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首先考察了两种酸性蛋白酶E01、E02的酶学特性,包括温度、pH值、时间、铬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然后将两种酸性蛋白酶应用于山羊蓝湿革的软化处理。考察了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酶处理蓝湿革后蛋白的水解和铬的溶出情况,成革面积变化和物理力学性能,并采用组织学观察酸性酶处理过程中蓝湿革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形态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而言,E02酶具有更宽的温度和pH值使用范围,对溶液中铬浓度也更为敏感。两种酶对山羊蓝湿革的处理,均能增加成革的面积和抗张强度,而对撕裂强度有所削弱,对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均呈现一定的分散效果。

  • 标签: 酸性蛋白酶 蓝湿革 山羊皮 软化
  • 简介:用荧光双标记技术研究了浸水、酶法脱毛、软化和鞣后酸性软化过程中蛋白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在皮/革内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水和脱毛过程中,由于牛皮厚度大、粒面附有表皮和毛、皮胶原纤维未分散,蛋白酶不能渗透整层牛皮,并且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在皮内的传质影响很小。软化过程中,由于表皮和毛去除彻底、胶原纤维分散良好,蛋白酶较易渗入裸皮,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酶的渗透速率明显更快,故选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酶对均匀软化具有重要意义。鞣后酸性软化过程中,尽管削匀蓝湿革薄且胶原纤维分散好,蛋白酶却不能完全渗透蓝湿革,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基本不会影响蛋白酶在革内的传质。这可能是因为酸性蛋白酶的用量少、在浴液(pH3.5,铬含量27mg/L)中溶解不完全,且易与蓝湿革表层的铬结合。

  • 标签: 制革 蛋白酶 传质 相对分子质量 荧光双标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