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甲壳动物精子生物的研究对于甲壳动物的人工繁育及遗传育种等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了甲壳动物精子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精子的形态结构、发生、活力、体外保存及顶体反应等方面,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 标签: 甲壳动物 精子 形态结构 发生 活力 体外保存
  • 简介:2009年4~10月,在女山湖荷花湖区、大湖面湖区和焦成圩湖区3个断面9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对女山湖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4种,其中寡毛类5种,多毛类1种,蛭类2种,水生昆虫7种,软体动物19种。寡毛类中的颤蚓(Tubifexsp.)和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sowerbyi),水生昆虫中的前突摇蚊(Procladius)为底栖动物中的代表种类;中华园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纹沼螺(Parafossarulusstritula)和淡水壳菜(Limnopernalacustris)为软体动物代表种类。底栖动物的合计平均密度为517.4个/m2,合计平均生物量为188.2g/m2。在各类群中,软体动物、寡毛类和水生昆虫的生物量位于前三位。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法和生物指数法对女山湖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二者的分析结果稍有差异。所有采样点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在2.25~2.38之间,3个断面采样点的水质都为轻度污染;所有采样点底栖动物的生物指数变化在6.4~7.6之间,大湖面湖区断面采样点的水质清洁,荷花湖区断面和焦成圩湖区断面采样点的水质为轻度污染。

  • 标签: 女山湖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
  • 简介:大别山区北缘的构造演化与区域古生物的研究有密切关系。近年来不断在浅变质岩系中发现的古生代生物化石以及对晚古生代生物地层的系统研究表明:区内浅变质岩系所包含的古生代地层占相当重要的地位。系统的生物地层、生物古地理、古生态与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D-C期间是区域重要的构造变动期之一。早期海西运动是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质事件,对这一事件的详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标签: 构造演化 古生物学 早海西期 大别山区北缘
  • 简介:早石炭亚纪冰川性海平面变化及黔桂盆地独特的古地理位置控制着盆地中的地球生物过程,决定了生烃母质生物的生产力和有机质的保存条件,进而影响了盆地相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通过对广西巴平剖面地球生物相分析,探讨下石炭亚系盆地相烃源岩形成的地球生物过程,结果表明:汤粑沟期早期、旧司期中晚期生境型以Ⅵb(台间深海盆地生境相)为主,盆地中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盆地中水体较深,古氧相为厌氧相,有机质埋藏效率高,形成了下石炭亚系的优质烃源岩。汤粑沟中期生境型为Ⅵb,生产力水平低,古氧相为贫氧相-厌氧相,由于沉积速率过慢,发生了大量的Mn/Fe氧化还原反应,降低了有机质的埋藏效率,仅形成了一套非烃源岩。早旧司期及上司期生境型为Ⅳ1(范围为风暴浪基面至真光层下界面)、Ⅳ2(范围为真光层下界面至大陆架坡折处),生产力水平低-中,古氧相为准厌氧相-贫氧相,形成了一套非烃源岩-一般烃源岩。上司期末期-罗苏期生境型主要为Ⅲ2(范围为强光合作用面至风暴浪基面),局部为Ⅳ1,生产力水平中-高,古氧相为常氧相-贫氧相.有机质埋藏效率低.形成了一套非烃源岩-差烃源岩。

  • 标签: 广西南丹 巴平剖面 烃源岩 地球生物学 生物相 古氧相
  • 简介:生物矿物”一词是1973年马克·康尼尔提出的,它研究各种生物作用参与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组份的固结生成物,如骨骼、牙齿、软体动物中的耳石和外骨骼、珍珠、尿结石、胆结石、唾液结石等。它的研究对象很多方面与传统矿物不同,首先是在其结构中总有有机物质存在,这些有机物与矿物部份是完全有规律的。它们的构造主要有放射状、同心环状、柱层状、枝叉状、交错层状等,

