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研究试图在内蒙的半荒漠草原提出一种利用羊只排粪补种牧草的方法。1、粪球中的牧草籽种发芽情况:两只羊在饲喂了200g苜蓿籽种后放牧36小时,在一片翻耕过的土壤松软的地块上,由于羊只的践踏,45%的粪球被掩埋到土中,有22%的粪球被土壤完全覆盖。在翻耕地上由羊粪中所带籽种的出苗率为518颗/100m2,苗在地表下1cm深的土中扎根。2、粪球作为保水剂的作用因为粪球含有18%~22%的水份,使粪球中的种籽的含水量达31%~68%,粪球与种籽的含水量呈正相关。在刚被埋到土中12小时内,粪球的水份使其周围土壤的水份含量也迅速增加,粪球在土中时,其所含水的比例是土壤中所含水份的2.2倍,并能维持这一水平达数天之久。

  • 标签: 内蒙 退化草场 羊粪球 保水剂
  • 简介:本文基于国家为保护草原生态出台一系列禁牧政策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牧区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有效方式,并以达茂旗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为例分析现阶段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总结借鉴德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提出促进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为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牧区 专业合作社 现代畜牧业
  • 简介:当前,草畜生产关系的不平衡是影响我国天然草原可持续利用的瓶颈。本文以现行的家庭牧场草畜生产体制为基础,选择草原牧区单户、联户等形式的家庭牧场、合作社、嘎查(村)等不同利用单元的示范典型.调查不同形式的草地合理利用技术、先进的放牧制度,草畜资源配置、优化草畜生产管理等生产经营方式,研究探讨草原畜牧业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为推进牧区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经验。

  • 标签: 牧区 草畜优化配置 新型生产模式
  • 简介:通过分析海北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海北农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新时期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思路与对策。

  • 标签: 海北州 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现状 对策
  • 简介:本文从青海省加快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前提出发,分析了全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

  • 标签: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 简介:本文通过阐述内蒙古草地资源退化成因及现状,在借鉴国内外草原生态修复研究的基础上,以创建基于人-畜-水-土-草高度耦合、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草地利用最佳模式为目标,提出了适合不同草原类型的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以供参考。

  • 标签: 草原 生态修复 内蒙古
  • 简介: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实施30多年来,畜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草原家庭承包经营模式逐渐显露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弊端。因此,草原家庭承包经营需要向草原家庭生态牧场经营转型升级,实现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实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畜牧业和草原生态建设双赢的畜牧业生产基本单位。

  • 标签: 草原 家庭承包经营 家庭生态牧场
  • 简介:自2012年以来,内蒙古牧草产业区域化发展逐步凸显,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的态势,步入了起步发展的阶段。文章对内蒙古全区牧草产业现状进行了介绍,根据内蒙古区域特点,总结出一些经验做法,并对今后牧草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内蒙古 牧草产业 现状 建议
  • 简介:华北驼绒藜是一种耐寒、耐旱、耐瘠薄的多年生旱生半灌木。在荒漠草原区建植华北驼绒藜灌木防护带,能够有效改善草牧场微气候、减少水土流失、增加草牧场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力与稳定性。文章简述了华北驼绒藜"四行一带"防护带建植模式,并对其防护效益做了综合分析。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灌木防护带 建植模式 防护效益
  • 简介:以进口紫花苜蓿阿迪娜为材料,研究了美国林赛ZN00562指针式喷灌机的三个不同灌溉量对紫花苜蓿性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灌灌溉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的株高增加、茎粗减小;以年灌溉量5925m~3/hm~2时,紫花苜蓿叶片含量最高,产量最高;三个灌溉量下,紫花苜蓿品质之间差异较小,但都达到紫花苜蓿干草一级标准。综合上面几项指标分析,可知紫花苜蓿在喷灌模式下全年的最佳灌溉量为5925m~3/hm~2。

  • 标签: 喷灌 紫花苜蓿 产量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