溉水田;与1989年相比,2005年养殖水面面积净增1124.01hm2,其中由其他类型湿地转化的面积有541.44hm2,还有582.57hm2由非湿地转化而来;灌溉水田面积净增252.54hm2,除各类湿地之间转出、转入外,另有761.76hm2由非湿地转入;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琅岐湿地景观多样性趋于增加。

  • 标签: 湿地 景观格局 琅岐岛 闽江口
  • 简介:摘要:自从国内核电站发生运行期间发生汽轮机叶片断裂事件后,多家单位对该事件组织技术交流和经验反馈,通过对叶片运行时的受力情况和易产生缺陷区域进行分析,明确了缺陷不能被完全检出的原因;通过比较试验法,改进并确定了最优的渗透检测技术工艺,并在各核电站换料大修中得以应用。

  • 标签: 汽轮机转子叶片 叶片缺陷区域 渗透检测
  • 简介:利用葫芦地区4个台站近40a降水资料分析葫芦地区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葫芦地区各地降水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沿海地区的降水量明显高于内陆地区,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葫芦地区各地均呈典型的单峰型降水,干、湿季节变化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葫芦岛内陆地区的平均降水日数和最大连续降水日数均高于沿海地区,平均降水强度则低于沿海地区;葫芦地区各地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降水量总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 标签: 降水 分析 葫芦岛地区
  • 简介:摘 要:埕油田海区位于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水下三角洲平原上,其上建有各类平台百余座,油井数百口。为了评估埕油田海域自2004年以来的地形变化特征,选取最易受波浪作用的5m~14m水深区为重点区域,布设了L型的2条监测断面进行水深调查。本文首先介绍了水深调查过程及数据处理步骤,然后通过与收集的历史水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地说明了调查区域水深特征以及冲淤变化。

  • 标签: 埕岛油田 水深 冲淤
  • 简介:帕尔图是常用的地下水化学分类方法,使用Mapgis鳊制的帕尔图,可以利用GIS的鳊辑和查询功能,使用更加方便,本文介绍了在Mapgis平台绘制帕尔图的步骤,并用该方法分析了天津地区的地下水化学类型,体现了使用GIS成图的优势。

  • 标签: 皮帕尔图 MAPGIS 水化学类型 天津地区
  • 简介:2011年3-10月,基于实地样方采样和实验室测定,调查崇明环岛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带中芦苇的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研究芦苇地上部分的固碳能力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崇明芦苇地上部分年固碳能力为0.28-1.02kg/(m^2·a),平均年固碳能力为(0.67±0.19)kg/(m^2·a),其低于长江口湿地保护区(崇明东滩、杭州湾)芦苇的年固碳能力,但高于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湿地芦苇的年固碳能力;芦苇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气象灾害和人为干扰,收割区域的芦苇群落生物量(p=0.021)和茎秆密度(p=4.6×10^-6)显著高于未收割区域;芦苇分布主要受土壤盐度限制;芦苇表现型与人为干扰和土壤盐度密切相关;芦苇生长的中后期是受环境因子影响的关键时期。

  • 标签: 芦苇 固碳 环境因子 崇明岛
  • 简介:提出采用城区站与郊区站相对湿度的差值作为干湿强度指标,利用趋势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64—2007年承德市空气湿度变化及城市化影响。结果表明:近44a承德市空气湿度呈明显增加趋势,尤以近10a最为明显,且由1988年以前的千特征逐渐转成了近10a的湿特征,以夏、秋季的湿效应最为明显;湿度场的明显变化主要来源于城市化影响。

  • 标签: 承德 干岛效应 湿岛效应 城市化影响
  • 简介: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红树林面临着很大的威胁。运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进行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是非常必要的。阐述了珠海市淇澳红树林恢复主要种植树种的选择、种植和抚育以及采取的工程措施。珠海市淇澳红树林恢复获得成功,该实践经验旨在为中国红树林恢复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红树林 生态恢复 实践经验 淇澳岛
  • 简介:摘要: 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实现汽车工厂总装生产线智能规划与仿真推演,对提升汽车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汽车总装柔性产线数字孪生推演系统,围绕产线布局设计、产线推演、产线性能评估、AGV任务排程等方面问题,对数字孪生系统总体框架进行了设计,并对其中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汽车总装柔性产线数字孪生推演系统的实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汽车生产 数字孪生 装配工艺 仿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