  • 标签: 矿物学 生物矿物学 人体结石 有机矿物
  • 简介:澳大利亚海岸带边缘区域降雨量长期低于平均水平,加之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导致对海岸带水资源的压力增大,同时,也增加了海水入侵的风险。尽管大多数州有过海水入侵报道,而且有证据证明澳大利亚海岸带有一些含水层严重枯竭的事实,但是,海水入侵综合调查只是完成了昆士兰沿海体系,而澳大利亚西部和澳大利亚南部完成的程度较低。评估程度似乎与地下水资源的感知经济价值有关,最详细的研究包括昆士兰的峡谷和盆地,在该区已经开发了区域规模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用于加强预警级管理方法以保护该区域,阻止进一步的海水入侵。过去应对海水入侵的方式包括建立人工补给方式,最主要的是昆士兰含水层。推荐的未来解决方案包括量身定制海水入侵监测方案,继续研究调查方法,利用海水入侵评估和管理的教育项目和编制国家指南,改善知识共享网络。

  • 标签: 海岸带含水层地下水管理 咸水 淡水的关系 水源 澳大利亚
  • 简介:生物席是一个特别的微生物群落,构成了地球上形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生态系,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由于微生物生物构成的复杂性、发育环境和产物的多样性,对微生物席的属性还存在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意味着不同的研究领域,因为对一个基本问题,即“究竟什么是微生物席”,要获取一个单一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微生物席定义的多重性答案,最终就成为地球生物框架下一个年轻的沉积学分支——“微生物席沉积”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最为重要的是,要穿越成岩作用“过滤器”,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微生物席建造物的生长机理和发育过程,还存在若干的困难,这些困难表现在几个重要的现象之中,如:(1)寒武纪叠层石中的底栖鲕粒;(2)中元古界灰岩层面上特别的MISS(微生物诱发的沉积构造);(3)中元古界叠层石白云岩序列中的凝块石。因此,基于微生物席的属性和特征所蕴含的微生物席的多样化定义,介绍微生物席沉积的理论体系,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年轻分支学科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特征和属性 微生物席 微生物席沉积学
  • 简介:摘要:在海水入侵区通过抽水试验确定地层渗透系数时,长时间大规模抽取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进一步加剧,抽取的高盐分地下水的排放往往会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二次伤害。振荡试验是地下水研究中现场快速确定岩土体渗透系数的主要技术方法,与抽水试验相比振荡试验在快速评价海水入侵区地层渗透性过程中存在诸多优势。为快速评价海水入侵区不同埋深地层渗透性,减少实施常规水文地质试验对存在污染含水层的扰动,提出利用振荡试验技术确定滨海地层渗透系数。

  • 标签: 振荡试验 海水入侵区 室内实验 现场实验 渗透系数
  • 简介:两种气体,氮气和氧气,以压倒优势的状态主导着地球的大气圈。氮气是原生的,而且其存在和丰度不是生物过程所驱动的;相反,氧气是生物通过水的氧化作用而连续产生的,这个氧化作用得到了太阳光的能量驱动。氧气,一种对动物生命进化最为关键的气体,是如何变成大气圈中丰度第2的气体?问题并非以前所设想的那么简单;为了了解大气圈氧化的时间进程,我们不但要知道氧气是什么时候而且是如何第1次出现的,而且还要知道氧气是如何在大气圈中保持一个高浓度的。可以肯定的2个事实是:地球最早期的大气圈是缺乏氧气的,而今天的大气圈则为21%的氧气所组成。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多数古代大气圈氧气水平的地质标志,只是意味着存在与缺乏,而且发生在以下2个时间点的大多数事件是高度不肯定的;但是,一系列地质证据已经表明,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上升的时间进程发生在2个时间点上:(1)一个从缺氧的到含氧的大气圈的转变,大致发生在2.0-2.5Ga期间,这个转变就是著名的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2)发生在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时期的大约540-850Ma的第2次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Ⅱ),被进一步命名为新元古代氧化作用事件(NOE)。GOE与NOE,就得出了地球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上升三段式的盛行图像。随着研究的深入,得到了以下重要认识:如果说大气圈氧气含量的总体增加,从太古宙微不足道的水平增加到今天21%,是由于氧气生产作用增强的结果而代表了一个复杂的地球生物过程的话,那么,这个过程则发生在随着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相对于火山活动而变得更加重要的状况下,更进一步讲,叠加在这个总体趋势下的则是一系列的阶梯式的氧气含量水平上升,这与超大陆聚合作用之后异常高的沉积作用周期是相联系的,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大气圈

