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综述了添加不同颗粒对合金微弧氧化处及所生成涂层微观结构的影响,重点介绍了颗粒添加后涂层力学性能、耐蚀性和装饰性等的变化,提出颗粒添加控制是调整微弧氧化处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颗粒 微弧氧化 涂层 力学性能 耐蚀性
  • 简介: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fiberreinforcedcomposites,CFRP)具有高强度比、高模量比、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是一类应用广泛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介绍了碳纤维几种主要的表面氧化处方法及其不同处理工艺和条件对碳纤维表面性能以及CFRP力学性能的影响。

  • 标签: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氧化处理 界面性能
  • 简介:第89届世界纺织大会上获悉,武汉纺织大学研发的纳米纤维纺纱技术能使纤维直径达到100纳米以下,比现有纳米纤维材料直径缩短了一半。据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学院院长王训该介绍,纳米纤维的用途很广,如将纳米纤维植入织物表面,可形成一层稳定的气体薄膜,制成双疏性界面织物,既可防水,又可防油、防污:用纳米纤维制成的高级防护服,其织物多孔且有膜,不仅能使空气透过,具可呼吸性,还能挡风和过滤微细粒子,对气溶胶有阻挡性,可防生化武器及有毒物质。此外,纳米纤维还可用于化工、医药等产品的提纯、过滤等。与普通纺织材料相比,纳米材料消耗的原料少,效果却更佳。据了解,我国是纺织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础和机器设备市场,纺织品生产规模、出口规模与市场规模都为世界第一,但在高端纺织材料、设备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 标签: 纳米纤维 织物表面 生化武器 纺织大学 纤维直径 纺织材料
  • 简介: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麻省理工学院等多家机构研究人员正在为军方开发一种新型制服,这种制服的布料用一种新型碳纳米管纤维制成,可防御化学和生物武器。这种布料能从透气状态迅速转变到防护状态,它的膜上有许多微孔,由仅几纳米宽的垂直对称的碳纳米管(CNT)构成,高度透气,并用一种化学制剂反应功能层进行了改良。

  • 标签: 碳纳米管 布料 生化武器 防御 开发 麻省理工学院
  • 简介: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是重度缺水国家,全国约有60%的城市面临严重缺水的威胁,农业用水也面临严峻挑战,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乃至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海水淡化、污水废水循环利用等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因此迫切需要发展高效节能的水处理膜材料和技术

  • 标签: 材料技术 水处理 膜材料 水资源危机 产业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难熔金属通常指的是熔点高于2273K的金属,按熔点大小排列有W、Re、Ta、Os、Mo、Ru、Ir、Nb、Hf和Tc。然而,只有钼、钨、钽和铌等四种难熔金属主要用于工业应用,其它的难熔金属非常稀有而且应用有限。

  • 标签: 难熔金属 粉末冶金 电解工艺 氢还原法 KTH理论
  • 简介:一种由美国宇航局兰利研究中心研发的已商业化的畅销的高温树脂适用于注塑、树脂转注成型、真空下的树脂转注成型等工艺。这种被称之为PETI-330的可作为先进的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已经申请了名为“一种可用注塑和树脂转注成型工艺处理的高性能树脂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

  • 标签: 高温树脂 韧性 理性 工艺处理 美国宇航局 高性能树脂
  • 简介:系统介绍了CO2、SO2、NOx等几种主要酸性污染气体的处理技术,重点论述了活性炭在酸性污染气体治理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影响单一吸附技术效果的主要因素和复合吸附技术的主要改性方式。

  • 标签: 活性炭 酸性污染气体 单一吸附 复合吸附
  • 简介:由核设施产生的放射性危害是众所周知的,采用各种分离技术来浓集放射性核素,防止其向环境扩散。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膜蒸馏(MD)、反渗透(RO)、支撑液膜(SLM)等方法。

  • 标签: 膜分离 放射性废水处理 核素分离
  • 简介:探讨了以无机物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掺锑氧化锡(ATO)粉体材料时,沉淀后处理对粉体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用3种方式对沉淀进行洗涤:(a)沉淀在饼状下直接水洗;(b)沉淀在分散状态下水洗;(c)沉淀在(b)洗涤后再醇洗等。粉体的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采用(c)洗涤的分散性最好。在沉淀中添加了几种表面活性剂以制备分散性良好的粉体。TEM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制得的粉体为单分散性状态,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油酸钠不能使粉体良好分散。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粉体的晶粒尺寸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应高于310℃,Sb取代Sn的掺杂才可能进行。

  • 标签: 氧化锡 洗涤 煅烧 表面活性剂
  • 简介:研究了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热处理工艺。采用差热分析法和金相测试法确定合金的初熔温度在1280℃左右;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合金在不同固溶处理后的微观组织,测试了合金的持久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245℃/2h,AC+1275℃/4h,AC+1100℃/2h,AC+850℃/24h,AC。采用该工艺处理后的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持久性能,在980℃、235MPa的条件下持久寿命达159.35h。

  • 标签: 单晶高温合金 初熔温度 固溶处理 热处理 持久性能
  • 简介:对镁合金常用表面处理方法和成形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根据冷喷涂技术的优点,综述了冷喷涂在镁合金表面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冷喷涂技术用于制备镁基复合材料和近净成形镁合金部件进行了分析及展望。

  • 标签: 冷喷涂技术 镁合金 表面处理 镁基复合材料 近净成形
  • 简介:采用硬脂酸与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PMMA水解接枝处理等方法对CaCO3进行表面改性,考察改性纳米钙对PVC/CaC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标签: 纳米碳酸钙 表面改性 分散性
  • 简介:以廉价的工业级高模数比硅酸钠(Na2O·3.3SiO2)为硅源,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为模板剂,通过添加有机胺进行二次水热后处理,制备了掺杂V的介孔硅基分子筛。采用了XRD、SEM和低温液氮吸附脱附分析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有机胺溶液和后处理温度下,样品的扩孔效果差异显著,其中,以三乙胺(TEA)和N-N二甲基十二烷基胺(DMDA)在高温水热处理下的扩孔效果最优。TEA的加入能调变V-MCM-41分子筛的孔径从3.94nm扩孔到9.30nm,增加2.36倍,而DMDA的加入能将孔径从3.94nm扩孔到6.62nm,增加68%。

  • 标签: 介孔分子筛 V-MCM-41 模板剂 孔径调变
  • 简介:采用机械共混及模压成型工艺将剑麻纤维(SF)和聚丙烯(PP)共混制备SF/PP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SF处理方法及SF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F的处理方法和SF用量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很大,经碱处理和分散剂处理的SF可改善木塑材料的界面相容性,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经自制分散剂处理的SF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随SF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SF含量为20%(质量分数)时达到22.09kJ/m^2。

  • 标签: 剑麻纤维 表面处理 木塑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 简介:以玻璃纤维、气相法白炭黑、Ti02及结合剂为原料,采用干法成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硅质隔热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玻璃纤维预处理技术及其含量对材料导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观察了其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纤维表面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改善其与基体的界面粘结性;纤维最佳含量为20%;在200℃、500℃和900℃时其热导率分别仅为o.029W/(m·K)、0.033w/(m·K)和0.043W/(m·K),耐压强度为1.38MPa;与未添加纤维的硅质隔热材料相比,热导率降低21%~28%,耐压强度提高了116%。

  • 标签: 玻璃纤维 隔热材料 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