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完成的大别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大别的中深变质杂岩解体为变质变形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两部分,但所建立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大多沿用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层名称。与之同期,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发现以来的地质研究也揭示出大别中深变质岩的主体为正片麻岩,并以变质特征及其构造属性划分出4个构造单元。本文依据前人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将大别的变质地层划分为4个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单位,3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论述了它们与区域地质调查所划分的地层单位的对比,以及与4个构造单元的对应关系。

  • 标签: 大别山 变质地层 构造单元
  • 简介:本文重点研究了大别潜山,牌楼地区榴辉岩P-T-t轨迹,探讨了大别榴辉岩成因,认为榴辉岩原岩主要是碱性玄武岩,少部分洋脊拉斑玄武岩岩浆早期结晶分异堆晶岩及部分钙质沉积岩。它们在华北与杨子板块碰撞时(260±30Ma),地壳向下俯冲到40-60km处,温度550°-830°C,压力1.1-2.1GPa的条件下形成的。在构造抬升过程中,榴辉岩产生了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角闪岩相温压条件:460°-570℃,0.4-0.7GPa。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体成分主要为NaCl-H_2O,H_2O,NaCl-CO_2-H_2O体系,变质作用过程从早至晚由氧化向还原环境转化。熔融包体的发现表明:榴辉岩形成具有局部深熔作用。从榴辉岩产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地区榴辉岩不是一种成因,同时具有B类、C类榴辉岩特征。

  • 标签: P-T-T轨迹 榴辉岩成因 大别山
  • 简介:安庆市大别区是滑坡频发的地区,通过广泛收集本区滑坡地质防治工程勘查资料,在分析研究本区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方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用的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技术,对我省其他地区的滑坡防治亦可起到借鉴指导作用。

  • 标签: 滑坡 大别山 防治工程勘查
  • 简介:通过对大别北部石榴二辉麻粒岩中的变质结构及变质反应特征的研究,认为石榴二辉麻粒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变质演化作用阶段:(1)S1阶段以早期的残留矿物,并呈包体的形式产于石榴石中为特征,以Cpx+Q(Cs)+Ru+Gt组合为代表,T=612~750℃,表明石榴二辉麻粒岩曾经历过榴辉岩相阶段的变质作用;(2)S2阶段是以Opx+Cpx+Gt+Amp+Q+Ti+Mt矿物组合为牲,其相应的T=837~887℃,P=1.03~0.95Gpa,此时的变质条件为麻粒岩相;(3)S3阶段,矿物组合为Cpx+Gt+Amp+Pl+Mt,T=530~660℃,P=0.85~0.95Gpa,此时的温故知新压条件代表岩石已经进入了角闪岩相阶段;和(4)晚期的低角闪岩相阶段S4,其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495℃,P=0.56~0.70Gpa。

  • 标签: 变质结构 麻粒岩 大别山
  • 简介:摘要:大别五针松是松科,属乔木,现如今已经面临危种的危险,为了更好的保护及繁衍,针对大别五针松分布区域、生长环境和繁衍播种采取保护措施,就湖北地区湖北英山县吴家山林场的大别五针松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 标签: 大别山五针松 保护工程 解决对策
  • 简介:大别区北缘的构造演化与区域古生物学的研究有密切关系。近年来不断在浅变质岩系中发现的古生代生物化石以及对晚古生代生物地层的系统研究表明:区内浅变质岩系所包含的古生代地层占相当重要的地位。系统的生物地层、生物古地理、古生态与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D-C期间是区域重要的构造变动期之一。早期海西运动是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质事件,对这一事件的详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标签: 构造演化 古生物学 早海西期 大别山区北缘
  • 简介:东秦岭大别段矿化中酸性小岩体集中分布在秦岭钼(钨)成矿带东段,是我国重要的钼(钨)矿带之一。矿化中酸性小岩体多是受北北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的复式杂岩体。形成环境从浅成—超浅成—深成相,Mo元素丰度由高—低,分为浅成—超浅成斑岩钼(铜)矿化、中—深成斑岩—矽卡岩型钼(钨、铜)矿化和浅成斑岩型钼矿化三种类型。小岩体主导的钼(铜)矿床具有明显的金属(元素)或矿物组份分带,表现为各带间金属元素含量递变及不同矿物组合按序析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

  • 标签: 中酸性小岩体 矿化 成矿规律 东秦岭大别山段
  • 简介:大别造山带地壳具有三个结构层,中地壳以存在地震低速层和电性低阻高导层为特征。大别区的下地壳由扬子地块基底岩石组成,它呈楔形俯冲于大别板片之下,大别板片的基底又作为俯冲壳楔的前沿构成北淮阳区的中下地壳,形成造山带现代地壳板片叠置式构造形态。

  • 标签: 大别造山带 构造演化 地球物理场 地壳结构
  • 简介:硬玉石英岩是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成员。硬玉石英岩主量元素平均含量为SiO272.73%、Al2O311.77%、MgO1.61%、Fe2O35.00%、Na2O5.45%、K2O0.22%、TiO20.59%,具有明显的富硅、富铁、富钠的特征;特征微量元素平均含量Th10.12×10^-6、U1.94×10^-6、Hf10.91×10^-6、Sc7.68×10^-6、Zr437.05×10^-6、Nb15.81×10^-6、Y45.36×10^-6、Ba141.88×10^-6、Sr30.07×10^-6;Th/U为5.18、Th/Sc为1.56、La/Sc9.50;ΣREE平均含量223.07×10^-6,(La/Yb)N7.01,δEu=0.61,Eu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富集。原岩恢复结果为富钠的杂砂岩,原岩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扬子大陆板块的活动大陆边缘,在中生代三叠纪与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经受了超高压变质作用。

  • 标签: 地球化学 原岩恢复 构造背景 硬玉石英岩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
  • 简介:安徽境内大别北麓,发育着一套晚侏罗世厚度近2000m的巨厚砾岩层--凤凰台组.这是一个具有特征结构构造的典型的冲积扇相沉积.沿山麓呈多个扇体相互叠置状分布.对其砾石成分研究,为大别抬升时代,提供重要地质证据.

