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提出一种正交试验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小麦真空调质工艺参数优化方法。以正交试验为基础,获得浸润时间、浸润温度、加水量、真空度等工艺参数对出粉率、灰分、白度、破损淀粉值等小麦制粉效果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单工艺目标优化和综合工艺目标优化,得到小麦真空调质最佳工艺参数,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使制粉的出粉率提高2.10%,灰分减小2.63%,破损淀粉值下降13.10%,白度仅下降0.64%。

  • 标签: 小麦 真空调质 工艺参数 制粉 灰色关联 优化
  • 简介:以正交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小麦烘干工艺参数麦层厚度、热风温度、热风风速对小麦烘干性能指标干燥速率、麦层阻力、麦粒温度的影响,并以干燥速率、麦层阻力、麦粒温度为综合优化目标对麦层厚度、热风温度、热风风速进行了优化,先进行单工艺目标的优化,然后以权重求和的形式进行了多工艺目标优化,得出了小麦烘干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小麦烘干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小麦烘干 工艺参数 正交试验 多目标 优化
  • 简介:通过分析生产过程,把握重要环节,对制粉过程关键因素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小麦粉加工过程中导致淀粉损伤的主要原因,进而通过优化制粉系统配置和确定相适宜的操作方法降低面粉中破损淀粉的含量,改善馒头粉的操作特性及制品效果.

  • 标签: 破损淀粉 吸水率 轧距调整 剥刮率
  • 简介:选取全国13个地区24个苹果品种,共55份样品,对其中的22个重要指标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品质指标进行降维,对不同品种苹果等外果的品质特性进行描述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经因子分析,提取出6个特征值〉1的因子,前6个主成分分别对应果皮颜色因子(方差贡献率:20.408%)、酸度因子(方差贡献率:18.095%)、果实大小因子(方差贡献率:13.757%)、甜度因子(方差贡献率:11.105%)、果实大小因子(方差贡献率:9.636%)、营养因子(方差贡献率:8.029%),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028%。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适宜制汁的苹果(等外果)品种为:辽宁"华红"、山西"澳洲青苹"、山东"乔纳金",并筛选出适宜制汁和不适宜制汁的苹果品种。本研究结果可为苹果等外果的筛选和加工生产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 标签: 苹果 等外果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对不同品种的粟谷全粉甲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中的抗氧化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全麦粉比较。选用5个代表性的粟谷品种,分析粟谷全粉甲醇提取液中的酚类物质、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3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同品种粟谷及全麦粉甲醇提取液清除DPPH能力的变幅范围为12.2~20.7mgTE/(100gDW),清除ABTS+能力的变幅范围为85.4~136.6mgTE/(100gDW),FRAP的变幅范围为32.8~52.8mgTE/(100gDW)。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幅为11.1~25.8mgGAE/(100gDW),平均值为19.8mgGAE/(100gDW)。黄酮含量的变幅为3.8~7.5mgCE/(100gDW),平均值为5.4mgCE/(100gDW)。在6种全谷物中,均未检测到单宁(缩合单宁)。北冀谷中结合态酚含量在78%以上,郑麦7698结合态酚占74%。粟谷全粉中含有较丰富的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与酚类物质、黄酮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有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 标签: 粟谷 全麦粉 酚类物质 抗氧化活性
  • 简介:为探究性能优异保水剂-多聚磷酸盐对以低值鱼为原料的鱼排保水性的影响,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3种多聚磷酸盐适宜的添加量范围,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多聚磷酸盐的最适复配比例及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焦磷酸钠0.12%、六偏磷酸钠0.21%及三聚磷酸钠0.12%,即最适比例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1∶1.75∶1。在多聚磷酸盐最适复配比例及最适添加量条件下,鱼排蒸煮损失率最低达2.24%。响应面方差分析表明,在鱼排中加入不同种类多聚磷酸盐,其保水性受到显著影响,且不同种类磷酸盐的协同作用也对其保水性影响显著。核磁共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磷酸盐复配使用效果优于其单独使用。

  • 标签: 保水性 焦磷酸钠 六偏磷酸钠 三聚磷酸钠 响应面 核磁共振
  • 简介:通过检测小麦清理工艺中各步骤的小麦和6种污染程度不同的小麦实验制粉后各粉路的DON含量,研究清理和制粉对小麦中DON的去除效果;通过检测污染前后小麦籽粒及其小麦粉的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赤霉病对小麦及小麦粉食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 标签: 小麦粉品质 制粉工艺 清理工艺 除污染 DON含量 污染程度
  • 简介:每到春夏,植物则枝繁叶茂,一人秋冬,则草木摇落。那么植物是如何根据环境的改变来调节自身生长的?湖南大学生物学院于峰副教授研究小组发现,植物体内存在的受体激酶FER-ONIA就承担了这样一种调控作用——身处逆境,使植物进入“休眠”模式,暂缓生长,用更多能量来抵抗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反之,则开启“成长”模式。

  • 标签: 湖南大学 稻米生产 成果应用 优质 植物体 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