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氧化锌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作薄膜场发射阴极中的电子传输层材料.主要研究了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衬底温度下生长ZnO薄膜的电学特性,分析了ZnO薄膜的电阻率和击穿场强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 标签: 氧化锌薄膜 电阻率 击穿场强
  • 简介: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四苯基卟啉(TPP)、四苯基卟啉乙酸合锰(TPPMn)、四对羟基苯基卟啉(THPP),并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研究了室温条件下这三种化合的光谱特征,得到了各自的时域谱和透射谱。结果表明不同的卟啉化合在太赫兹波段有不同的吸收,四苯基卟啉与四苯基卟啉乙酸合锰透射峰的位置相同,可能由于金属原予在大分子环内部配位,对分子的振动模式无影响,只是增强了物质对THz的吸收。通过比较样品的透射谱,讨论了卟啉分子结构与THz光谱吸收的关系。

  • 标签: 太赫兹 时域光谱技术 四苯基卟啉 四对羟基苯基卟啉
  • 简介:对于沸点相近并且分子自由程相差不大的物质,常规分离方法难以实现有效的分离,激光分离有效地弥补了常规分离方法的不足。用脉冲CO2激光器和连续CO2激光器对大豆卵磷脂混合进行了激光分离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激光辐照前后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经192.31w/cm。的脉冲CO2激光辐照,卵磷脂的质量分数相对提高了26.7%,经2.28W/cm^2的连续CO2激光辐照,卵磷脂的质量分数相对提高了25.74%。结果表明,利用不同物质吸收激光的选择性,可用激光分离液体混合。脉冲CO2激光分离的效果比连续CO2激光分离的效果好。

  • 标签: 激光技术 分离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卵磷脂
  • 简介:掺铋玻璃及其光纤材料在近红外(中心波长1300nm)具有200-400nm的超宽带发光特性,是用作超宽带光纤放大、可调谐激光以及飞秒激光的理想基质材料。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李进延教授带领的新型光纤材料与器件团队从事新型光纤材料与器件的前沿研究。

  • 标签: 硅酸盐玻璃 发光性能 掺铋 氧化镱 调控 共掺
  • 简介:提出了一种由硅一空气孔作包层,两个环状掺杂区作芯的环芯微结构光纤,并用有限差分法对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模电场能由弱到强地集中在环掺杂的芯区,且环外较弱,环心最强。在1.55μm波段,有较大色散,这在光纤色散补偿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双环芯 微结构光纤 有限差分法 基模电场
  • 简介:根据光电跟踪测量设备在制造和修理过程中的内场测试需求,从轴转台设计、直流力矩电动机选型、控制系统设计、靶标设计和应用软件设计等五个方面研究了轴旋转靶标式光电测试系统设计问题。提出了基于该系统的光电跟踪测量设备的电视和红外两个通道的方位和俯仰跟踪精度、跟踪速度、跟踪加速度等功能和性能的内场测试方法。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测试环境可控、重复性好、效费比高等特点。

  • 标签: 双轴 旋转靶标 光电测试 精度 方法
  • 简介:针对掺铒聚合光波导放大器(EDWA),提出了一种基于Douglas离散格式改进的有限差光束传播法(FD-BPM)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每一传输步长结合多能级速率方程计算出EDWA中光场传输强度分布,及掺铒光波导放大器的增益传输特性.设计并研究了掺铒聚合通道波导和Y形分束器的放大增益特性.在掺铒聚合直波导中,Er3+浓度为9.0×1025ions·m-3,输入信号和泵浦光功率分别为1μW和2mW,其增益为1.6dB/cm;在掺铒聚合Y形分束器中,输出信号光分束比相等,并能实现无损耗分束.

  • 标签: 掺铒光波导放大器 光束传播法 聚合物
  • 简介:舰船采用紫外-红外多传感器探测低空飞行的导弹、飞机等目标,对各个传感器采集的目标图像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可提高对目标的探测识别概率.本文分析了红外传感器器和紫外传感器的各自的优越性、海空背景下导弹羽烟的紫外辐射传输特性,得出采用红外-紫外图像融合技术能使红外、紫外传感器的优势得到互补,融合级别适合在特征级上进行,并对红外-紫外色探测技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红外-紫外双色探测技术 红外传感器 紫外传感器 海空背景 紫外探测 红外探测
  • 简介:提出了一种光载毫米波产生新方案,采用平行马赫曾德调制器(DPMZM),基于线性的光相干技术,产生四倍频的毫米波信号。该技术不需要复杂的电信号处理,以及射频信号的锁相技术,便可产生稳定的毫米波信号。该方法产生的毫米波信号具有频率稳定、抖动小、信噪比高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测试与校准。

