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信通是一个基于Android技术开发的应用软件,其可以部署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4G移动通信实现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供求、农产品价格行情、农业天气气象等信息共享,让农民能够快速的掌握当前实时的农业信息,做好来年农作物的耕种规划,让农民掌握当前的产品质量和需求,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实现农业信息加工和操作。

  • 标签: ANDROID 农信通 农业信息 智能手机
  • 简介:农药合理混,可以提高工效,扩大使用范围,兼治几种害虫,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减缓害虫对药剂产生抗性等。在混农药时,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 标签: 农药混配 合理混配 扩大使用 混配农药 用药量 低成本
  • 简介:瓦联网大佬纷纷进军农业、农业自媒体营销持续爆发、复合产业形态引领农业新方向……毫无疑问,“互联网+”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道之一。然而,要想赶上这波节奏,却绝非易事。日前,在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第2期培训班上,不少来自农业信息进村人户试点县的农业局长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值得重视。

  • 标签: 互联网 农业发展 产业形态 农牧渔业 农业信息 快车道
  • 简介:以水果之乡著称的安徽省砀山县积极采纳县政协建议.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11年发展酥梨、红富士、红提、葡萄、黄桃、大棚油桃、西瓜、甜瓜等各类水果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280家,社员2.2万户,注册资本4.3亿元,直接带动30余万农民致富。目前。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该县水果产业标准化生产和优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阔步前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格局,各类蓬勃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载着广大农民奔“钱”途的致富快车。

  • 标签: 专业合作社 砀山县 农民致富 水果产业 市场竞争能力 品牌化经营
  • 简介:种茧育原蚕上蔟是一项任务紧、工作量大、劳动力集中且技术要求高的工作。我场通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发现种茧育原蚕上蔟采用“提法”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用工。

  • 标签: 种茧育 上蔟 网提法 效率
  • 简介:根据蚕种生产上微粒子病与桑园野外昆虫交叉感染的现状,试验在桑园中利用直径一寸管为立柱,四分管为辅助支架,并以15目的纱覆盖,搭建了大棚防虫,湘晖和7532养蚕制种试验的茧质和卵质调查,结果是试验区与对照区在茧层量、全茧量、茧层率、单蛾卵粒数和良卵率等没有显著差异,而死笼率和蛾圈合格率差异显著。认为在原蚕桑园建造防虫,隔离桑园野外昆虫,效果明显,蚕种毒率明显下降。从经济投入等方面考虑,桑园防虫适合在高毒或超毒地区的原原种或者原种桑园推广使用。

  • 标签: 微粒子病 野外昆虫 防虫网
  • 简介:据《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第12期《施用有机肥对柑桔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作者郑寿龙等报道,为研究不同有机氮和无机氮配比对柑桔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在柑桔上进行了不同有机无机肥施试验。

  • 标签: 有机无机肥配施 柑桔 品质 产量 养分吸收 有机肥
  • 简介:2006年11月3日,广西区农业厅召开厅领导、厅机关和在邕厅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厅长办公扩大会议。张明沛厅长在会上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西视察、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提出要以温总理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我区“三”工作,加快广西农村经济发展。

  • 标签: “三农”工作 精神 农村经济发展 国务院总理 广西区 农业厅
  • 简介:武胜,隶属小平故里—广安市,地处嘉陵江中下游,辖31个乡镇,幅员面积966km^2,总人口85万,其中农业人口73万,先后纳入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县,成功列入全省首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试点县,是典型的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武胜有着悠久的蚕桑生产传统,上个世纪90年代,蚕茧比重占据全市总产量的“半壁江山”,成为当时南充地区第一、四川省第三产茧大县。近年来,武胜深入贯彻中央、省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依托蚕桑发展历史沉淀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强力推进蚕桑产业恢复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经过2016年准备、2017年探索,截至目前,全县新建优质蚕桑基地0.1万hm^2(1.5万亩),农业产值达到1.5亿元,综合产值达到5亿元。现将具体做法汇报于后。

  • 标签: 蚕桑基地 科学发展 政府主导 现场会 嘉陵江中下游 农业人口
  • 简介:珙县地处四川宜宾南缘,全县幅员面积1149.5km^2,辖11镇6乡、262个村。全县桑园面积1.23万hm^2(18.5万亩),年产鲜茧7650t,蚕业综合产值达12.5亿元。近年来,珙县以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为主线,以资源多元开发为突破,将桑枝食用菌(香菇)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的重要产业抓手,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各类桑枝食用菌制袋点128个,年种植规模达550万袋,产量4700t,产值达7012万元,带动1156户农户种植(贫困户298户),户均种菇纯收入达2.8万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 标签: 蚕桑产业 资源优势 食用菌 桑枝 珙县 规模化发展
  • 简介:在蚕种制造过程中,采用手工捉蛾的方法捉蛾,速度慢,蚕具取代手工捉蛾,每小时提高工效8.6倍,缓解了人力与时间、工作量不相平衡的突出矛盾。起到省时省事,一具多用的作用。

  • 标签: 蚕蛾 蚕具引蛾效果
  • 简介:对几种特殊场合,如蚕儿感染病源需隔离病蚕,眠起蚕分批等进行悬空加,达到快速有效地分隔蚕儿的目的。用蚕箔及塑料编织网为材料,在实验室开展了悬空加试验。结果蚕儿上爬率97%以上,硬质底蚕不出现下钻蚕,软质底蚕则出现1%左右下钻蚕。此方法养蚕产茧量、茧质各项成绩、蚕儿发育经过等各项性状均不受影响,是一种解决特殊场合下分离蚕儿的有效技术措施,可通过研究实现自动除沙。

  • 标签: 养蚕 悬空加网 应用技术
  • 简介:由全国蚕业信息办公室组织、甘肃省农业厅农业生产处承办的全国蚕业信息会员代表大会于1998年7月23目至27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来自江苏,浙江、四川、广东、重庆、山东、广西、河南、江西、云南、山西、河北、甘肃等13个省市区的会员代表及部分特邀代表共65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蚕业 中国 山西 信息网 召开 农业厅
  • 简介:为探索EGFP荧光绿茧转基因家蚕品系与常规品种进行杂交时,其F1代的EGFP外源基因在杂交过程中的表达量和稳定性,笔者利用创新育成的亚热带型EGFP荧光绿茧转基因家蚕品系进行杂交组测试。结果表明:转EGFP家蚕品系与常规白茧品种杂交,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差异,造成绿茧比率各不一样;但利用已经纯合、外源基因表达量高的转EGFP家蚕新品系进行品系间二元杂交,其F1绿茧率高达100%;与常规白茧品种进行二元杂交测试,其F1代绿茧率高达90%以上;与常规白茧品种进行三元杂交测试,其F1代大多组合的绿茧率达到75%以上;测试杂交组合的结茧率、全茧量及茧层率等主要经济性状与两广二号相仿。

  • 标签: 转基因 家蚕品系 杂交组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