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设计和考察了含有胺基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化合物和不同烷基长度脂肪的双元有机凝胶在多种有机溶剂中的凝胶行为.在20种溶剂中的凝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是新型双元有机胶凝剂.实验结果表明,取代烷基链的长度以及苯并咪唑/苯并噻唑部分在调控多种有机溶剂中的胶凝剂性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形貌研究揭示这些凝胶分子随着溶剂的改变自组装形成不同的聚集体,如褶皱、片状、带状、点状等.光谱研究表明依赖于苯并咪唑/苯并噻唑部分以及分子骨架中的烷基取代链,凝胶中存在不同的氮键和疏水作用力.此外,由于烷基取代链的长度不同,这些有机凝胶可以自组装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的纳米结构.目前研究工作对于设计新型双元有机胶凝剂和软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双元有机凝胶 自组装 纳米结构 药物释放 脂肪酸
  • 简介:20062051高折射率弹性硅及其制备高折射率(Abbeno〉1.6)聚硅氧烷均聚物,具有改性基团,成簇型化学键接在聚硅氧烷骨架上。这种聚硅氧烷很适合作为生产眼内晶体的材料。四乙烯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和三苯硅烷(按1.4:1物质的量比)的加成产物经开环聚合反应,可得到玻璃状固体,其折射率为1.65。(CA139:165093)

  • 标签: 有机硅树脂 甲基环四硅氧烷 高折射率 聚硅氧烷 开环聚合反应 物质的量比
  • 简介:20051243含活性硅嵌段聚合物的护发素,20051244硅橡胶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基抗冲击热塑性组成物,20051245聚合物混合相分离机制制备多子LPDMS膜,20051246脱氢偶合催化剂存在下制备氨基官能的烷氧基聚硅氧烷的方法,……

  • 标签: 有机硅树脂 嵌段聚合物 制备方法 接枝共聚物 PDMS膜 分离机制
  • 简介:通过在通用型树脂Epidian5中添加酸式烯丙基顺丁烯二得到了新型的环氧反式丁烯二(环氧富马)和环氧顺丁烯二(环氧马来)。本文就其合成及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该树脂的合成一般有一步法和二步法.对工种方法所制得树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不饱和树脂的合成过程中,使用烯丙基醇能够有效地提高体系的性能。例如,环氧富马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超过了100℃,同时环氧马来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高于70℃。所得到的树脂体系具有很好的耐化学性。

  • 标签: 不饱和树脂 环氧 合成过程 富马酸 烯丙基 顺丁烯二酸
  • 简介:20051108具有优良柔韧性、透明性、耐热、耐冲击的聚丙烯薄膜和容器薄膜与容器由丙烯和C2-8的α-烯烃(含乙烯)的共聚物构成。其中丙烯含量85%~95%,二甲苯可溶物含量(CXS)10%~90%,熔融峰温160℃,拉伸应力为15MPa。薄膜采用了1种固体催化剂。

  • 标签: 有机硅树脂 柔韧性 透明性 耐热性 制备方法
  • 简介:广东江门誉洋特种电池有限公司采用复合硅盐胶体代替硫酸作电解质,使蓄电池的生产、使用、报废过程均不产生酸雾及腐蚀性气体,从根本上克服了铅酸蓄电池不可避免的污染,有可能彻底解决蓄电池污染的世界难题。

  • 标签: 中国 蓄电池 酸污染 硅盐胶体 电解质
  • 简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生产一线近日成功制备出长度达600mm的锗铋(BGO)大单晶。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公开报道的最长BGO单晶(俄罗斯无机化学所曾报道的最长BGO单晶为400mm)。600mmBGO大单晶是上海硅酸盐所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技先导项目支持下,开展空间暗物质探测器用超长BGO单晶技术攻关工作中取得的重要进展。

  • 标签: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锗酸铋 单晶 世界 上海硅酸盐所 BGO
  • 简介: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现状能源瓶颈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交通污染已成为中国城市PM2.5等颗粒污染物的来源之一,雾霾天气频频发生,控车治霾的思路被广泛提及。相比限购、限行等限制性行政政策而言,大力推广和发展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燃料电池汽车等,是有效治

