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合肥长风集团是安徽省农业龙头企业.年生产销售饲料30余万吨,出栏生猪7万头,其中种猪1万头。笔者负责技术管理部门,由于产品研发及公司服务营销战略的需要,2004年5月至2005年12月.对65个规模猪场(在安徽存栏基础母猪100头以上的猪场便被行业主管部门、养猪同行默认为“规模猪场”)进行了调研和服务,笔者感觉一些养猪新技术在宣传、学习和应用中存在一些误区,脱离安徽实际,片面强调过程,而忽略效果。在此把一些脱离安徽实际的误区提出来,与养猪同行探讨。

  • 标签: 规模化养猪 安徽 规模化猪场 行业主管部门 生产销售 龙头企业
  • 简介:我国养猪业正由传统的以分散为主的饲养方式向集约化工厂饲养方式转变。各行各业纷纷加入到养猪的行列中来,猪群饲养规模越来越大,规模养猪逐渐发展起来。但是,随着猪群的迅速扩大,密饲及饲养技术的复杂,而科学管理水平、防疫技术及员工素质等相对滞后,南方规模养猪迅速发展所面临和带来了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南方规模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规模化养猪业 可持续发展 科学管理水平 饲养方式 饲养规模 饲养技术
  • 简介:猪病的种类繁多.在规模养猪场中.猪的某些传染病仍然是当前养猪业的威协之所在.而免疫接种是预防这些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为了搞好猪的免疫接种.现将危害严重的几种传染病的免疫程序简单归纳如下:

  • 标签: 规模化养猪场 免疫接种 传染病 防制 南方 免疫程序
  • 简介:规模猪场的猪群由于生长环境密集,猪群周转频繁、猪只之间接触机会增多,以及引种等因素的影响,寄生虫病的危害十分严重,常常造成猪群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猪寄生虫病是潜伏性危害养猪业的疾病,给规模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这种潜在的损失往往为许多猪场所忽视。因此,做好猪群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驱虫工作 猪寄生虫病 猪群周转 体内外寄生虫 生长环境
  • 简介:猪群繁殖力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和是否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核心.而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对整个种猪群的生产潜力十分重要,因其不仅影响头胎的生产成绩,可以影响两三胎、甚至更长;同时猪场疾病的控制和净化也应从后备猪开始,控制好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人基础母猪群,提高母猪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生产性能 后备母猪 南方 生产潜力 经济效益
  • 简介:随着养猪生产的进一步产业,使养猪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养殖规模日趋庞大。与此同时,猪场产生的大量粪尿、废物和有机废水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利用猪场的各种废弃物,化害为利,及早防止造成环境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养猪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在经营管理中.把猪场经济系统与其它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人工生态型畜牧场是十分必要和势在必行的。绿化是猪场环境改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不但对猪场环境的美化和生态平衡有益,而且对工作、生产也会有很大的促进。绿化对于建立人工生态型畜牧场,无疑将起着十分重要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环境污染 绿化设计 人工生态型畜牧场 养猪生产 生产经营方式
  • 简介: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事业发展迅猛,无论是品种、饲养工艺设备、饲养管理技术以及疫病防制手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规模集约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与交流,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疫病防制 综合防制措施 饲养管理技术 集约化程度 工艺设备
  • 简介:<正>建湖县是江苏省青虾养殖加工重点区域,近年来为改变青虾品种退化现象,该县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太湖1号"青虾规模繁育,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总结,取得较好成效。现结合本地实际,将该项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2000~6670m2,呈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埂无杂草,池底平坦,坡比1∶2.5,池深1.8~2m,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2放养前准备工作

  • 标签: 放养前准备 池埂 亲虾 筛绢过滤 池水透明度 野杂鱼
  • 简介:集约规模养猪在我国已经兴起,养猪区域、产业化生产日益明显,并不断涌现出现代养猪企业。由于集约规模养殖规模大、密度高,这就为猪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密集饲养猪只接触密切,一旦有疾病传人,就可能在猪群中很快传播。故应建立疫病的防制系统,即采取各种措施,如脱污、隔离、消毒、净化、免疫接种等手段,从环境、卫生、设备、营养、管理免疫等方面把病原体排除于猪场之外,同时还要防范存在于健康猪体内的条件性致病病原体于环境因素改变对猪群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杜绝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免疫措施 传染病 规模化养猪 传染性疾病 环境因素
  • 简介: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食品,是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党的十六大描述了小康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其中小康标准之一就是人均日食入蛋白质不少于75g,这给生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却是我们牧业工作者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笔者对新津县生猪规模养猪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产业化进程 规模养猪 生猪 动物性蛋白质 小康社会建设 传统食品
  • 简介:哺乳仔猪球虫痛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及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原虫痛。其主要痛源是猪等孢球虫,表现为出生后第一周(有时候是第二周)发生非出血性的黄色至白色腹泻。临床症状并无特别之处,受害仔猪并不中止吮乳,死亡率较低。但仔猪球虫痛常常会伴发一些继发性疾病(比如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疾病),造成仔猪的死亡率升高.然而目前许多新建猪场还不甚了解哺乳仔猪球虫痛,经常认为是由大肠杆菌所致的黄白痢,由于使用抗生素效果很不理想,导致防制措手无策的局面到处可见。现将该场对哺乳仔猪球虫病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综述如下,为广大规模猪场提供参考。

