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尽管外界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坎昆会议成果有限,但中美双方依然有望就一些核心问题达成一致。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表示,中国希望在的监测监督和核查(MRV)方面取得成果。

  • 标签: 碳减排 中国代表团 监查 气候变化 国家发改委 监测监督
  • 简介:"十一五"期间,我国共利用废钢铁37750万吨,在创建"两型"社会的政策大环境下,与用生铁炼钢相比,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9.4亿吨,减少废水排放11.3-18.9亿吨,减少冶金固体渣排放11.1亿吨。废钢铁的回收利用,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和21世纪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 标签: 节能减排 气体排放 回收利用 二氧化碳 废水排放 循环经济
  • 简介:丁腈橡胶5080(NBR-5080)适用于制造在航空油料中工作的活动或固定密封件和活门件,但HP-8B航空润滑油会引起密封件的收缩造成密封件失效。采用NBR-5080表面施涂氟涂层的方法提高其耐油性。通过对比分析丁腈橡胶与含氟涂层丁腈橡胶的表面接触角、表面形貌、耐油件及力学性能等,研究丁腈橡胶耐航空润滑油HP-8B的性能。结果表明:氟涂层NBR-5080的表而均匀一致、耐油性得到改善、力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 标签: 丁腈橡胶 氟碳涂层 耐油性 润滑油
  • 简介:以“发展低经济、共建低中国”为主题的低中国论坛首届年会1月21日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他指出,气候是第一生产力,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低经济。

  • 标签: 低碳 中国 年会 论坛 北京 第一生产力
  • 简介:/矿环氧复合材料管在弯曲疲劳试验时发生开裂,疲劳次数远低于设计要求。管子的成型工艺为布缠绕成型。对/环氧复合材料管裂纹部位进行了宏观、微观观察,对环氧树脂基体采用红外光谱分析。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环氧复合材料管的失效性质为低周疲劳;复合材料管发生早期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安装孔附近存在分层缺陷,导致该区域层间结合强度及抗疲劳性能降低,分层缺陷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该区域富集较多的环氧树脂用粉末状固化剂。

  • 标签: 碳/环氧复合材料 弯曲疲劳试验 分层缺陷
  • 简介:3月5日,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科技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的主要目标是,至2015年末,科技创新对国家实现节能减目标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自主知识产权节能减技术和装备体系初步形成,

  • 标签: 节能减排 科技创新 自主知识产权 科学技术部 行动方案 支撑能力
  • 简介:201O年进入了“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过去的四年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38%,距规划中提出的2010年底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相差甚远。5月4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目标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力保完成“十一五”规划中的节能减目标。

  • 标签: 节能减排 “十一五”规划 污染物排放总量 企业 再生 国内生产总值
  • 简介:/环氧复合材料横管作为天线结构的一部分,在进行第60次展开试验的过程中发生了开裂。通过弯曲试验、宏观观察、微观观察及金相分析等手段,对横管的破坏模式、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后续解决措施建议。结果表明:横管的破坏形式为弯曲破坏,其在收拢、展开过程中受反复加载的压缩-弯曲载荷的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在变形集中区缺陷发生扩展并逐步形成分层开裂损伤,使局部区域刚度下降,在后续使用中分层开裂损伤进一步加剧,导致横管的整体刚度逐渐下降,最终在第60次展开试验中发生弯曲失稳破坏。

  • 标签: 碳/环氧复合材料 横管 弯曲破坏 分层开裂
  • 简介:某发动机外场试车后分解,经荧光检查发现其轴流压气机双整流器叶片进气边叶根R位置存在裂纹。对开裂叶片进行外观检查、断口观察、金相检测、硬度测试,并对叶片工作状态进行分析,探讨裂纹成因。结果表明:叶片裂纹性质为疲劳裂纹,发动机工作时叶片固有频率与尾流激振频率发生重叠,产生共振,致使叶片叶根处裂纹萌生扩展。

  • 标签: 静子叶片 尾流激振 共振 失效分析
  • 简介:某导弹发射装置挂弹飞行时,多次出现振装置失效现象。本文对振装置的工作原理、摩擦系数和结构尺寸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振装置失效的原因是滑动槽中干膜润滑剂使摩擦系数变小以及尺寸链中防振片的预压量大,使飞机在较大过载时易产生防振片收起而导致振失效。在此基础上,通过清除滑动槽中干膜润滑剂,将防振片预压量进行削减等改进措施,解决了防振片收起的问题,有效地避免了振装置的失效。

