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通过虹鳟鱼卵体外滞留1.2.3.4.5.6min6个梯度,对受精率、发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鱼卵在体外滞留时间的延长,受精率随之下降,分别为95%,85%,75%,75%,60%,60%;从受精卵发育到发眼卵,虹鳟卵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与发眼率之间无相关性,发眼率不随虹鳟卵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变化而变化,发眼率变幅在91.2~93.9%.

  • 标签: 虹鳟鱼 体外受精 受精时间 受精率 发眼率
  • 简介:本文通过优化泥鳅催产药物配方、采用人工催产、自然受精、反冲式流水孵化方式,研究了本地泥鳅产卵和孵化技术。结果表明:催产药物(LRH-A2)4μg/kg、(DOM)2.0mg/kg和(HCG)400IU/kg,三者混合注射。将亲鱼放入产卵网箱,自然产卵。药物效应时间10-14h,催产后18h,将亲鱼移出,收集受精卵,采用反冲式微流水孵化桶孵化。孵化水温24℃-26℃,鱼胚胎发育30-35h出膜。采用本方法,催产率为91.0%,受精率为95.3%,孵化率为89.9%;产后亲鱼存活率为90%,同比人工受精存活率提高了50%。

  • 标签: 泥鳅 人工催产 自然受精 繁殖
  • 简介:目前,全国很多大中型水域都把移植增殖银鱼作为优化种群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并且把重复移植作为增殖资源的最有效途径。这就需要进行大量人工繁殖受精卵。但本人通过近几年在驻马店地区宋家场、薄山等几个大型水库的实践证明,人工繁殖银鱼卵亦有几个弊端:1容易破坏产卵场。为能最大限度地捕到成熟亲鱼,寻找产卵场往往是人工繁殖的一个最重要环节。所以,产卵场首当其中是捕捞亲鱼的对象,极易受到破坏,从而影响了银鱼的正常

  • 标签: 银鱼 受精卵 人工繁殖 移植
  • 简介:用鉴别液J1、J2与Bouin’s液固定剥膜比较方法,测定了虹鳟(Oncorhynchusmykiss)不同发育期胚胎的受精率。结果表明:用鉴别液J1处理后测得的二细胞期、四细胞期、八细胞期、桑葚期、高囊胚期、原肠中期胚胎的受精率分别为53.21%、77.89%、82.00%、88.2%、87.71%和81.43%;用鉴别液J2处理测得的受精率分别为51.64%、77.86%、81.43%、89.07%、87.50%和81.86%。二者与Bouin’s液固定剥膜后测定的受精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这两种鉴别液均可用于生产中测定受精率。在不同的发育时期,鉴别的准确性有所不同,细胞分裂期的准确性远低于桑葚期至囊胚期,这可能是由于胚胎发育不同步和早期胚胎细胞较少所致,因此,鉴别虹鳟鱼卵的受精率最好在桑葚期和囊胚期之间(12~24℃.d)的时间点。

  • 标签: 虹鳟 受精率 卵膜处理 胚胎发育
  • 简介:以不同浓度的卫河水做为孵化用水,研究对金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结果是卫河水所占的比例越高,金鱼受精卵死亡的越快,孵化率越低.在纯卫河水中,金鱼受精卵不能存活,孵化率为零,说明卫河水质污染严重,鱼虾难以在其中生存.

  • 标签: 金鱼 受精卵孵化 孵化率 浓度 存活 比例
  • 简介:高白鲑(Coregonuspeled)原分布于N50°以北的俄罗斯境内,尤其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鄂毕河流域为多.高白鲑属冷水性鱼类.由于该鱼适应性强、生长快、性成熟早、易捕捞、肉味美,又是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的鱼类.因此,早在20世纪初,前苏联渔业科学家们对该鱼的增养殖产生了级大兴趣.他们经过近20年的探索研究,解决了高白鲑人工繁殖、育苗、增殖、养殖等一系列技术难点,并将该鱼推广到N42°前苏联全境的大型水域和湖沼中,增加了这些水域的产鱼量,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该鱼还是俄罗斯主要的移植鱼类.

