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碳酸是揭示地幔地球化学动力学的“探针岩石”,迄今有关碳酸的研究集中在裂谷环境,而鲜见造山带地区碳酸研究的报道。在四川攀西喜马拉雅期造山带、秦岭造山带和华北中央造山带内均有碳酸产出,且蕴藏了大型稀土和钼矿床,是研究深俯冲、壳-幔作用和深部碳循环的理想实验室。传统观念认为碳酸形成于裂谷环境与地幔柱活动相关,而造山带碳酸很可能是陆源富碳沉积物俯冲至地幔低程度熔融的产物。中国造山带内碳酸地球化学研究均显示了地壳物质对碳酸地幔源区的贡献,这暗示地表碳俯冲至深部地幔,交代地幔发生熔融,这不仅为较还原的地幔源区提供富氧成分,还可以使碳酸的母体岩浆更富集稀土,形成稀土矿床。

  • 标签: 碳酸岩 沉积物俯冲 碳循环 造山带
  • 简介:大陆板内玄武(ICB)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包括大陆溢流玄武(CFB)、大陆裂谷玄武(CRB)以及所有出露在大陆板内构造环境的玄武。本文研究的大陆板内玄武不包括大陆溢流玄武和大陆裂谷玄武,主要是一些规模比较小的玄武,是狭义的ICB。本文详细介绍了研究的方法、数据清洗过程以及数据处理过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生代ICB的时空分布,着重对不同时代的ICB进行了对比,发现中新生代、古生代、元古代的ICB的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上一致,其中,古生代和元古代之间的相似性更加明显,而中新生代则显示V、sc、Yb亏损的特征,具体如何解释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全球不同时代ICB的地球化学特征大体相似,地质理论中的“将今论古”原则适用于ICB,只是在应用时尽量回避A12O3、Zn、V、Sc、Yb等元素就更加万无一失了.

  • 标签: 大陆板内玄武岩 大数据 置信椭圆 时代 对比
  • 简介:大数据研究表明,全球新生代埃达克主要出现在中斯世时期,主要是C型的,与地壳加厚有关。根据中新世埃达克在欧亚大陆上的分布,可以识别出一个从青藏高原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高加索、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直至波兰的中新世的埃达克带。许多学者认为,该带的埃达克指示该区存在地壳加厚事件,该区从地貌上属于高原。该区由于情况复杂,资料缺乏,资料的精细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对高原的描述不可能很清楚。我们大体知道,在始新世时期,印度一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部分地区在始新世一古新世即出现埃达克,至渐新世晚期-中新世,埃达克广泛出露,暗示板块强烈碰撞作用主要出现在中新世。巨型的欧亚高原可能从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开始形成,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的喀尔巴阡、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西藏、青海、蒙古以及四川和云南的西北部,仍然属于高原的范围。

  • 标签: 欧亚巨型高原 埃达克岩 中新世 青藏高原 喀尔巴阡 碰撞
  • 简介:大陆裂谷是大陆内部的拉张地带,与地幔软流圈的隆升有关。大规模玄武岩浆侵位是大陆裂谷发展的重要特征。新生代大陆裂谷玄武(CRB)的时空分布表明,CRB绝大部分出现在更新世,暗示更新世可能是全球拉张最明显的时期。大数据研究表明,CRB与洋岛玄武(OIB)、大陆溢流玄武(CFB)的地球化学特征虽然存在一些差别,但总体上类似。与CFB和OIB相比,CRB的LILE和LREE更加富集,可能与岩浆混染程度较高及部分熔融程度较低有关。与OIB相比,虽然它们都是深源的,但是,CRB的源区深度可能略浅一些,而混染程度略高一些。

