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四氯化锡为催化合成尼泊金丁酯,考察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及带水剂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价廉易得,后处理方便,不需加带水剂,收率高等优势。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收率为99.6%。

  • 标签: 尼泊金丁酯 四氯化锡 催化 合成
  • 简介:乙酸癸酯是一种广泛用于食品和医药品的芳香添加剂。因天然提取量少,不能满足需求,通常利用合成方法制备乙酸癸酯。由于化学法污染环境严重、产率低且杂质多,而非水相酶催化乙酸癸酯是一种绿色合成途径,而且副反应少、产率高、产物易于分离提纯。所以,选用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cepacialipase,PCL)为生物催化剂,在37℃和160r/min的条件下,通过物理吸附,将PCL固定在脱脂棉上,制备脱脂棉固定化PCL,并用于催化正癸醇与乙酸乙烯酯反应,合成乙酸癸酯。结果发现,酶与棉的质量比为10∶12时,脱脂棉固定化PCL的活性最高,在37℃和160r/min,催化反应6h,转化率达95%以上。在同样条件下,PCL酶粉仅能催化29%的底物反应。如果重复利用这种固定化酶,每次催化6h,第3次的转化率仍可达到92%。在25℃和静置条件下,6h后,固定化酶依然能转化底物89%。可见,脱脂棉固定化酶PCL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且具有低碳催化特性。

  • 标签: 乙酸癸酯 固定化脂肪酶 酶活性 酶稳定性
  • 简介:利用溶胶-凝胶法,将磷钨酸(Keggin型)负载于SiO2上,制备出负载型催化剂PW(12)/SiO2,并采用XRD、N2吸附-脱附、FT-IR、TG-DTA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催化尼泊金丁酯,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大的孔径、孔容及比表面积,且负载后PW(12)的Keggin型结构不变。当醇酸摩尔比为3∶1,PW(12)负载量为30%,催化剂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3h,酯收率可达85.6%。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催化性能稳定。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磷钨酸 SIO2 负载型催化剂 尼泊金丁酯
  • 简介:为提高酶促合成食品添加剂乙酸肉桂酯的效果,选用荧光假单胞脂肪酶(PFL)为生物催化剂,肉桂醇为底物,乙酸乙烯酯为酰化试剂和溶剂,研究了PFL在反应器内壁上的固定化、及其催化转酯反应合成乙酸肉桂酯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相对于塑料(PMMA和PET),在玻璃壁上的固定化PFL,吸附牢固,活性高。酶的固定化中,水可以明显优化PFL,但是不能稳定PFL;如果添加亲水性大分子羧甲基纤维素(CMC),则可以更好地稳定PFL。催化转酯18h,在玻璃壁上的CMC-固定化PFL可转化底物99%,再次使用时仍可转化83%的底物;而水-固定化PFL可转化底物98%,但再次使用时仅转化底物76%;酶粉转化底物86%,再次使用时转化底物62%。可见,在玻璃载体上的CMC-固定化PFL可更有效地催化乙酸肉桂酯。

  • 标签: 乙酸肉桂酯 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 酶固定化 酶活性 酶稳定性
  • 简介:以对羟基苯甲酸和正丙醇为原料,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经过回流脱水酯化法直接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对羟基苯甲酸用量为0.1mol的前提下,反应温度85-90℃、反应时间2.5h、丙醇与对羟基苯甲酸的摩尔比为3.0∶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0%,此时反应的酯化率为97.5%。催化剂不经处理可循环使用多次,而且具有价格低廉、催化活性好、不腐蚀设备、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 标签: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强酸性阳离子离子交换树脂 催化合成
  • 简介:综述了清凉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清凉感的作用机理,影响清凉感的因素,新研究开发的清凉化合物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标签: 清凉化合物 化学结构 作用机理 应用
  • 简介:白藜芦醇可由3、5-二甲氧基苯甲醛和对甲氧基苄基溴为原料合成.21.2g三苯基对甲氧基苄基溴化磷(Ⅰ)与7.6g3,5-二甲氧基苯甲醛在含7.7g叔丁醇钾的200mlTHF溶液反应生成10.3g顺/反3,4',5-三甲氧基-1,2-二苯乙烯(Ⅱ).Ⅱ与1.74g二苯基二硫在200mlTHF溶液中回流2h生成9.7g反式-3,4',5-三甲氧基-1,2-二苯乙烯(Ⅲ).Ⅲ与62.5gBBr2在500ml二氯甲烷中反应脱去甲基,生成7.5g白藜芦醇(Ⅳ),产品总收率为66%.

