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美国糖尿病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产氧生物材料,其可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提供存活所需的氧元素。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利用生物材料将本体的氧传递给B细胞,代表了实现“开发胰岛素分泌细胞培育替代场所”目标的主要一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 标签: 生物材料 氧元素 细胞活性 胰岛素分泌 移植 物理学家
  • 简介: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顾宁教授介绍说。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肿瘤检测方法。包括诊断材料与器件等。正处于积极的研究与发展阶段。如基于发现肿瘤标志物并快速表示的微阵列芯片、纳米碳管传感器、微流道传感器以及检测肿瘤细胞的光纤探针传感器等,部分研究已显示出了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肿瘤检测 纳米科学 研究与发展 微阵列芯片 肿瘤标志物 传感器
  • 简介:肿瘤治疗首先要对其准确诊断.但目前肿瘤诊断常用的成像技术对肿瘤的边界不能精确定位,影响了治疗.记者从中科院获悉,我国科学家成功构建出能够同时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多功能纳米材料,既能对肿瘤精准定位,也能对肿瘤做光热治疗.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先进材料》上.

  • 标签: 功能纳米材料 肿瘤诊断 诊疗 精确定位 成像技术 先进材料
  • 简介: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赵宇亮和陈春英课题组通过与IBMWatson研究院研究员周如鸿进行合作,发现了一种低毒高效的肿瘤抑制纳米药物。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 标签: 纳米药物 抑制肿瘤 低毒 重点实验室 生物效应 肿瘤抑制
  • 简介:高能所纳米生物效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经过适当化学修饰的一种纳米颗粒具有高效抑止肿瘤生长的效果,却不直接杀死细胞,不仅增强肿瘤小鼠的免疫能力,而且几乎无毒。被认为是提供了实现高效低毒治疗肿瘤梦想的一种可能的新方案。

  • 标签: 肿瘤生长 纳米颗粒 抑止 高能 研究人员 生物效应
  • 简介:介绍了纳米电子的基本概念及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分析概括了纳米电子器件的基本物理原理及其应用,基于纳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价值,阐述了研究纳电子的现实意义,总结了纳米电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纳电子学 发展路线 基本原理 纳米器件 发展趋势
  • 简介: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有望应用于化学、生物和医学领域的新型纳米粒子。采用这种纳米粒子可把药物等生物活性分子传送至人体细胞和病变组织。

  • 标签: 合成生物学 开发 英国 纳米笼 技术 生物活性分子
  • 简介:据报道,台湾交通大学生物科公立技学系教授林志生与学生团队研发“纳米金球生物检测平台”,只需一滴血与几分钟,就能检测肿瘤细胞转移的可能性,部分关键技术已申请专利。

  • 标签: 肿瘤细胞 纳米金 研发 台湾地区 检测平台 生物
  • 简介:在MS-800A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上考察了热分解法制备的WS2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特性,采用EDS分析磨痕表面元素的化学状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痕表面形貌,通过对钢球磨斑直径、PB值的变化分析了WS2纳米材料的形貌、添加剂含量对润滑油摩擦性能的影响。

  • 标签: WS2 纳米材料 润滑油添加剂 摩擦学特性
  • 简介:诊疗纳米医学(Theranosticnanomedicine)是纳米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这种以多功能纳米诊疗剂构建的集医学诊断和原位治疗于一体的新技术,有望在未来人类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

  • 标签: 多功能 诊疗 稀土 诊治 肿瘤 纳米医学
  • 简介:7月4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杂志》(JournaloftheNationalCancerInstitute)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题为“磷脂-阿霉素自组装纳米胶束促进对肿瘤的渗透性”的研究论文。这一最新发现表明: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与抗肿瘤化疗药物-阿霉素可自组装形成纳米尺度的新型输送载体,

  • 标签: 纳米载体 化疗药物 抗肿瘤 科学家 学术期刊 研究论文
  • 简介:高维形象几何仿生信息是通过生物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信息与控制等多学科交叉与集成的研究领域。

  • 标签: 信息学 仿生 几何 形象 高维 纳米
  • 简介: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王俊与张龙、赵全忠以及上海光机所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Wern.erBlau等人合作,首次报道了二维层状MoS2纳米材料在近红外波段的优异超陕饱和吸收性能。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一纳米》。

  • 标签: 纳米材料 光子学材料 二维 美国化学学会 近红外波段 外国专家
  • 简介:采用沉淀法合成了粒径为40~50nm的硼酸镍纳米微粒,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热分析仪、FT-IR光谱仪等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四球摩擦试验机考察了其在水溶液中的摩擦学行为,并利用电子扫描电镜考察了磨损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硼酸镍纳米微粒作为水基添加刘能显著提高水的抗磨减摩性能.作用机理是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在摩擦副表面生成了含Ni2O3、B2O3、FeO和Fe2O3的复合润滑膜.所以能有效提高水的抗磨减摩性能。

  • 标签: 硼酸镍 纳米 水溶液 摩擦学性能
  • 简介:在丙交酯与己内酯的共聚物PLCL中加入明胶(Gelatin,Gel)或胶原(Collagen,Col),并调节其含量比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成纳米纤维膜。测得这些膜的纤维平均直径在(750±390nm)到(1670±260nm),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明胶或胶原的含量与膜表面的亲水性正相关。在上述不同组分的纤维膜支架上培养小鼠颅骨前成骨细胞(MC3T3-E1),研究了各种膜对细胞的增殖和矿化的影响。

  • 标签: 静电纺丝 聚(丙交酯-己内酯) 明胶 胶原 成骨细胞 矿化
  • 简介: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秘书处,并转《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各位领导、来宾、代表: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在美丽的长沙岳麓山下如期召开,这对于我国功能材料科技界与产业界来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在这里,我谨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的名义,对大会的隆重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

  • 标签: 中国科学院院士 功能材料 新兴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 金属学
  • 简介:程晓农,男,1958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镇江农机学院,获学士学位;1987年6月毕业于江苏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12月毕业于江苏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87年6月至1998年4月任江苏理工大学讲师、副教授。1998年4月任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江苏理工大学材料工艺研究所室主任、所长、材料工程系副主任、材料学院副院长、冶金学院副院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