  • 标签: 大陆裂谷玄武岩 大陆溢流玄武岩 洋岛玄武岩 大数据 源区 混染作用
  • 简介:玄武作为一种大洋和大陆广泛分布的基性岩,其成因理论主要是在对大火成岩省研究的基础上奠定的,其构造环境判别的理论则主要是在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上创建的。本文利用GEOROC和PetDB数据库对全球大洋中脊玄武(MORB)、洋岛玄武(OIB)和岛弧玄武(IAB)进行了数据挖掘研究,发现早先的判别图判别效率不尽相同。部分判别图判别效率偏低的原因可能是早先的研究大多是以典型案例的研究为基础展开的,没有考虑到大数据给出的结果,说明典型和抽样的代表性可能不足。通过对判别图解的研究和比较,并对部分判别图进行了改进,发现许多图解可以把IAB与MORB、OIB分开,但MORB和OIB之间仍然有一些重叠不易区分,并借此推测MORB与OIB源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利用大数据研究可以使玄武构造环境判别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 标签: 大数据 玄武岩 构造环境判别图 MORB OIB IAB
  • 简介:研究区位于HT盆地东次凹中央洼槽,由于该区性复杂,各性波阻抗叠置严重,所以单纯利用纵波阻抗不能很好地识别性,进而影响砂体展布形态的刻画。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利用地震道集近、中、远不同偏移距地震道上的丰富振幅、频率等信息,不仅反演出纵波阻抗和横波阻抗,还可以得到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等重要的弹性参数数据,对有利储层预测和性识别具有重要作用。在测井和地震资料处理、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以及叠前同时反演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有效刻画出有利区带,降低了井位部署风险,并指出了有利勘探靶区。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叠前同步反演技术能够较好地预测有利砂岩的分布形态,预测成果在HT盆地性勘探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 标签: 叠前同时反演 纵波阻抗 纵横波速度比 岩石物理模板 HT盆地
  • 简介: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广泛发育,前人对中国东部和铀矿有关的中酸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推动了中酸性和铀矿找矿的进步。本文尝试应用大数据方法对比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与全球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采用不同元素比值对来考察它们之间的区别,得出72个元素对,做出2556个图解,从中优选出12个图解,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与全球A型花岗岩具有大体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在许多判别图中,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位于全球A型花岗岩范围之内,且主要位于全球A型花岗岩的一侧,说明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更加亏损Co、Ni、cu、Nb、Ta和富集P205、Sr、Se、Pb的特征上。本文公布的判别图说明,落在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范围之外的花岗岩是与铀矿无关的;落在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范围内的可能与铀矿有关,也可能与铀矿无关;但是,与铀矿有关的花岗岩一定落在中国东部铀成矿带中酸性范围内。上述结论是初步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 标签: 大数据 铀矿 中酸性岩 A型花岗岩
  • 简介:冶镁白云作为巢湖市新发现的一个矿种,如何利用好这一矿产资源,本文从巢湖市的资源分布状况、开采现状以及巢湖市发展冶镁白云产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巢湖市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具有很大资源优势,但在这一新兴产业发展初期要做好产业发展的规划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冶镁白云岩 产业发展规划 巢湖市
  • 简介:本文分别介绍了客土种植、钻孔种植穴种植这两种传统的裸露质边坡修复技术,以及生态植被袋护坡、团粒客土喷播这两种常用的新型裸露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并阐述了它们生态修复的特点。在北京门头沟军庄某废弃石灰石采石场内的裸露质边坡,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生态修复试验,根据质边坡坡度、表面破碎程度等不同特性,分别采用了客土种植、钻孔种植穴和生态植被袋护坡、团粒客土喷播这四种生态修复技术,并得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成果。在试验结论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这几种在北京地区常用的质边坡修复技术的适宜性和经济性。

  • 标签: 裸露岩质边坡 传统生态修复技术 新型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试验
  • 简介:塔中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油气聚集区,勘探成果显示,塔中地区海相碳酸盐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碳酸盐储层非均质性极强,预测难度大。以礁滩储集体特征识别、类型划分为目的,应用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方法对奥陶系颗粒滩储层作详细研究。通过成像测井溶蚀孔洞识别和裂缝统计,在储层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岩相、裂缝、岩溶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多因素叠合分析的方法,开展对奥陶系碳酸盐储层的识别与评价。

  • 标签: 碳酸盐岩 颗粒滩储层 特征识别 塔中地区
  • 简介:湖相碳酸盐产状多样,多以夹层形式分布在碎屑剖面中,也见以结核或钙质微体化石等薄层赋存于泥岩、页岩等碎屑中,具有层数多、单层薄、呈韵律性变化等特点。受构造背景、物源输入和古环境等因素控制,中国湖相碳酸盐沉积最早出现于二叠纪,主要发育时段为古近纪,具有沉积时间跨度大、分布面积广的特征。湖相碳酸盐按成因可分为原生沉积型、成改造型和热液喷流型3类。中国湖相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可揭示原生和成过程中水介质环境的差异性:(1)δ~(13)C和δ~(18)O密切相关,且δ~(13)C多正偏,指示封闭型咸水、半咸水湖泊环境;(2)δ~(13)C和δ~(18)O无相关性,且δ~(13)C多负偏,指示开放型湖泊环境;(3)δ~(13)C严重正偏,指示成作用时发酵带的环境受到古细菌参与的甲烷生成作用的影响。

