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西安5—8月大降水(全区中大于或等于50mm的降水大于或等于1站或大于或等于20mm降水大于或等于2站)大约有43%的个例有关中暖切变参与。本文就暖切变对西安地区大降水的贡献做了初步分析,并通过个例对比分析指出:天气系统对降水的影响不是唯一的。测站上空的背景形势,大气层结,能量分布以及和地形密切相关的垂直运动状态等对降水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 标签: 暖切变 大降水
  • 简介:摘要:关中民居历史悠久,风格独特,随着时代发展,关中民居正处于一个发展与转型的阶段,出现了规划混乱,民居风格杂乱、传统文化丢失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现代关中民居应从规划、技术、材料、历史文化传承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形成关中新民居独有的特色。

  • 标签: 传统关中民居 现代关中民居 关中民居发展方向
  • 简介:利用关中东部地区高山站及临近两个地面站近50a气象资料、季风指数以及海温资料,对其云量变化的特征及原因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关中东部云量变化呈减少趋势,其中低云量华山(高山站)、华县、西安(平原站)夜间变化趋势分别为-1.74%/10a、-1.56%/10a、-4.23%/10a,白天分别为-0.73%/10a、-1.94%/10a、-4.62%/10a;(2)夜间总云量高山站比平原站变化明显(-1%/10a),白天三站趋势基本一致(小于-0.6%/10a);(3)高山站和平原站四季低云量均减少,总云量除平原站夏季增加外,其他季节均减少。云量变化原因主要是由于局地气溶胶冷却作用,导致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减少,使局地对流减弱,造成低云量减少。

  • 标签: 关中东部 云量 气溶胶
  • 简介:回流天气定义为冷空气自贝加尔湖侵入华北后再侵入陕西关中地区或西风槽东移时低层冷高压移至河套东侧,由于底部回流,造成的关中降水、降温、大风天气。850hPaθse场对冷暖空气分布及回流冷空气路径有很好的指示性。建立了华北变性高压型、高压底部型预报指标。

  • 标签: 关中 回流天气 冷空气
  • 简介:利用转换函数的方法对乾陵、泾阳、周至台1991—2002年地磁资料进行了计算处理,对关中各台地磁转换函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周期的转换函数A、B以及总方差σz和△αρ在震前有明显变化;转换函数异常幅度不仅与周期有关,也和地震的震中距和震级有关。

  • 标签: 关中地区 地磁 转换函数 地震
  • 简介:通过对1983年7月29—30日的暴雨过程的分析发现,这次暴雨的触发机制,主要是西南急流及700hPa西南低涡北抬。而与这支西南急流相伴随的,处于副高西侧的暖湿平流为能量不稳定区。能量锋则是这次暴雨发生的启动机制。

  • 标签: 暴雨 物理量 分析
  • 简介:利用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原理,对周至井、三原井7年的水位日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将周至井、三原井水位资料中的不同周期成分进行了有效分离,小波变换分解结果能够更直观和显著地反映地震活动,特别是印尼8.7级、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及其中强余震异常显示明显。对甘东南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也有较明显的前兆反映,表明小渡分析在处理和分析水位资料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小波分析 井水位 多尺度分析 前兆异常
  • 简介:利用MICAPS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宝鸡多普勒雷达资料,对陕西关中2010年9月3日和2013年9月12日两次飑线天气过程(下分别简称"9·3"过程、"9·12"过程)的环境场和形成机制及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天气背景和机制不同,"9·3"过程为槽前型,其中层干侵入致使对流不稳定发展、低涡切变提供了初始上升运动和较强的水汽辐合,地面上雷暴高压形成的切变线是飑线的触发机制和组织发展系统;"9·12"过程为槽后型,高层干冷平流的侵入加强了对流不稳定层结,水汽辐合偏弱,地面干线是强对流的触发机制。两次过程中尺度系统特征明显,卫星云图上为对流单体合并为中β尺度云团;雷达图上为雷暴单体弥合为带状回波,进而出现弓形回波,弓形回波中存在中层径向辐合对应的强回波核;强回波的三体散射是出现冰雹天气的主要特征。

