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格尔木市气象行政执法工作中现存状况,根据气象法律法规,分析格尔木市气象局气象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对策。

  • 标签: 气象行政执法 问题 对策
  • 简介:气候工程技术可以被视作可替代传统减排措施的备选项,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管理和CO_2移除两大类技术。两类气候工程技术与传统减排方法的空间、时间、成本、不确定性和风险等方面都具有一些差异性。气候工程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的国际气候制度构建基础,产生了一些新的治理问题。对该问题的科学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政策和国际气候外交意义。

  • 标签: 气候工程 地球工程 CO_2移除 太阳辐射管理 减排 气候变化
  • 简介:在农业气象观测中,土壤水文物理常数的测定非常重要,其测定方法技术性强,观测员不容易掌握,且因人为因素容易出现偏差。结合十多年来全省多次土壤水分测量培训和在各个地区土壤水文物理常数测定中的实际经验,介绍了以《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为标准的土壤水文物理常数测定的实用方法,为农业气象观测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土壤水分 物理常数 测定 实用方法
  • 简介: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是我国高空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一体化工作的展开,许多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开始从事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出现了不少问题,结合多年来的台站工作经验,就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在使用中的一些技巧经验进行总结,将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 标签: L波段雷达 技巧 经验 问题 建议
  • 简介:利用1948-2010年NCEP/NCAR逐Et再分析场(2.5°×2.5°)的经向风资料,初步分析了全球越赤道气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球越赤道气流通道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对称性,即垂直不对称性和沿经向不对称,低层通道窄而多,高层通道宽而少;东半球低层通道数远较西半球多,且强度更强。在时间分布上,夏季越赤道气流总和无论高低层都强于冬季。这些反映了南北半球空气质量交换的时空分布的不对称性,即空气质量的交换主要集中在夏季和东半球。此外,夏季在140°E~150°E向北的越赤道气流强度逐年增强,在冬季位于120°E~130°E处向南的越赤道气流在逐年减弱,且在1958年前后向南的越赤道气流出现突然增强期。

  • 标签: 越赤道气流 空间分布 时间特征 趋势变化
  • 简介:利用穆棱河2010~2014年的水质指标数据,选择水体的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磷含量、氨氮含量、溶解氧含量、氟化物含量、砷含量、石油类含量和pH为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穆棱河水体质量。结果表明,穆棱河上游的水质总体好于中、下游,其水质基本属于Ⅱ~Ⅲ类水;中、下游的水质指标变化较小,但水质较差,基本属于IV类水。穆棱河水质季节变化较大,春季的水质优于夏季和秋季;在夏季,水质恶化明显,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增加。2010~2014年期间,在各监测站水质指标中,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

  • 标签: 水质 模糊综合评价法 Spearman秩相关 穆棱河
  • 简介:介绍了皖23井的基本情况,立足于皖23井水位仪对于强震映震现象,根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了皖23井的强震映震效应与强震震级、震中距的关系,并给出回归方程。

  • 标签: 地下流体 映震效应 特征分析
  • 简介:高程测量的方法较多,其中精度最高的是几何水准测量,但是几何水准测量的工作量大,因此在困难地区多采用GPS高程拟合的方法。本文采用多种GPS高程拟合算法进行计算,经试验成果的比较、分析,GPS高程拟合在某地区可以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能够解决该地区四等水准测量需求。

  • 标签: GPS 高程拟合 试验 分析
  • 简介:随着各国海岸附近海港工程逐渐增多,部分国家存在将领海基线向海-侧调整的倾向,进而对领海、专属经济区等海域的划定产生重要影响.选取24处典型海港工程样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4处样点中,5处会造成各划界海域面积显著扩大.多数情况下,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面积依次扩大.模拟实验表明,划界海域面积变化量与海港工程的形态、位置及其周边关系等多个因素有关.

  • 标签: 海洋划界 海港工程 领海基线 正常基线 直线基线 影响因素
  • 简介:安徽省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从资源储量特征分析,煤炭对经济发展保障形势好,优势地位稳固。2010年至2014年,全省保有资源储量稳步上升,煤质以炼焦用煤为主,占91.3%,在煤炭利用方面,淮南矿业集团等四大矿业集团公司占有资源储量达86%,为煤炭支柱企业。在勘查方面,近几年新增勘查大中型矿产地资源储量多埋藏深较深,估算深达-1500m,深部找矿趋势显著。

  • 标签: 煤炭 资源储量
  • 简介:城市化进程使植被和水体等生态资源用地日渐缩小和破碎。遥感技术由于具有宏观、快速、准确认知对象的优势在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选择EIBI建筑指数提取城市建筑用地扩展信息,并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龙岩市生态质量变化进行遥感评估。结果表明:1)增强的指数型建筑指数(EIBI)可有效抑制裸土信息,增强建筑用地信息,使用EIBI提取建筑用地的精度可达90%以上;2)2002-2014年为龙岩市快速发展期,建成区面积增幅达50%;生态退化面积大大超过生态改善面积;整体生态指数均值自0.684降至0.636,降幅达7.02%,建成区生态指数均值自0.370降至0.351;3)造成龙岩市生态质量退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城市建筑用地扩展,二是采矿工程建设和地表开挖工程建设。

