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集约化、规模化养猪在我国已经兴起,养猪区域化、产业化生产日益明显,并不断涌现出现代化的养猪企业。由于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规模大、密度高,这就为猪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密集饲养猪只接触密切,一旦有疾病传人,就可能在猪群中很快传播。故应建立疫病的防制系统,即采取各种措施,如脱污、隔离、消毒、净化、免疫接种等手段,从环境、卫生、设备、营养、管理免疫等方面把病原体排除于猪场之外,同时还要防范存在于健康猪体内的条件性致病病原体于环境因素改变对猪群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杜绝传染的发生与流行。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免疫措施 传染病 规模化养猪 传染性疾病 环境因素
  • 简介:上个世纪50年代在印度发现了一种类似甲型肝炎的非甲非乙型肝炎。1998年在东京召开的国际卫生会议上,正式将此肝炎厦相关病毒分别命名为戊型肝炎(hepatitisE,virus,HE)和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戊型肝炎是一种经肠道传播的致病因子。本病主要发生在亚洲和北美洲发展中国家。通过这些地区养猪场采集猪的血清和部分饲养者的血清,发现猪的戊型肝炎阳性率极高、饲养者阳性的比例也很高;在美国和台湾猪体中分离的戊型肝炎病毒,经洲植苷酸序列和当地居民感染的戊型肝炎病毒高度同源性。

  • 标签: 猪传染病 戊型肝炎病毒 VIRUS 乙型肝炎 发展中国家 致病因子
  • 简介:猪病的种类繁多.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猪的某些传染仍然是当前养猪业的威协之所在.而免疫接种是预防这些传染的重要手段。为了搞好猪的免疫接种.现将危害严重的几种传染的免疫程序简单归纳如下:

  • 标签: 规模化养猪场 免疫接种 传染病 防制 南方 免疫程序
  • 简介:所谓“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是指猪接种相应的疫(菌)苗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相应的免疫应答或是由于免疫抑制易与某些病原体混合或继发感染。该病不单是一种病。而是多种疫病的总称。当前发现的主要有蓝耳病、圆环病毒I型、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伪狂犬病和猪气喘病。资料报道显示,这些免疫抑制性传染,由于猪的免疫功能受损害,导致免疫耐受、免疫麻痹.不但使本身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而且对注射其他疫(菌)苗预防其他传染的免疫应答也会产生严重的干扰,从而诱发外源病原体的侵入,造成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有的基层兽医和中、小型猪场的有关人员.由于对“免疫抑制”缺乏了解与认识,给同场猪只接种了一种或多种最好的疫(菌)苗.仍有相同的传染发生、流行,造成同场疫病有增无减.死亡率居高不下,便质疑免疫接种的作用。其实影响疫(菌)苗接种的成败是多方面的,除疫(菌)苗质量、免疫程序、免疫方法外.就当前来说.“猪的免疫病”也是一种最大的“祸根”。本文就引发“猪的免疫抑制病”几种主要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机理、临床诊断要点及防制技术分别浅述如下.希望能给一些猪场和养猪户以帮助。

  • 标签: 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 防制技术 疫苗接种 免疫抑制机理 继发感染
  • 简介:通过分析近年来规模化猪场呼吸道病的流行特点。总结了对猪危害较严重的6种主要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并针对细茵和病毒病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综合对策。

  • 标签: 呼吸道疾病 流行现状 防控
  • 简介:本文报道了1987—1988年所进行的国产伏碘(pvp—Ⅰ)对虹鳟鱼卵毒性的研究结果。观察了伏碘毒性与pH、硬度的关系。在实验条件下发眼卵暴露15分钟的Lc50为1559(1452—1674)ppm有效碘和暴露60分钟的Lc50为1072(999—1149)ppm有效碘。半致死浓度Lc50与pH和水的硬度成反比。虹鳟鱼卵在不同pvp—Ⅰ浓度中以及多次暴露(每周一次共4次)所积累的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实验期间所有已发眼的受精卵都未见受害。本文作者主张采用伏碘50—100ppm浸浴卵15分钟、对所有鲑科鱼卵表面进行消毒预防。

  • 标签: 毒性 伏碘 虹鳟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规模猪场急剧增多。据统计,眉山市1998年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户数仅1021户,2005年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户数达到5395户,其中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户数达到1448户,规模猪场出栏生猪的量占到全市的34.30%。不难看出,规模猪场应对疫病,保持清净无疫,显得日益重要。笔者近些年对眉山规模猪场疫病综合措施进行了一些探讨,其主要内容包括合理建场、定期消毒、有效免疫、科学饲养管理4个方面,现浅谈如下。