  • 标签: 白藜芦醇 3、5—二甲氧基苯甲醛 对甲氧基节基溴 化学合成 生物活性
  • 简介:有机锡化合物最初是作为PVC的稳定剂开发的,后来作为生物杀伤剂使用,年产量在一直增加。烷基锡分类,有单锡型(RSnX3),二锡型(R2SnX2),三锡型(R3SnX),四锡型(R4Sn);R为烷基或芳香基同锡共价结合;X表示C-Sn以外与锡结合的无机...

  • 标签: 有机锡化合物 检测方法 氯化三丁基锡 烷基锡 生理活性 试样溶液
  • 简介:目的了解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的使用情况,为修订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及完善其配套质量规格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按照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食品分类体系,于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随机采集我国市售各类预包装食品样品3760份(不包括13.0特殊膳食用食品以及12.01盐及代盐制品等),分析其中各强化剂的化合物来源,统计各强化剂化合物的使用频次。结果从3760份调查样品中分离出强化食品样品489份,所有强化剂化合物的累计使用频次2689次,在GB14880-2012附录B及其后续增补公告的133种强化剂化合物中,52.6%(70/133)的化合物使用频次高于1次,但也存在47.4%(63/133)的化合物使用频次为0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表明,其中,47.6%(30/63)的化合物没有相应的质量规格标准,52.4%(33/63)的化合物尽管有配套质量规格标准,但可能由于强化成本较高、产品不易保存以及生物利用率较低等因素影响,也很少使用。结论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国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的使用情况和质量规格标准现状,为GB14880-2012的修订提供资料支持,对于没有质量规格标准的物质,建议在标准制定时尽快完善,同时也建议在GB14880-2012修订时进一步评估现有的化合物名单。

  • 标签: 营养强化剂 化合物 食品安全标准 调查 预包装 食品
  • 简介:海藻糖是一种新型多功能食品添加剂,目前其主要生产方法是以淀粉为底物进行酶法转化,本文报道了从中国土样中筛选分离到的一株可产生相关酶的细菌的培养特性及初步鉴定结果。同时,对利用该菌株产生的酶转化淀粉合成海藻糖的反应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海藻糖 食品添加剂 淀粉 酶转化 合成
  • 简介:本文论述了蛋白酶及其与生物催化剂的关系,重点论述了生物催化剂氧化酶的分类特征、应用状况和使用过程中的优点与局限性及当前的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方法的发展,展望了生物催化剂氧化酶的广阔应用前景.

  • 标签: 生物催化剂 工业研究 化学工程 氧化酶 应用前景 蛋白酶
  • 简介:今天市场上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在包装上标著“清淡”、“低脂”、“无糖”或“低热量”等字眼的食品和饮料,全都是含有脂肪替代物的产品。基于植物衍生物的脂肪替代物和代糖等的出现,使这种“低热能”趋势复盖各类食品和饮料市场。由淀粉工业界所开发,以淀粉为基础的碳水化合物,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脂肪替代物,如由欧洲Cerestar公司生产的麦芽糊精C^*Pur01906,这种碳水化合物可在无脂肪冰淇淋中替代脂肪,并具有与植物油结合的功能。