  • 标签: 减振装置 失效 摩擦系数
  • 简介:研究了硫酸浸出德昌稀土与天青石共伴生矿的焙烧矿过程。考查粒度、搅拌速度、硫酸浓度和温度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并对稀土的浸出动力学进行分析。在选定的浸出条件下:粒径0.074~0.100mm、硫酸浓度1.5mol/L、液固比8:1、搅拌速度500r/min,稀土浸出反应受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9.977kJ/mol。

  • 标签: 氟碳铈矿 稀土 焙烧矿 浸出 动力学
  • 简介:称取0.5g金属铪样品置于瓷坩埚中,加入0.3g纯铁和1.5g钨锡粒助熔剂,设定高频燃烧红外分析功率为80%,吹扫和延迟时间均为10s,比较水平为2,以钢铁标准物质样单点校准设备,绘制校准曲线,并用标准物质验证曲线准确性,建立金属铪中含量的测定方法,测量范围为0.001%~0.040%。采用该方法对2个厂家的金属铪中含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8%,在2个金属铪样品中加入钢铁标样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5%~106%之间。

  • 标签: 金属铪 高频燃烧感应 红外吸收法
  • 简介:为了破坏冶炼废水中重金属有机螯合物,例如Cu-EDTA配离子废水,研究一种破络并预处理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铁微电解反应原理,.OH在酸性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产生,并在铁表面攻击吸附的有机基团导致螯合物的破坏,从而使铜离子将从有机物中剥离下来,然而EDTA将被.OH降解。研究pH值、温度、微电解反应时间、Fe/C质量比对铜离子脱除率及总有机(TOC)残余含量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能谱分析(EDS)、红外光谱分析(FTIR)研究处理前、后样品的表面官能团变化及形貌推断铁微电解反应的机理。并进行工业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pH值为2,温度为常温,Fe/C质量比≥0.02,时间为60min,有氧气存在。在该条件下TOC浓度为200mg/L、铜离子浓度为60mg/L的废水反应完成后TOC和Cu残余浓度分别减低到40.66和1.718mg/L;羟基自由基降解反应机理合理解释了该实验现象。

  • 标签: 微电解 羟基自由基 EDTA 废水
  • 简介:采用真空高温裂解聚硅烷法制备β-SiC陶瓷粉末,并对热解产物进行TGA/DSC、XRD和拉曼光谱表征。通过矩形波导法测量β-SiC陶瓷粉末与石蜡复合材料在8.2-18GHz下的复介电常数来研究其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复介电常数的实部与虚部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温下产生的石墨引起的电子松弛极化及电导损耗是复介电常数的实部与虚部增大的主要原因。

  • 标签: SIC陶瓷 聚碳硅烷转化SiC 介电性能 热解温度 自由碳 复介电常数
  • 简介:采用热解处理已合成的聚吡咯纳米线实现一维纳米纤维的有效合成。在KOH的活化作用下,原始的纤维结构发生变化,获得带状纳米结构。对所合成的纳米线及纳米带进行形貌及结构表征。测试这两种一维纳米材料应于于锂离子电池中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一维纳米线及一维纳米带均表现出较优的循环性能及良好的倍率性能。纳米线材料在循环50次后仍保持530mA·h/g的可逆容量。在前23次充放电循环中,纳米带的可逆容量均高于850mA·h/g,充放电循环到第23次的容量保持率为86%。

  • 标签: 碳纳米纤维 碳纳米带 热解 KOH活化 锂离子电池
  • 简介:9.多线上引铸造大直径铜管大直径铜管是重要的水路管材,用于建筑水道管、海水管路等多方面。传统方法为挤压——拉伸和热轧穿孔——拉伸方法,其产品成本高、生产工艺流程长。

  • 标签: 节能减排 铜加工 中国 道路 生产工艺流程 拉伸方法
  • 简介:2018年上半年,期货市场铂多头大幅仓、空头大幅增加。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截止到2018年6月26日,铂的未平仓合约为86,452手,比上年底增加836手;

  • 标签: 期货市场 期货交易 委员会 合约
  • 简介:利用PVA碳源包覆、HF酸刻蚀和沥青二次包覆方法制备多孔珊瑚状硅/复合负极材料,得到沥青含量分别为30%、40%和50%(质量分数)的3种硅/复合材料样品。采用XRD和SEM分别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二次沥青包覆后,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当二次包覆的沥青含量为40%时,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该样品第二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达到773mA·h/g,经6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然保持在669mA·h/g,其容量损失率仅为0.23%/cycle。因此,调整二次包覆含量可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 标签: 硅/碳复合材料 二次包覆 珊瑚状结构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