  • 标签: 规模猪场 防控措施 疫病 科学饲养管理 社会经济 科技水平
  • 简介:鲤鱼是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之一,由于环境污染、养殖单产提高、水体变质等因素,导致鲤鱼在养殖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疾病,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所以,研究和分析鲤鱼的常见疾病,针对常见疾病采取相应的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 标签: 鲤鱼养殖 防控 病害 常见疾病 养殖鱼类 环境污染
  • 简介:秋季是鱼类养殖生产的关键"冲刺"阶段,此时既是鱼类加快生长、催肥长膘的旺季,也是鱼类浮头、疾病的多发时期,一旦技术管理和疾病措施落实不到位,轻则造成养殖鱼类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事故的发生,有的甚至给养殖生产造成前功尽弃、"全军覆没"的严重后果。因此,养殖者绝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而是要全神贯注,精准发力,打赢"冲刺之战",确保全年养殖的丰产丰收。现将相关技术简介如下,供养殖者借鉴参考。

  • 标签: 技术管理 防控措施 疾病 秋季 养殖生产 鱼塘
  • 简介:猪瘟是目前危害较大的疫病,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规模猪场的猪瘟又重新抬头,且其流行规律与发病特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了新的难题。近年来,我市每年都有一些养猪场(户)陆续发生猪瘟事件,年损失近百万元,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本市生猪传染之首。这无论是从养猪业的发展还是从动物疫病的防治来看,我们都有必要重新认识猪瘟的新的流行规律,并根据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策略,做好猪瘟的工作。

  • 标签: 流行特点 规模猪场 南方地区 猪瘟 防控 流行规律
  • 简介:9月初.广东省湛江市流沙湾内吊养珍珠贝无论是刚插核吊养的还是已经养殖一到两年的均“长出,7I隆毛并开始出现大量死亡。据初步统计,9月底强台风“纳沙”过后,流沙湾养殖珍珠贝死亡率已达90~95%,今年珍珠收成可能不到去年的两成。当地水产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反映,以往此地从未发生过这么大规模死亡的情况。

  • 标签: 大规模死亡 珍珠贝 防控 专家 养殖户 大量死亡
  • 简介: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多型性疾病。可引起动物和人类共患。在兽医临床上,急性型常为败血症和脑膜炎,慢性型常为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脓肿等。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发,不同年龄均可发病,病猪和病愈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存在于各脏器、血液、肌肉、关节和排泄物中,主要经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感染。

  • 标签: 猪链球菌病 防控技术 链球菌感染 兽医临床 一年四季 关节炎
  • 简介:阐述了规模化猪场制定重大疽病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一些规模化猪场重大疫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制定应急预案的注意事项,特别说明了规模化猪场发生重大疫病,特别是发生一、二类传染和大面积中毒等发病率高或死亡率高、危害严重的疾病时的应急工作方案。预案不是万能的。没有预案是万万不能的。

  • 标签: 猪场 疫病 应急预案
  • 简介:南美白对虾是我国养殖虾类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许多渔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近年来,由于不断增强的虾病困扰,我国白对虾养殖业受到很严重的打击,经济效益逐年递减。因此,如何控制虾疾病的发病率,提高虾产量是困扰着我国很多渔民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利用生物技术能够很好的提高虾产量。本文主要就生物技术做了专门探讨,研究该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具体实施策略及产生的效果,以供参考。

  • 标签: 对虾养殖业 南美白对虾 防控技术 生物 应用 经济效益
  • 简介:近期,一种以高热、呼吸道症状为主,表现为体温持续升高、咳嗽、气喘等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在南方诸多地区流行,温州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仅7月份,我市11个县(市、区)中就有6个县(市、区)发生和流行该病,个别猪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50%以上,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 标签: 南方地区 高热病 发病成因 猪场 防控 呼吸道症状
  • 简介:黑龙江省属北方高寒地区,尽管每年的冰封期长达五个月,但由于丰富的太阳辐射资源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由于半年时间进行水产养殖,半年时间进入越冬管理,因此对黑龙江省来说,主要的水生动物疾病经常发生在春、夏二个季节。每年全省常发的水产养殖病害种类约十八种,其中真菌性疾病1种、细菌性疾病7种、寄生虫病10种。受害的养殖品种主要为鲤鱼、草鱼、鲫鱼和花白鲢等。

  • 标签: 黑龙江省 动物疾病 防控技术 水生 水产养殖业 北方高寒地区
  • 简介:2006年5月以来.江西省部分地区发生以传播速度快、来势凶猛呈“地毯式”发病.对所有年龄的猪都造成危害,以高热、高死亡率为特征。笔者7、8月份对东乡、余江、南昌、抚州、上高、高安等地上百个猪场进行疾病诊断控制.规模从几十头母猪到上千头母猪场。笔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清学检查及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控制.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及兽医工作者参考.

  • 标签: 防控措施 疫情分析 猪病 南方 血清学检查 兽医工作者
  • 简介:病原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症状感染时体色发白,腹节发红,尾部肌肉组织呈点状或扩散的坏死症状,体表有不规则黑斑,则可初步断定患有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流行情况凡纳滨对虾目前是主要易感种类,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均可感染,养殖在海水和低盐度的咸淡水中的幼虾和半成虾最容易受到感染。该病发病缓慢,累计死亡率高达70%,引起病发的原因可能与养殖过程中温度、盐度过高或过低、撒网捕虾或投喂劣质饲料等因素有关。

  • 标签: 肌肉坏死病 凡纳滨对虾 传染性 养殖过程 肌肉组织 流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