  • 标签: 动力电池 钛酸 能源瓶颈 行政政策 交通污染 颗粒污染物
  • 简介:以三乙烯四胺(TETA)为后交联剂,合成了以环氧树脂(E-51)改性的丙烯一聚氨酯乳液,并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来监控和表征环氧树脂E-51和固化剂TETA在成膜过程中的固化反应。观察了单组分乳液在聚合过程中以及储存时的稳定性。同时,讨论了环氧树脂对乳液的分散尺寸,涂膜的力学性能以及吸水性和吸甲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氧质量分数低于20%时(以聚丙烯质量为基准),乳液呈稳定态,并且拉伸强度和模量以及耐水、耐甲苯性随着环氧树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而断裂伸长率随之减小。

  • 标签: 水性丙烯酸 交联改性 环氧树脂E-51 红外分光光度计 质量分数 三乙烯四胺
  • 简介:阻燃剂的协同效应理论是提高高分子材料阻燃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已成为当前研究开发高效阻燃剂的主要、指导理论之一。其中,围绕磷开展的高效有机协效阻燃剂研究开发是当前阻燃剂开发领域的热点。重点介绍了近10年来国内外研发的新型磷一卤素、磷一氮和磷一硅有机协效阻燃剂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阻燃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 标签: 阻燃剂 协同效应 高分子材料
  • 简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获得了基于有机JI体系共轭分子形成的新的纳米尺度聚集态结构,并实现了可控生长。该项研究成果对于有机固体和新材料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将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一维纳米材料 取得重要 研究取得
  • 简介:在近日公布的2014年第二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名单中,位于腾鳌经济开发区的鞍山精细有机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的认定,成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标志着鞍山市精细化工产业又迈上了新的台阶,为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搭建了一个高起点的创新载体,更为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加了一把“旺火”。

  • 标签: 新材料产业 鞍山市 台阶 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
  • 简介:有机蒙脱石广泛用作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吸附剂、填料以及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前驱体。有机蒙脱石的微结构与其物化性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有机物的赋存状态、排列方式、构象和蒙脱石结构层板的形貌等方面综述了有机蒙脱石微结构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有机蒙脱石 微结构 构象 层板形貌
  • 简介:据国外媒报道,近日,日德法三国共同联合研究小组,成功研发出世界上最细小的高性能磁性有机分子。该有机分子可应用于太阳光电池及显示器生产中,以取代稀土元素。

  • 标签: 有机分子 研发 磁性 性能 稀土元素 显示器
  • 简介:磁性纳米粒由于其特殊的磁性能和超微粒子特性,在磁性材料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但未经表面有机改性的产品易于团聚且在部分基体材料中很难相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的扩大。综述了磁性纳米粒的表面有机改性机理和表面吸附改性、表面偶联改性、表面接枝改性等几种常用有机改性类型,分析和评述了各有机改性的特征,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磁性纳米粒 表面 有机改性
  • 简介: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CYD128)为基体,有机膨润土为增韧改性剂,选用自行合成的固化剂,固化不同质量比的环氧树脂/有机膨润土复合体系的共混物,测定了共混固化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热分解温度,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环氧树脂/有机膨润土复合体系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膨润土含量的增加,冲击强度逐渐增加,当有机膨润土含量达3%~4%时冲击强度出现了极大值;随着有机膨润土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冲击强度减小。当共混复合体系的质量比为(3~4):100时,复合体系增韧的效果非常明显,把冲击强度从20.4kJ/m^2提高到25.0kJ/m^2;拉伸强度和热分解初始温度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并且随着有机膨润土的加入,复合体系的断裂面逐渐呈韧性断裂。

  • 标签: 环氧树脂 有机膨润土 改性 耐热性
  • 简介:简述了纳米ZnO的光催化机理、提高光催化性能的方法和影响光催化性能的环境因素;介绍了电场、微波等场耦合新型增效、助效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提出了一些设想。

  • 标签: 光催化 纳米氧化锌 场耦合
  • 简介:应用十八胺对钠基膨润土进行了有机插层改性,制得有机膨润土,对影响其性能的插层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3个因素进行了3水平的正交实验和分析,且对有机膨润土进行了XRD、FTIR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膨润土在保持硅酸盐基本骨架不变的同时,层间距均大于钠基膨润原土,证明对钠基膨润土的插层改性是有效的;在对膨润土进行有机化插层的因素中,插层剂浓度为最显著因素,反应时间为次显著因素,反应温度影响最小。

  • 标签: 十八胺 正交实验 插层剂浓度 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