  • 标签: 时间进程 氧气含量水平上升 大气圈 研究进展
  • 简介:北海中部Fulmar油田Fulmar组(上侏罗统)的岩心样品,进行了沉积岩相学和石油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石油饱和带中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颗粒的钠长石化程度均低于水饱和带。然而,石英次生加大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研究表明,油、水饱和带中包裹体的温度相近(85~125℃),且最大记录温度与现今储层温度(大约130℃)接近。这说明石油饱和带中石英次生加大继石油侵入之后一直持续发育,但与水饱和带相比,这种作用受到抑制。因此,石英胶结物必定局部来自压溶。油饱和带与水饱和带相比,钾长石的钠长石化明显降低(大约50%)。由于钾长石的钠长石化依赖钠的供给和钾的迁移,所以石油侵入之后该过程很有可能中止。钠长石化作用所见到的差异,说明Fulmar储层在晚第三纪时被充填,该估算的年代与用邻近生油盆地中石油生成模拟确定的时间大致吻合。Fulmar砂岩含极少量或不含高岭石,长石和碳酸盐亦无地下淋滤痕迹。这可能是由于Fulmar砂岩为滨海砂岩,局部为浊积岩,尚未暴露于大气雨水之故。与Fulmar砂岩紧密相连的未成熟至成熟的Kimmeridge泥岩对次生孔隙发育影响甚微,暗示该套生油岩生成的有机酸或二氧化碳对次生孔隙的发育并不重要。

  • 标签: 钠长石化 水饱和带 次生加大 砂岩储层 钾长石 油饱和带
  • 简介:摘要:目前,变电站采用无人值守的工作方式,减少了巡检人员的数量,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但是,影响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因素是复杂的,例如,小动物的侵扰就是典型的危险源。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详细讨论了变电站中采用动静联动驱动方式的小动物入侵装置。

  • 标签: 动静互联驱离 变电站 防入侵 分析
  • 简介:ThesouthcoastalplainofLaizhouBayisoneofthetypicalsalt-waterintrusionareasinChina,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whichwascloselyrelatedwiththepa-laeoenvironmentevolution.Systematicanalysesofpollen,foraminiferaandgrainsizecom-positionbasedon14Candluminescencedatingfromtwosedimentcoreswereperformedforthepurposeofunderstandingthesalt-waterintrusioninthecoastalplainofLaizhouBayfromtheperspectiveofenvironmentalevolutionsincelatePleistocene.Itcouldbeclassifiedintosevenevolutionstagessince120kaBP:120–85kaBPwasatransitionperiodfromcoldtowarm;85–76kaBPwasaperiodwithwarmandwetclimatehavingswamplakesdevelopedinthelowerreachesoftheWeiheRiver,southcoastalplainofLaizhouBay;76–50kaBPwascharacterizedbygrasslandvegetationandcoarsesedimentsinterrestrialenvironment,whichwastheearlystageofDaliIce-Age;50–24kaBPwasaperiodwithalternateseadepositioninthesouthcoastalplainofLaizhouBay;24–10kaBPwasthelatestageofDaliIce-AgewithcoldestperiodofQuaternary,thesouthcoastalplainofLaizhouBaywasdrygrasslandandloessdepositionenvironment;10–4kaBPwasanotherwarmandwetclimateperiod,sealevelwashighandregressedat4kaBP;andhasbeenthemodernsedimentaryenvironmentsince4kaBP.Amongthethreewarmstages,including85–76kaBP,50–24kaBPand10–4kaBP,correspondedtolateYangkou,GuangraoandKenliseawatertransgressionrespec-tively.ThedurationofthelatteroneinsouthcoastalplainofLaizhouBaywaslongerthanthatinwestcoastofBohaiSeaandeastcoastofLaizhouBay.Thethreeperiodsofseawatertransgressionformedthefoundationofsalt-waterintrusioninthisarea.

  • 标签: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salt-water INTRUSION late PLEISTOCENE
  • 简介: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自然状态(对照)、外源铵态氮(NH4Cl)和硝态氮(KNO3)的3种浓度输入(1g/m^2、2g/m^2和4g/m^2氮)和互花米草入侵下,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malaccensis)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结果表明,与自然状态下相比,总体上,氨态氮输入促进了短叶茳芏潮滩土壤甲烷氧化,且随着氮输入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逐渐增大;而硝态氮输入却抑制了短叶茳芏潮滩土壤的甲烷氧化,输入的硝态氮浓度越高,甲烷氧化速率越小;氮输入对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无显著影响。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潮滩土壤的甲烷氧化速率高于短叶茳芏潮滩,互花米草入侵使潮滩土壤的甲烷氧化速率增加了22.66%。低、高浓度氮输入与互花米草入侵共同作用促进了潮滩土壤甲烷氧化,而中浓度氮输入与互花米草入侵共同作用却抑制了潮滩土壤甲烷氧化。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与输入氮的类型、浓度、培养时间和土壤类型等有关。