  • 标签: 高白鲑 受精卵 人工孵化 胚胎发育
  • 简介:从1985年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应用不同外源基因导入虹鳟鱼、鲤鱼、鲶鱼等有经济价值的养殖鱼类。但受精卵发育到何时注基因源射外获得高的成活率(孵化率)和整合率一直是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问题。法国的Chourout等在1986年就做了虹鳟鱼受精卵不同发育时期注射外源基因与孵化率关系实验。美国的Thoms.T.then等人也做了鲤鱼等受精卵在不同发育时期注射外源基因对其成活率、整合率影响的研究。由于外源基因对受体鱼的整合机理比较复杂,不仅这方面的研究不多,而且各实验室之间的研究结果也很不一致,因此至今对某种鱼类的受精印发育到何时是注射外源基因的最佳时期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本研究以鲤鱼受精卵为材料,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在受精卵的不同发育时期把鲤鱼MT启动因子基因,大麻哈鱼CH基因的融合基因导入受精卵中,按孵出的鱼苗数分别计算成活率,再通过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杂交检查整合情况,计算整合率,以探索外源基因导入鲤鱼受精卵的最佳时期。

  • 标签: 转基因鱼 发育 整合率
  • 简介: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太门哲罗鱼Huchotaimen成熟卵子氨基酸组成,并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氨基酸组成对受精率和发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剔除对受精率决定性较小的影响因素,精氨酸(X1)、氨基酸总量(X2)和丝氨酸(X3)3个对受精率起决定性的因变量,与受精率的相关性依次为0.982、0.901和0.596,对受精率(Y)的决定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精氨酸>氨基酸总量>丝氨酸,拟合方程为Y=-2.892+0.960X1+0.062X2+0.367X3。剔除对发眼率决定性较小的影响因素,保留精氨酸和氨基酸总量2个对发眼率起决定性的因变量,与发眼率的相关性依次为0.954和0.902,精氨酸对发眼率的决定程度大于精氨基酸总量,拟合方程为Y=-2.917+0.742X1+0.096X2。

  • 标签: 太门哲罗鱼 氨基酸 受精率 发眼率
  • 简介:本文报道了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外源基因分别对鲤鱼和虹鳟鱼授精卵孵化率影响的研究.从1993年-1996年4年中,我们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全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虹鳟鱼授精卵(包括囊胚期卵)5,676粒,孵出鱼苗364尾,孵化率为6.4%(4年平均,虹鳟鱼正常孵化率为80%);而用这种方法,将全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授精卵12,196粒,孵出鱼苗4,290,孵化率为34.0%(4年平均,鲤鱼正常孵化率为70%左右).实验结果:显微注射技术在虹鳟鱼和鲤鱼两种受精卵上的效果明显不同,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杂交结果相近.

  • 标签: 显微注射技术 外源DNA 鲤鱼 虹鳟鱼 受精卵 孵化率
  • 简介:本文研究了氟苯尼考对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ruckeri)体外药效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动力学曲线和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及四种培养因子对氟苯尼考体外抑制鲁氏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5μg·mL^-1、1μg·mL^-1和2;鲁氏菌在液体培养基中1h后进入对数生长,大约持续7h;在用药4—6h达到最大药效。由杀菌曲线可知,氟苯尼考的杀菌功效具有浓度依赖性;在2MIC、4MIC和8MIC时,PAE分别为3.71±0.11、4.54±0.27和5.52±0.23;氟苯尼考对鲁氏菌作用最适pH值为6~8,且二价阳离子(Mg2+)、血清含量及细菌数量小于10s时对药效无显著影响。因此,保证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并配合最适培养条件,是氟苯尼考发挥最高药效的前提条件。

  • 标签: 氟苯尼考 鲁氏耶尔森氏菌 体外药效
  • 简介: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6种中草药单方及5种复方制剂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rucker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芩(RadixScutellariae)和诃子(FructusChebulae)对鲁氏耶尔森菌的抑菌作用最强,MIC均为0.028g·mL^-1,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耶尔森菌病害的主要备选中草药;大黄(RadixetRhizomaRhei)的抑菌作用较强,其MIC值为0.227g·mL^-1,也可作为候选药物;青蒿(HerbaArtemisiae)、金樱子(FructusRosaeLaevigatae)、连翘(FructusForsythiae)、茵陈(HerbaArtemisiaeScopariae)、五倍子(GallaChinensis)及金银花(FlosLonicerae)的抑菌作用较弱,其MIC值均为0.455g·mL^-1。5种复方制剂中,大黄、黄柏(CortexPhel-lodendri)和黄芩3种中草药以5:3:2的比例配伍对鲁氏耶尔森菌具有最佳抑菌作用,其MIC值为0.057g·mL^-1,抑菌效果弱于黄芩,但远强于大黄单独使用,可为该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复方配伍参考。

  • 标签: 中草药 鲁氏耶尔森菌 最小抑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