  • 标签: 碳酸盐岩 碳氧同位素 开放型湖泊 封闭型湖泊 发酵带 甲烷生成
  • 简介:水力喷射径向钻井技术是一种有效开发低渗边际油藏、边底水薄层油藏、枯竭油气田剩余油气资源的低成本的增产完井技术。在低油价的新常态下,为了探索低渗薄层碳酸盐储层的有效开发方式,通过对水力喷射径向钻井技术原理、优势、存在问题的调研和研究,结合选井选层分析、施工方案优化与过程质量控制,圆满完成水力喷射径向钻井技术在碳酸盐储层中的试验应用。过程分析表明,在碳酸盐储层中实施径向钻井时喷射软管磨损大;使用酸液喷射钻进一方面能增加径向钻进进尺,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杂质影响施工进程;作为喷射的工作液必须达到无固相的要求。

  • 标签: 水力喷射 径向钻井 碳酸盐岩 技术优势 工艺流程
  • 简介:基于nolte提出的经典G函数压降分析并不适用于非均质性较强的缝洞型碳酸盐储层酸压改造,为了通过酸压停泵压降曲线准确评价缝洞型储层酸压改造效果,针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龙王庙组储层,建立了瞬时停泵压力评价系数β:当β〈1.2时,表明储层发育缝洞体,且酸蚀裂缝与缝洞体充分连通,改造效果好;当β〉1.2时,随着其值的增加,表明储层物性和改造效果的变差。同时将停泵压降曲线分为斜线下降型、曲线下降型和直线平稳型3大类,构建无因次压降与时间对数曲线,结合施工压力分析,可综合判断储层缝洞发育特征及酸蚀裂缝与其沟通情况,进而评价施工效果和优化后续的酸压设计。

  • 标签: 酸压改造 停泵压力 碳酸盐岩 缝洞型储层
  • 简介:岩溶作用对碳酸盐储层的品质既有建设性影响又有破坏性影响;例如,溶蚀作用和角砾岩化能够增大孔隙度和渗透率,而洞穴坍塌或岩溶期后流体流动引发的胶结作用则可能减小孔隙度和渗透率。岩溶还会对钻井作业带来挑战,其原因是它会使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结构(permeabilitystructure)高度变化而难于预测,从而增大钻井泥浆比重预测的难度。露头、岩相与地球化学资料相结合,可以约束地震尺度(seismic—scale)岩溶类型、分布和成因的预测,从而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碳酸盐储层建筑结构的认识,进而制定出更加安全的钻井方案。然而,很少有人利用地震反射资料来描述地震尺度(seismicscale)的区域性岩溶构造(karstfeatures)。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利用时间偏移后的二维地震反射资料研究了波斯湾地区一套以碳酸盐为主、厚度3km的侏罗系一中新统地层中岩溶的分布、规模和成因。我们识别出了43个地震尺度的岩溶构造,它们表现为由杂乱反射构成的垂直管状地层柱(verticalpipecolumns),这些地层柱被向下倾斜的洼地(downward—deflecteddepressions)封盖,而在这些洼地之上又上超了上覆的地层。这些地层柱高可达2km,涉及了从上侏罗统到上白垩统的地层,而且其直径可达5.5km。我们解释认为,这些地层柱是深成岩溶作用(hypogenekarstification)的产物,岩溶流体主要是沿着先存断层运移,在地层出露地表的关键时期,表生岩溶作用则使深成岩溶作用产生的洼地(hypogene—generateddepressions)进一步加宽加深。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岩相和地球化学资料相结合,地震反射资料能够而且也应当被用于预测深成岩溶储层,帮助改善碳酸盐储层的描述质量,更好地认识与其相关的可能危及钻井作业的因素。