  • 标签: 土壤甲烷氧化速率 氮输入 互花米草入侵 潮滩 闽江河口
  • 简介:摘要: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作为计算机信息输入输出的中枢,一旦遭受入侵,会导致计算机信息数据被破坏或窃取,给计算机用户带来巨大损失。在计算机网络渗入到各行业生产生活的背景下,需要着重梳理计算机网络服务器遭入侵的途径,然后据此采用先进的防御技术加以预防化解。具体来看,我们不仅要关注网络协议的具体要求,同时还要对每个层区域的安全漏洞问题进行控制。

  • 标签: 计算机网络 入侵和防御技术
  • 简介:系统评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测定方法、含量、周转、C/P及其影响因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周转速度快,是植物有效磷的重要来源,但是易受外界影响,在土壤中含量变化范围比较大.熏蒸提取法是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该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不具通用性.新鲜土样经氯仿蒸汽熏蒸24h,提取效果比较好;不同类型的土壤选择的浸提剂不同,酸性土壤宜用Bray-1提取剂,而碱性土壤宜用Olsen提取剂;转换系数K,亦需根据土壤类型进行校正.未来研究应侧重在几个方面:完善测定方法;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与土壤供磷能力、土壤磷素转化的关系;形态组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与土壤质量的内在关系.

  • 标签: 土壤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 熏蒸提取法 研究进展
  • 简介:外来种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已经成功入侵崇明东滩,正在大量取代潮间带的优势种海三棱藨草(Scirpusmariqueter).采用圆筒取样比较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不包含蟹类)的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这两种植物群落的变化差异.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密度在互花米草群落和海三棱藨草群落中分别为3119个/m2和3459个/m2,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一些常见种的密度在两种植物群落中存在显著差异.从物种的相对多度看,两种植物群落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优势种都是堇拟沼螺(Assimineaviolacea)和丝异须虫(Heteromastusfiliforms).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互花米草群落中,平均每一个圆筒取样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都显著低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而优势度则相反.互花米草群落中,食碎屑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大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食悬浮物者和食植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小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这表明互花米草入侵东滩海三棱藨草群落,竞争取代土著植物后,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同时显著改变了营养类群的结构.互花米草入侵所引起的植物群落高度、密度、盖度、生物量的变化可能是造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无脊椎动物群落 互花米草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入侵 海三棱蔗草 物种多样性
  • 简介:地图张南都辑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和应用方法的学科。着重研究以地图图形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传统地图的组成包括:①地图总论。包括地图概论、地图史和地图资料等部分;②地图投影。研究将地球椭球面上...

  • 标签: 现代地图学 地图制图 地图学家 地图信息论 地图编制 数学方法
  • 简介:摘要:社会与建筑之间虽是两个学科,但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近些年社会的发展,社会拓宽了研究的领域,其中建筑就是社会新的研究对象,而建筑的创新发展,有利于社会更好地研究。本文先简述了社会及建筑的内容以及关系,最后详细的分析了社会对建筑的影响,以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作者研究调查了新的原位生物系统,利用一个独特的固定的单元技术处理地下水中的有机成分。这个技术称作生物渗透屏障(BPB)。BPB是两个原位修复技术成本效率的联合创新,即原位生物修复和可渗透屏障。在不同的的操作条件下,对这个独特的系统进行了300多天的评价,降解了地下水中的目标物质,2,4,6三氯酚(TCP)。

  • 标签: 生物修复 屏障 污染 地下水 氯酚 降解
  • 简介:由地震七兆数推断灾害七兆数1987年郭增建先生在《灾害科学中的七兆数》一文中指出[1]:现代物理学——耗散结构论认为,自然界具有复杂性。我们进一步认为在复杂性中还有高层次的简单性。所谓七兆数,就是较小灾害达7次后,即跟随有一个较大的灾害,这样七个...

  • 标签: 地震研究 灾害学 地震活动 灾害科学 地震学报 地震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