  • 标签: 飑线 环境场 中尺度特征 弓形回波 三体散射
  • 简介:摘要:电力是保障民生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伴随着社会用电需求量持续增加,国内配网规模不断扩大,配网运行管理设备越来越多,配网结构复杂度也越发凸显,这极大地增加了配网运行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配网运行中质量及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了有效确保配网运行的可靠性,及时解决配网运行故障,降低配网运行故障的危害程度,当下配网运行中都专门性设置了配网继电保护装置。因此,如何才能有效控制及处理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故障值得深入探讨。

  • 标签: 继电保护 配网 配置
  • 简介:对2007—06—16—22陕西关中连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动力学分析,认为:500hPa乌拉尔山稳定的长波脊和东北到鄂霍茨克附近的长波脊、贝湖低槽和高原上低值系统的维持是造成陕西连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中低层青藏高原东南侧到河套有西南气流发展并维持,为阴雨天气提供充沛的水汽和能量;700hPa切变线是连阴雨期间降水形成的动力和辐合机制;当关中处于高能舌和湿舌区时,降水明显;地面上四川到陕西有倒槽生成时,对应的降水强度大。当东路冷空气减弱消失只有西路冷空气影响时,相应的降水也减小。

  • 标签: 连阴雨 初夏 天气学特征 关中
  • 简介:介绍国内现存的几种高程基,分析工程中使用高程基时存在的问题,提出测量系统规范化、标准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标签: 高程 高程基准 高程系统
  • 简介:摘要:我国现阶段的煤矿安全情况相比较于以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注重安全,对安全管理的力度一直在增加,各个煤企都把安全管理作为头号工程来抓,但是随着矿井条件越来越复杂,采深增加,地质条件愈发复杂!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高速度发展,煤炭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大,所以促使着每年的煤炭总开采量也很大,各个煤企都不可避免地增加产量,采煤速度的增加,对任务的不断加量对于安全管理增加了一定的管理难度,所以各种因素导致煤矿安全管理的形式不容乐观,抓好安全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和社会良性发展。

  • 标签: 不良接触 安全防护空间 空间防护
  • 简介:摘要:通过对踏加工刀片的优化选择,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在保证轮对踏加工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了踏加工使用刀片的成本。

  • 标签: 轮对 检修 踏面加工 刀片
  • 简介: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煤矿事业也迎来发展新机遇。煤矿综采工作是煤矿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受开采强度、运煤移驾、截煤等的影响,产生大量粉尘,危害采矿人员人身健康,阻碍煤矿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本文将围绕煤矿综采工作方面防尘技术展开研究。

  • 标签:  煤矿综采工作 防尘技术 煤矿产业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日益增多,综采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合理选择综采工作面的参数,是煤矿设计、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关注的问题。综采工作长度是一项重要的参数,它不仅关系到矿井和采区参数的选择,而且直接影到矿井生产的技术经济效果,因此,探讨综采工作长度的优化问题,对于进一步发展综采、提高综采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FLAC3D 采煤工作面 数值模拟
  • 简介:主要介绍了浙江省气象局2003年业务建设招标项目浙江省流域雨量业务系统的建设情况、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实现的主要功能.该系统采用了成熟的COM组件和GIS技术,利用Kriging插值算法、等值线跟踪法和扫描线算法分别实现全省范围雨量网格化分析、等值线分析和流域雨量计算,系统能实现4级53个流域雨量的计算.

  • 标签: 流域 面雨量 KRIGING COM组件 GIS技术
  • 简介:大气环流模式中引入陆过程的综合性分析表明:大气对下垫特征是敏感的。

  • 标签: 大气环流模式 陆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