  • 标签: 砾岩组构 冲积扇 空间展布 凤凰台组
  • 简介:由安徽省地质调查院负责完成的'大别造山带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项目成果获200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是安徽省地调院继大别超高压变质岩研究领域又一突出成果,是大别超高压变质岩研究的继续和深化。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调局和安徽省地矿局的支持下,省地调院徐树桐教授等开展的'大别造山带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在大别北部发现榴辉岩及其中的超高压变质作用标志,被认为是在大别造山带研究中继发现金刚石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对了解北部条带状片麻岩形成的背景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超高压变质作用与碰撞造山动力学'的二级课题,研究人员在大别北部青山以东及磨子潭等地发现数十处榴辉岩露头,且榴辉岩石榴子石中的金红石、磷灰石、单斜辉石出溶,表明大别北部超高压带

  • 标签: 地质调查 大别山造山蒂 安徽 大别山
  • 简介:根据新疆及其它相关地学断面所获资料,论述了中国西北盆山构造地区的地壳结构.已有资料表明,在中国西北盆山地,山脉和盆地具有明显不同的地壳结构,它们的地壳厚度不同,表现为山区地壳厚,具有明显的山根;盆地区地壳厚度小.同时地壳分层和各层的组分也有所差异.这些地壳本身结构性的差异,以及它们所受到的应力状态和热状态的不同,就是本区各种构造活动产生的根源.最后从区内地质构造形成过程讨论了区内地壳不同结构形成的演化历史.

  • 标签: 地壳结构 中国西北 地壳厚度 盆地 地学断面 构造活动
  • 简介:如何提高高山地航摄影像质量韩宝华,丁鹏程一、航空摄影时所考虑的高山地,是指在摄影航高处观察,地面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坡度较陡,一般在25°以上的地区。由于高山地地形特点造成阳光照射面和背阴面之间有较大的亮度差。特别是山顶有积雪的高山区、亮度差更大...

  • 标签: 高山地区 阴影部分 航摄影像 航摄底片 航空摄影胶片 散射照度
  • 简介:铜官山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矿成矿带中段的铜陵成矿区内,主要矿床类型为热液叠加改造型和风化淋滤型,成矿经历了沉积、成岩、褶皱、热认叠加改造及风化淋滤等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区内矿床(点)空间分布的对称性规律,并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和若干找矿靶区.

  • 标签: 铜官山地区 矿床成因类型 成矿机理 对称性 找矿方向
  • 简介:本文给出了唐山地强震动记录应用研究的两个实例,提出了建筑结构采用时程分析时选用强震动记录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对唐山地强震动记录的分析处理,得到了其峰值加速度及加速度反应谱,确定了本地区进行弹性时程分析时选用的强震动记录;研究了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的唐山响堂三维强震动观测台阵,以唐山响堂台阵2号测井(地下32m)的基岩强震动作为输入,通过2号测井的土层剖面,利用2个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分别计算得到地表的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反应谱,并把计算结果与同次地震相应的地表强震动记录峰值加速度与加速度反应谱进行了对比分析。

  • 标签: 强震动记录 时程分析 三维台阵 土层地震反应
  • 简介:对北京西山某岩溶洞穴1至4层进行了氡浓度测量,研究洞穴中氡浓度的变化特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其对人身体的危害。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溶洞在不同深度位置,氡浓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深度的增加,氡浓度呈现线性的增长特征;溶洞内氡浓度在7、8、9月相对较高,平均浓度6123Bq/m3,10、11、12月氡浓度较低,平均浓度2784Bq/m3,呈现出季节性的变化特征,即夏季高而冬季低;溶洞内由氡及其子体所产生的年平均内照射剂量约为566mSv·a(-1),超出国家规定公众年有效剂量的安全范围。建议对已经对公众开放的天然溶洞,进行氡浓度检测,采取有效的防氡降氡措施,减少氡及其子体的辐射,对人身体所产生的危害。

  • 标签: 氡子体 岩溶洞穴 北京西山 内照射
  • 简介:航磁推断解释首先要研究岩矿石磁化率。西天山地近年来野外实测500余处物性点,累计获得有效磁化率数据15000余个,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伊什基里克组和二叠系乌郎组是区内最主要的磁性地层,部分海西期岩体磁性较强,而磁铁矿具有极高的磁化率值。根据这些磁化率特征,在西天山地圈定磁性火山地层上百处,新圈定隐伏(半隐伏)岩体221处,推断铁矿磁异常109处,新发现铁矿(矿点)10余处。

  • 标签: 西天山 高精度 航磁 磁化率 铁矿
  • 简介:利用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数据,获得了泰山地近10a(2006~2015)地表植被的总体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45%的地区呈显著性绿化趋势,29%的地区呈显著性褐变趋势,26%的地区无显著性变化。不同植被类型之间的绿度趋势变化具有一定差异性,农用地绿化、褐变以及无显著变化趋势占比相当,但变化值较低,总体上呈无显著变化趋势;林地和草地主要呈轻微绿化趋势;非植被类型绿化趋势无显著变化,褐变趋势较弱。

  • 标签: 泰山地区 绿度趋势 NDVI 时间序列 绿化/褐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