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烈性病,由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消灭猪瘟。我国曾宣布已消灭“两瘟一病”从中央到地方都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控制和消灭猪瘟.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来,猪瘟又有抬头现象.有的地方甚至比较严重。

  • 标签: 猪瘟 防制 感染 养猪业 死亡率 发病率
  • 简介: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蓝藻水华的暴发.大规模的蓝藻水华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能,引起严重的生态破坏及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蓝藻毒素的产生给公众健康带来极大隐患.有关蓝藻毒素中毒的事件也时有报道.引起蓝藻水华的种类主要有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nabaena)、鞘颤藻(Lyngbya)、束丝藻(Aphanizomenon)、颤藻(Oscillatoria).本文简要概述了蓝藻水华的危害及其治理现状.

  • 标签: 蓝藻水华 危害 治理动态 环境问题
  • 简介:珠江口渔场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捕捞价值的鱼类近200种,是粤港澳渔船的重要作业场所。但近年沿岸大片的围海造地、增船布罟,渔业资源已发生不良变化。为了及时地了解资源变动的趋势,为珠江口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捕捞管理、污染与防护及处理好共有渔业资源与地方围海造地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捕捞 海洋渔业资源 渔场 资源变动 品种 鱼类
  • 简介:国内农业部将开展水产品药残专项抽检我国臭氧水产养殖应用技术获突破日前由浙江百悦康臭氧研究所、浙江省乐清市海洋渔业局所承担的"臭氧水产养殖应用试验"项目在乐清通过验收。该项目是国内首次在臭氧水产养殖应用领域进行的生产型试验,为全国水产养殖臭氧净化规模化、产业化开辟了道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绿色无公害养殖有望实现。经臭氧处理过的水,其氧化还原电位增高,使鱼、虾、蟹水产品的细胞获得最佳呼吸条件,生长速度加快。该项目用臭氧水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影响进行对比试验。不同臭氧浓度的养殖水环境下的对虾组与空白组(传统养殖法)比较,平均全长提高5%-12%,平均体重增加30%-50%,产量明显提高。(来源:光明日报)农业部有关负责人2006年11月18日表示,上海市日前在对市场销售的大菱鲆(俗称多宝鱼)进行质量抽检时发现几种禁用药品残留量超标,此事引起社会关注。对违法使用禁用兽药的水产养殖企业的产品立即扣押,监督销毁。事件发生后,农业部立即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成调查组,赴大菱鲆主产地区山东省调查了解水产品养殖用药情况。还立即下发了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用药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迅速采取措施,开展禁用兽药专项检查,从兽药...

  • 标签: 国内外海洋 海洋渔业 渔业科技动态
  • 简介:1池塘养殖业发展概况从80年代开始,桦川县养鱼业迅猛发展,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养殖种类不断增加,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池塘养殖业的发展为解决桦川县"吃鱼难"问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据有关水产资料介绍,1983年我县所辖15个乡镇池塘养鱼面积仅为4240亩,平均亩产为47kg.到1993年我县池塘养鱼面积发展到25400亩,平均亩产76kg.而到2003年,池塘养鱼面积又增加到了35000亩,平均亩产187.6kg,比1983年亩增产140.6kg,比1993年亩增长111.6kg.

  • 标签: 桦川县 池塘养鱼业 市场格局 结构调整 市场导向 病害防治
  • 简介:由广州市水产局渔业处、番禺县水产局海洋股与莲花山渔科站共同完成的“珠江河口张网渔业资源动态的研究”,经十年的努力,已经完成。1991年12月5日由省水产局组织了技术鉴定。该项研究提出了对珠江河口张网渔业资源控制捕捞强度,延长禁渔期,提高主要捕捞对象的捕捞规格。改革网具等建议,并已收到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研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 标签: 张网 渔业资源 水产 网具 增产增收 禁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