  • 标签: 遥感 增强的指数型建筑指数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变化
  • 简介: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全球变暖将导致冰川消融及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海侵过程会给沿海低海拔地区带来严重的灾害。研究地质历史发生的海侵过程,可以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海侵提供预警和对策。福建沿海地区保留有较完整的晚第四纪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为海侵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本研究综述了近几十年来该地区海侵研究的进展,同时也发现前人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几个明显问题:1)MIS3阶段晚期海侵层是否真实存在?2)由于研究载体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前人重建的海平面升降曲线存在很大的差异;3)缺乏高分辨率多指标多钻孔的古气候重建工作。因此,研究区日后的海侵研究工作将主要集中于:1)交叉利用多种定年手段,并结合模拟结果检验MIS3海侵的真实性;2)重建具有高分辨率可靠年代框架的海平面升降曲线及海侵过程;3)加强古气候研究工作,将海平面变化与古气候研究联系起来。

  • 标签: 福建沿海 晚第四纪 海平面升降 MIS3海侵 古气候
  • 简介:通过对2014年新疆及邻区地震目录的分析及与1970年以来地震目录的比较,结果显示:随着地震台站数目的增多,新疆地震频次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新疆地震发生频度高,强震活动主要发生在阿尔泰、北天山、南天山西段、西昆仑和阿尔金等地震带;大多数地震是浅源地震,中深源地震主要发生在新疆西南部。

  • 标签: 地震编目 测震台网 新疆
  • 简介:利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FNL1°×1°格点资料,对2015年12月26日凌晨宁波机场发生的一次大雾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前期的雨雾和高空西南急流的输送为此次大雾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而中低层槽后西北气流和地面的弱高压控制则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温度露点差(T—Td)对湿度的衡量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中高层冷平流的控制,致使宁波机场天况转好,地面辐射冷却作用有利于大雾的形成;近地面层的负涡度和中高层的正涡度,这种垂直配置能确保大气低层的湿空气不外流。

  • 标签: 大雾 温度露点差 温度平流场 涡度和散度场
  • 简介:针对2015年12月9—13日新疆强冷空气入侵致灾的天气对吐鲁番盆地的影响,分析了出现大风的环流背景以及动力和热力条件,分析表明这次大风天气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下,地面冷锋东移南下造成的.其中变压梯度对地面风速加大贡献较大。同时对鄯善降雪空报的原因、大风出现前后垂直速度场和温度平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 标签: 冬季大风 冷锋 变压梯度 降雪 地形
  • 简介:通过解译徐州市矿区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TM影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斑块数等属性数据。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3个时期各地类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在分析3个时期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基础上,研究分形维数与稳定性指数的动态变化特征,从不同地类的空间形态的变化上定量探讨徐州矿区20a土地利用的演变。结果表明,1990~2000年,徐州矿区空间形态趋于简单,稳定性上升;2000年是一个转折点,1990年相对于2000年,5类地物分维数降低,稳定性上升;2010年相较于2000年,特别是建成区与耕地这2类地物分形维数上升,稳定性下降幅度较大。在城市化驱动下,经济发展,城市扩张,生态保护是区域土地利用分形特征与结构稳定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分形理论 徐州矿区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ETBB及NCEPFNL1°×1°全球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四川省眉山地区一次暴雨过程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由两个中-β尺度的MCS在眉山地区合并加强所致,暴雨中心刚好位于两个中-β尺度MCS的合并交接地带的梯度大值区,强降水出现在对流系统迅速发展和再次加强阶段。(2)高原切变东移南压和副高东退是影响这次MCS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低层辐合和弱冷空气配合是此次MCS的触发条件。(3)暴雨中心在降水前期处于高能高湿对流不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MCS的生成和加强。

  • 标签: 暴雨 TBB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 简介:利用实测资料和客观分析资料,综合分析环流背景、下垫面、水汽输送等对“灿鸿”路径和强降水分布影响。研究表明,位于东部沿海的高压脊东移并人使得副高加强北进,以及“灿鸿”与“莲花”之间弱的双台风互旋作用,导致“灿鸿”路径偏东。围绕台风中心的输送带将充沛水汽源源不断输送至浙东沿海上空,低层暖湿气流使得大气趋于对流不稳定,不稳定能量释放激发的上升运动,与四明山区迎风坡强迫抬升叠加作用,形成了位于四明山区的暴雨中心。整个台风影响期间浙江东部沿海大气比较稳定,暴雨主要是由大气的斜压作用引起的。台风登陆前东西侧螺旋云带逐渐趋于对称,但其与南侧季风云团的联系基本被切断,使得浙江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区。

  • 标签: “灿鸿” 路径 降水
  • 简介:速度交互分析是地震资料处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准确的速度是完成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必要条件,需要更高精度的地震速度交互分析软件。本文介绍了速度交互分析的流程,应用Qwt编程实现了速度谱及地震道集的显示、速度的交互拾取等操作,完成了地震速度交互分析软件的开发。

  • 标签: 地震速度 交互分析 软件开发
  • 简介:有机孔和无机孔中气体赋存方式的差异性决定二者中赋存气体释放方式不同,即考虑吸附气的常规双重介质拟稳态或不稳态窜流模型难以有效体现页岩基质中气体的传质过程。结合页岩气的赋存方式和有机孔与无机孔含量的差异性,将页岩基质中气体传质模型分为双重介质模型、双渗介质模型和三重介质模型,以双渗介质模型为例,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绘制典型曲线,分析参数敏感性,为认识页岩中气体传质过程对页岩气井压力动态的影响提供帮助。

  • 标签: 页岩气藏 有机孔 无机孔 多重介质 压力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