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自硅芯片问世以来,芯片制造商一直认为芯片越小越好。芯片越小,电子运动的距离越小,运算速度越快。但芯片小到一定程度时,漏电问题就会成为主要矛盾。

  • 标签: 硅芯片 电子运动 运算速度 漏电问题
  • 简介:由中科院安徽光机所承担的“863”计划新材料领域项目中的课题——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硒镓银的研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科研人员不仅成功地加工出长10毫米至20毫米的红外倍频元件,而且实现了连续CO2激光倍额。参加鉴定的专家们认为,该晶体的主要拄术指标已居国内领先水平。

  • 标签: 硒镓银晶体 二氧化碳 激光倍频器 红外透光率 吸收系数
  • 简介:数字全息在微电路检测、粒度分析、透明场测量等小孔径、小视场对象测量和细胞观测等显微测量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离轴数字全息的频谱特点,提出采用复数滤波器,利用计算机及相关算法对离轴数字全息进行滤波,消除其零级及共轭像,同时可以得到全息的相位分布。讨论了复数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实验结果。为数字全息的压缩、再现和相息制作提供了方便。

  • 标签: 信息光学 数字全息图 计算机制全息图 相息图 数据压缩
  • 简介:提出了一种新型OCDMA多维构造方案.该多维是在一维EPC(扩展的素数码)时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PC(素数码)跳频编码,并加上了偏振信息.然后通过偏振片和FBG(布拉格光线光栅)实现这种的编解码,详述了其特点,最后描述了使用该地址进行信息传输的OCDMA系统结构.计算表明该新型地址具有更大的容量,能容纳更多的用户同时通信.

  • 标签: EPC码 OCDMA 偏振 布拉格光纤光栅
  • 简介:针对典型目标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寻踪的高光谱目标识别算法。先对高光谱图像进行最小噪声分离变换,计算出本征维度,同时对图像去噪,然后采用信息散度作为投影指标,对投影指标值自适应分割,得到所要提取的波谱曲线,最后用光谱角匹配识别出目标及其位置。高光谱图像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去除了图像噪声,而且能够快速、可靠地提取端元并识别出目标。

  • 标签: 高光谱 目标识别 投影寻踪 最小噪声分离
  • 简介:论述了一种典型隐形防伪二维识读系统的光学设计方法。设计合理利用反光镜折断光路减小检测面法线方向光学长度,使得系统总体紧凑协调,同时保证了图像处理所要求的高质量成像要求,这种设计的优点对大检测面场合尤其显著。最后通过实例分析给出了清晰的设计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满足初始的设计需求。该设计方法已应用到防伪二维识别产品,对其他类似的证件专用识读系统(OCR阅读系统)有参考价值。

  • 标签: 隐形防伪 二维码识读系统 大检测面成像检测 反射式光路设计
  • 简介:标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前沿方向,在军用、民用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已成为一项极为重要和基本的技术。目标的探测与识别就是通过目标信息的“获取”、“处理”、“显示”、“传输”等途径实现目标的“探测”、“识别”和“辨识”,它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应用技术,其研究内容涉及传感器技术、信号提取、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测试仿真等多个学科内容。

  • 标签: 人工智能技术 目标识别 征文通知 高峰论坛 多学科综合 传感器技术
  • 简介:June13th-19th,2015TheUnitedNations(UN)GeneralAssemblyproclaimed2015astheInternationalYearofLightandLight-basedTechnologies(IYL2015).Tocelebratetheevent,withthesupportfrommanyworldknownscientificsocietiesandunions,includingInternationalCommissionforOptics(ICO),theOpticalSociety(OSA),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Opticsand

  • 标签: 光电技术 理论 光学 POEM
  • 简介:利用单色平行光照射玻璃微珠,入射光在玻璃微珠内经过一次或多次内反射后出射光在最小偏向角会形成彩虹条纹。基于几何光学理论,根据最小偏向角的大小计算玻璃微珠的折射率。为了实现其快速测量,采用参数递推公式计算Otsu法的最佳阈值,并用改进的Otsu法对彩虹进行了有效的阈值分割。提出了一种能快速有效判断彩虹条纹边缘的方法,并用该方法自动测量了彩虹条纹最外环边缘半径,从而实现了最小偏向角的快速计算。此外,对玻璃微珠折射率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计算,对不同型号的玻璃微珠,折射率的不确定度在10-4数量级,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