  • 标签: 光载毫米波 双平行马赫曾德调制器 四倍频 相干技术
  • 简介:为了研究复变量曲正弦高斯光束在左手材料中的传输,利用广义惠更斯一菲涅耳衍射积分法,得到复变量曲正弦高斯光束在左手材料中的传输表达式,并运用此表达式作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复变量曲正弦高斯光束的横向光强、光斑尺寸和柬腰位置都可以用左手材料的工作频率来调控。当左手材料的工作频率一定时,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光斑尺寸先减小后增大;而当工作频率增大时,光强加强,束腰位置越靠近入射面,但发现束腰宽度不受工作频率的调控。

  • 标签: 左手材料 工作频率 横向光强 光斑尺寸
  • 简介:研究了高灵敏度悬臂梁与光纤端面构筑的低精细度FP型光腔中光驱动的悬臂梁振动的稳效应。通过改变输入到光腔内的激光功率,检测与之相应的悬臂梁的形变。在实验中发现悬臂梁的形变随激光功率的改变呈现非线性变化的关系,在激光功率增大到一定闽值时可以诱导产生光力稳效应。通过改变光腔初始腔长成功实现了对产生光力稳效应阈值的调节。

  • 标签: 悬臂梁 双稳效应 光纤干涉测量法 光力学
  • 简介:为了验证光路敏感器折反部件在实际工况下是否会发生成像失真及结构损坏,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光路敏感器结构进行了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静态特性及固有频率。根据分析图像所得数据及反射定律计算,得到折反镜实际反射光线与理论反射光线的偏移量为0.03mm,小于设计时的理论安全值0.05mm,验证了折反部件在静力学作用下变形较小,成像不会失真;动态分析得到折反部件的基频为1647.5Hz,基频较高不易产生共振,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成像结果令人满意。对进一步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此外,对提高样机的可靠性,降低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双光路敏感器 折反部件 静态分析 模态分析 固有频率
  • 简介:激光三角法测量是现代测量技术中重要的测量方法,但其测量精度受自身系统、环境以及被测表面特征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被测表面的特性是激光三角法产生测量中产生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根据特定颜色所造成误差的重复特性提出了数据标定的改进方法;针对表面粗糙度,通过在光路适当位置安装偏振片有效消除了镜面反射,采用光路设计有效改善了被测倾斜带来的误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激光测量 三角法 误差分析 精度
  • 简介:利用激光的高亮度、高方向性和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光强可调制特性和旋光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光立体显示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相应的实验系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立体显示效果。由于该立体显示方法采用全电子时序控制,无需复杂的机械扫描控制,系统结构简单,程序可控性好,在长景深、大屏幕立体显示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激光显示 空间光调制 双液晶系统 立体显示
  • 简介:针对多波段高速成像载荷半物理仿真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波段复合高动态场景仿真方法,重点解决波段共轴成像系统在实验室环境下高速仿真的难题,详细论述了系统方案和高帧频驱动实现方法,搭建了光学仿真系统并进行了测试,实现了可见光和短波红外共轴光学复合仿真,视场20°,复合精度3个像元,8位图像仿真频率为400帧。仿真系统可用于验证光学载荷对目标探测与跟踪的性能,解决外场试验成本高昂的问题,提高光学载荷的技术成熟度。

  • 标签: 光学仿真 高帧频 驱动技术 光学复合 双波段
  • 简介:本刊讯强场非顺序电离包含了丰富的物理过程,最重要的是为研究电子关联效应提供了一个简单清晰的模型,因而成为当前强场物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分子与强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电离和解离会同时发生。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核间距的变化会对分子电离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分子结构 双电离 微观动力学 电子关联效应 强场物理 物理过程
  • 简介:采用人工溅射的方式分别在熔石英基片上镀制了光学厚度相近的铜膜和铁膜污染。研究了熔石英基底在355nm波长的激光损伤阈值。分别采用透射式光热透镜技术、椭偏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两类薄膜的热吸收、膜层厚度、表面微观形貌以及激光辐照后薄膜的损伤形貌。实验结果表明:熔石英表面的金属膜状污染均导致基片损伤阈值下降,位于前表面的污染引起的损伤阈值下降更为严重,约为23%。两种污染薄膜引起基底的损伤形貌、基底损伤阈值的下降幅度与薄膜的热吸收系数与微观结构有关。从热力学响应角度,结合损伤形貌对污染诱导熔石英表面形貌的损伤机理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激光损伤阈值 熔石英 污染物 损伤形貌
  • 简介:制备了一种以碱性品红为光敏剂的新型全息存储材料,且使用波长为441nm的He—Cd激光器成功研究了材料的全息特性。研究表明,该材料在短波长处仍具有较高的衍射效率、曝光灵敏度和较大的折射率调制度,衍射效率近60%,灵敏度为2.93×101c群/mJ,折射率调制度为8.85×10.。。在存储介质膜中存储了全息图像,再现图像较为清晰,对比度与保真度较为理想,说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全息存储性能,适合作为高密度全息存储介质。

  • 标签: 全息 光致聚合物 He—Cd激光 碱性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