  • 标签: 仔猪 仔猪球虫 卵囊 腹泻 饱和盐水漂浮法
  • 简介:在故县水库90个规格为12m×4m×4m的网箱中进行鲟鱼成鱼网箱规模养殖试验,取得成功。5月中旬投放鲟鱼种,平均规格125g/尾,投放密度41/m2,养殖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10月中旬至12月份完成生产、销售。试验共生产鲟鱼成鱼15.56万尾,105.8吨,平均产量245kg/m2,平均规格0.68kg/尾,成活率88.4%;共投喂饲料166吨,饲料系数1.98,平均利润154.7/m2元,投入产出比为1.29:1。

  • 标签: 鲟鱼 水库 网箱养殖
  • 简介:孔雀鱼因其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状和旺盛的繁殖力,深受观赏鱼饲养族的青睐。本文介绍了孔雀鱼规模养殖所需的设施条件和水质条件、人工繁育技术、生产管理技术及常见病防治.供广大观赏鱼爱好者参考。

  • 标签: 养殖 繁殖 技术 孔雀鱼
  • 简介:猪群的规模饲养,显著提高了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由于很多猪舍为封闭式,温度与湿度相对恒定。猪群密度大,故大大增加了寄生虫的感染机会。因此,规模猪场寄生虫防制工作至关重要。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驱虫药物 应用 规模化饲养 经济效益 养猪生产
  • 简介:笔者在农村养殖小区规模发展调查中发现,近几年农村畜禽规模养殖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解决,必将影响到农村养殖小区进一步发展。

  • 标签: 规模化发展 养殖小区 农村 苏北地区 调研 规模化养殖
  • 简介:阐述了规模猪场制定重大疽病防控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一些规模猪场重大疫病防控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制定应急预案的注意事项,特别说明了规模猪场发生重大疫病,特别是发生一、二类传染病和大面积中毒等发病率高或死亡率高、危害严重的疾病时的应急工作方案。预案不是万能的。没有预案是万万不能的。

  • 标签: 猪场 疫病 应急预案
  • 简介:经对上海市12家规模猪场猪瘟感染状况的调查。发现临床上主要表现母猪的繁殖障碍型猪瘟和育肥肉猪群的温和型猪瘟形式,病症上趋于非典型。经ELISA检测。来自7个区县20个规模猪场的不同生产阶段的猪群中。生产公母猪猪瘟带毒率最高。达23,5%,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分别为1.68%和2.52%,育肥肉猪为7.14%;对BVD带毒状况调查。仅在育肥肉猪中检出阳性2头,占0.84%,检测结果与猪瘟临床发病情况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猪瘟 ELISA 感染状况调查 血清学调查
  • 简介:在专用鲟鱼苗培育池内,以水蚯蚓为饲料,对俄罗斯鲟稚鱼进行较大规模生产性培育实验。从开食起培育期25d,稚鱼由全长1.5cm、均重0.03g,增至5.1cm、0.83g,成活率91%,饲料系数4.01。实验发现,俄罗斯鲟稚鱼摄食凶猛、食量大,在供饵不足时,互食现象较严重。

  • 标签: 俄罗斯鲟 稚鱼培育 规模化养殖 开食 鲟鱼 成活率
  • 简介:随着养猪生产方式的改变,家庭散养正逐步过渡为规模养殖。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繁殖障碍中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对规模猪场影响很大,该病常带来配种受胎率不高、死胎多、产后母猪食欲不振、少奶,乳猪发生黄白痢等诸多疾病,如果发展成顽固性子宫炎后,则会增加生产母猪淘汰率,根据对2个猪场调查发现因子宫内膜炎原因占淘汰生产母猪比例达55%~60%。

  • 标签: 子宫内膜炎 规模化猪场 产后母猪 防治 生产母猪 规模化养殖
  • 简介: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属鲶形目、细科,原产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并很快在中南省区大面积推广。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一渔场从2001年起,连年从四川引入斑点叉尾鮰夏花育种并养成食用鱼,至2004年以后,每年产出商品规格0.5.1.5k左右的斑点叉尾鮰食用鱼5万kg以上,初步形成了一套规模高效养殖的生产技术,并于2005年承担了黑龙江省农业重点科技开发项目斑点又尾鮰的繁育养殖。2007年人工繁殖又获得成功。

  • 标签: 高效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 规模化 寒冷地区 科技开发项目 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