  • 标签: 碳酸盐岩储层 岩溶作用 地震成像 波斯湾 储层描述 地震反射资料
  • 简介:苏里格气田是我国典型的致密气储层发育,苏里格气田东三区储层砂岩较为致密,对盒8-山1段储层特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芯观察、岩心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等分析手段,对东三区盒8-山1段的成作用,以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经分析得出结论,目的层段压实、交代、溶蚀、胶结作用等对研究区储层物性影响较大。

  • 标签: 苏里格气田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 简介:俯冲带是地球表层碳返回地球深部的唯一方式,其对地球深部碳循环有着重大的影响。近年来,沉积碳酸盐深部地幔再循环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主要有:沉积碳酸盐是否可以返回深部地幔;沉积碳酸盐返回地幔的形式及返回的最大深度;沉积碳酸盐在俯冲过程中的微量元素迁移、同位素分馏以及碳酸盐在俯冲带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本文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评述。

  • 标签: 深部碳循环 沉积碳酸盐岩 金刚石 碳酸岩
  • 简介:沙坪沟钼矿位于安徽省金寨县西南部,是大别山东段新发现的一个特大型隐伏斑岩钼矿床,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钼矿床。近几年,通过沙坪沟整装勘查项目实施,在其外围发现了构造蚀变型铅锌矿,该类铅锌矿明显受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其成因与燕山晚期中酸性体有关.具有走向、倾向延伸大、品位富等特点,找矿前景良好,是进一步找矿的重要方向。

  • 标签: 铅锌矿 构造蚀变岩型 沙坪沟钼矿 安徽金寨
  • 简介:刘村体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部分为粗中粒二长花岗岩,两者呈渐变过渡关系。具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其LREE/HREE、LaN/YbN值较大,显示其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岩石总体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富集,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U、La、Ce、Nd、Hf、Zr富集,Nb、Ta、Ti亏损,体整体亏损HFSE,富集LILEi,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刘村体206Pb/238U年龄为123.2±2.2Ma,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代表刘村体的成年龄。刘村体富集一强富集的元素有W、Mo、Zn、As、Sb、Hg、Cu、Au等,表明该体是铜及多金属富集成矿的有利地段。

  • 标签: 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定年 成因探讨 刘村岩体 安徽广德县
  • 简介:为探讨保山地块新生代岩浆侵位时代,揭示其成因和形成动力学机制,重建保山地块新生代演化历史,对保山地块东南缘沧源新生代岩浆中部分中酸性体和墙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沧源地区新生代中酸性体和墙均侵位于40-41Ma,与澜沧新生代花岗质侵入年龄相当,为保山地块新生代早期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沧源和澜沧新生代岩浆总体具有较强的轻-重稀土、特别是中-重稀土分馏,无明显Sr、Eu负异常,具高的Sr/Y、La/Yb、Gd/Yb值,与C型埃达克类似。样品的^86Sri/^87Sr8为0.7065—0.7103,εNd(t)为-3.6--5.6。沧源新生代岩浆很可能来自石榴斜长角闪源区在30—40km深度的部分熔融。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首次在沧源新生代岩浆中识别出-41Ma的A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一岩浆研究成果,认为沧源-澜沧新生代岩浆带与青藏高原碰撞导致的东部岩石圈块体南东向挤出作用存在密切联系。

  • 标签: 保山地块 新生代 C型埃达克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 简介:于2014年7月,在兴凯湖布设12个采样点,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和水样,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测定的湖水理化指标;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揭示影响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7月在兴凯湖中共记录浮游植物6门30属36种;主要为绿藻门,其占全部种类的47.2%;主要优势种为坚实微囊藻(Anabaenafirm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minim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和杆裂丝藻(Stichococcusbacillaris);浮游植物丰度为7.56×10~5~1.03×10~7ind./L,平均丰度为(3.27±0.95)×106ind./L;12个采样点可以被划分为3组,其对应的3个区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兴凯湖水体中平均总磷和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11mg/L和0.76mg/L,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准,连接北部湖区的灌渠是兴凯湖水体外源营养盐输入的主要来源,北部湖区水体中的营养盐(总磷和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南部湖区(p〈0.01);影响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体pH、总氮含量、水深和透明度。

  • 标签: 浮游植物 小兴凯湖 水环境因素 典范对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