  • 标签: 图像分析 折射率 彩虹法 OTSU法 玻璃微珠 不确定度
  • 简介:在数据融合的基础上,以红外/毫米波双模传感器的智能融合结构为模型,将模糊神经网络与D-S证据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识别方法。该算法根据红外/毫米波传感器的性能及工作范围,构造模糊变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根据神经网络的不同输出判别目标的真伪,并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目标身份识别。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 标签: 模糊神经网络 D-S证据推理 数据融合 目标识别
  • 简介:针对舰船目标和海杂波轮廓结构的不同,提出了基于边缘链高阶分形特征的舰船目标检测算法,算法利用相对链对5类舰船目标轮廓进行编码,分别计算分形维和缝隙,得到了舰船目标的4个分形特征的范围。实验结果表明边缘链的4个分形特征能有效区分舰船目标和海杂波。

  • 标签: 链码 高阶分形特征 缝隙 目标检测
  • 简介:应用二维高斯窗口傅里叶变换对全息进行局部分析。首先定义二维窗口傅里叶变换,并从理论上证明通过二维高斯窗口傅里叶变换所获得的叠加频谱与傅里叶变换所获得的频谱是一致的。对菲涅尔全息进行数值再现时,通过提取窗口区域内局部全息的+1级频谱信息,并随着窗口中心在整幅全息图上逐点移动,将窗口傅里叶变换局部分析所获得的+1级频谱叠加求和,可有效地重构出与+1级衍射像相对应的完整频谱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0级以及±1级衍射像所对应的不同频谱之间的串扰,提高了再现像的质量。

  • 标签: 全息 数值再现 空间滤波 二维窗口傅里叶变换
  • 简介:2015年6月13日下午,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A101会议室,2015国际光学年·武汉光子周活动开幕式顺利举行,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主任叶朝辉院士宣布开幕并作题为《精密测量是物理学发展的驱动力》的战略发展报告。

  • 标签: 武汉 光子 光学 国际 国家实验室 物理学发展
  • 简介:为了精确地检测非旋转对称的非球面面形质量,将衍射补偿元件计算全息(CGH)应用到非球面透射式检测光学系统。利用计算全息(CGH)可以生成任意形状的波前这一特点,对由三次面形和双曲面叠加而成的集成式波前编码器件进行检测,详细地给出了从检测系统的设计、计算全息数学模型的建立,到CGH的制作和制作误差分析的过程。以口径33.84mm的波前编码器件为例,检测系统的模拟残余波像差的峰谷值是0.0373λ,均方根为0.0063λ。利用激光直写技术,加工制作了口径为56mm的计算全息板,计算全息的制作误差为0.086λ,验证了计算全息在检测自由曲面的可行性。

  • 标签: 计算全息图 集成式波前编码器件 非球面检测 激光直写
  • 简介:根据体积全息的角度复用特性,在一张卤化银干版上记录了多幅图像,再现时轮流显示不同画面从而实现动画显示的效果。设计记录波长632.8nm,再现波长532nm。通过记录和检测光栅确定全息的处理工艺,从理论上分析了因乳胶收缩导致的光栅结构变化问题,计算得到全息的记录和再现条件,消除了再现像"左右跳动"的现象,在一张干版上记录了4幅子。设计并制作完成了自动控制电路和展示装置,实现了三维动画显示效果。

  • 标签: 信息光学 体积全息 激光再现 乳胶收缩 三维动画显示
  • 简介:介绍了2002年5月发射的中国"海洋一"卫星10通道水色扫描仪的光学系统设计.该系统有10个探测通道,波段从可见到远红外,空间分辨率1.1km,并首次采用了"K镜"消像旋系统.

  • 标签: “海洋一号”卫星 水色扫描仪 光学系统设计
  • 简介:叙述了近年来在天津大学研究及开发光互连网络的情况.这些研究围绕着解决信号传输的延迟和通信带宽,开展的研究工作有:完成包括64个处理器的光电混合处理器阵列系统;giga-bit/s机群系统光互连链路;在链路采用时分复用技术(TDM),实现了"虚拟并行传输";在链路设计了硬件路由功能,并组成光环网;在网络系统实现波长路由,并建立了波长路由双环网,采用该技术可以避免路由延迟;在光互连网络应用了MEMS光开关,实现了星型-环形二级结构;用同步光传输技术实现了多通道数据传输卡.

  • 标签: 光互连技术 信号处理 信号传输 信号延迟 通信带宽 光网络
  • 简介:构建了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的实验方案,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葡萄糖溶液及手指进行了红外光谱检测并进行分析,得到葡萄糖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在1000cm^-1附近,证实了红外光谱在无创血糖检测的可实现性,选择激光器和光导探测器进行特征峰处的光电检测实验,并得到了有效信号。

  • 标签: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中红外光谱 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