  • 标签: 碳水化合物 冰淇淋 脂肪替代品 功能 性质
  • 简介:类胡萝卜素是一类橘黄、黄色或红色的色素,存在于质体中,具有许多不同的生物功能和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遗传工程手段改造微生物和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开发用来分离所需类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资源及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食用植物的方法、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类胡萝卜素 遗传工程 生物合成 转基因微生物 转基因植物
  • 简介:目的用免疫分析法检测水产品中无色孔雀石绿残留,研究无色孔雀石绿人工抗原的制备及其鉴定。方法用混酸法对无色孔雀石绿进行衍生化,连接上氨基基团,再经重氮化法与载体蛋白相结合,制备人工抗原。结果对无色孔雀石绿中间合成产物的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氨基产物中,无色孔雀石绿占51.83%,单氨基加成的无色孔雀石绿产物占40.48%,二氨基加成的无色孔雀石绿产物占7.69%。采用紫外法和Bradford法测定,人工抗原中无色孔雀石绿与载体蛋白的结合比为18∶1~23∶1。结论合成的人工抗原属于高质量的人工抗原。

  • 标签: 无色孔雀石绿 烷烃类 抗原 疫苗 合成
  • 简介:本文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共价交联固定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戊二醛的双功能团醛基能够分别与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和酶分子中的氨基发生亲和加成,使得共价交联法固定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不易于脱落。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25℃、0.02g/m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4%(体积分数)的戊二醛,50μL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交联1h,吸附15h,固定化酶的环化酶活回收率最高能达到94.5%,比活最高为39.7U/g。以玉米淀粉水解液为糖基供体,固定化环糊精葡萄糖转移酶催化甜菊糖的转葡萄糖基反应中,定化酶的最适催化温度提高5℃,最适催化pH不变,在非最适pH时甜菊糖的转化率提高5%-8%,5h时热稳定性增强10%。

  • 标签: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壳聚糖 戊二醛 固定化 甜菊糖
  • 简介:富马酸淀粉甲酯(SMF)的合成分为2步:先由富马酸单甲酯(MMF)与亚硫酰氯反应生成富马酸单甲酯单酰氯(MMFC),MMFC再与可溶性淀粉反应可得SMF。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酯化度为12.03的SMF合成工艺为:摩尔比为3:1的亚硫酰氯和MMF在100℃下回流45rain,得无色MMFC液体,收率可达92%以上。摩尔比为40:1的MMFC与可溶性淀粉在25℃反应16h,再分别经40%乙醇溶液和10%KHCO,溶液洗涤至pH=7,所得白色固体即为富马酸淀粉甲酯,其抗菌活性与富马酸单甲酯相当。

  • 标签: 防腐剂 富马酸单甲酯 富马酸淀粉甲酯 合成 抑菌活性
  • 简介:建立了酰胺小柱净化-反相液相色谱测定海米中4种合成着色剂含量的方法.确定了以50%丙酮水溶液为提取试剂,干法装聚酰胺粉填料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提取液,在AthenaC18-WP柱(4.6mm×250mm,5μm)上,以甲醇和0.02mol/L的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四种合成着色剂在0.2mg/L~20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在0.04mg/L~0.06mg/L之间.在实际样品的检测中合成色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5.0%~97.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06%~5.18%之间.该方法成本低、简单高效,可用于海米中合成色素的日常检测和风险监测.

  • 标签: 聚酰胺小柱 海米 合成着色剂
  • 简介:为研究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对动脉壁内皮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饲雄性纯种新西兰兔8周后,通过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对动脉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基因表达影响。结果表明:高脂高胆固醇膳食8周后,内皮型(NOS)mRNA表达下降、总NOS活力减弱、血浆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P)水平降低(P<0.05);内皮素(ET)水平上升。结果提示: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引起高脂血症,可损害动脉内皮,降低NOS的基因表达,抑制NO的合成

  • 标签: 胆固醇.膳食 一氧化氮 内皮.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