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依据调查资料,分析了互助县草地退化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 标签: 草地退化 防治对策
  • 简介:为揭示人工修复后草原碳储量变化,本研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大青山南麓退化草地人工修复草地进行,分别测定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草原碳储量。结果表明,地上植被生物量、凋落物量和根系生物量随着修复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未修复草地相比,植物群落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均随修复年限的延长而增多。草原生态系统主要为土壤碳储量,其次为地下碳储量,最少为地上碳储量。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草原生态系统碳储量总计为8万吨、8.78万吨和9.6万吨。2013年碳储量比2012年增加8.75%,2014年碳储量比2013年增加10.26%。说明人工修复草原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地上碳储量2014年比2012年增加1226.88吨,地下碳储量2014年比2012年增加1597.46吨,土壤碳储量2014年比2012年增加1.6万吨。因此,综合现有指标的测定数据,人工修复是一个非常好保护草地利用措施,在修复过程中草地是一个碳汇,应该鼓励持续进行。

  • 标签: 碳储量 人工修复 草原
  • 简介:针对肃南县草地退化,草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逆向演变的现实,分析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滥垦乱挖、草地利用不合理、气候及虫鼠害等因素所致,提出了治理草地退化的措施。

  • 标签: 肃南县 草地退化 治理措施
  • 简介:迭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高谷深,平均海拔在2700m以上,畜牧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迭部县90%的天然草地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40%的严重退化,导致牧草产量、品质下降,草地载畜能力降低。针对草地生态系统日益恶化的趋势,提出了落实草场有偿承包责任制、以草定畜、建立草地生态补偿机制等实现草地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 标签: 迭部县草原 生态系统退化 草原建设
  • 简介:青海省天然草地的退化范围涉及全省牧区6个藏族自治州和1地、1市,尤其是青南高原"三江源区",是天然草地退化最严重的区域,是全省草地退化扩展速率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是草地治理和恢复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生态治理项目,提出了几种退化草地治理措施和技术,为退化草地的治理和恢复提供服务。

  • 标签: 青海 天然草地 退化 现状 治理措施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认为超载放牧,全球气候变暖,鼠虫灾害,水土流失,滥采乱挖,开垦草地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加强草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快草地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科学养畜和建设养畜是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关键措施.

  • 标签: 草地 生态环境 治理措施
  • 简介:2007年青海省首次采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全境范围的草地退化调查,全面掌握了退化草地的类型分布、面积、现状及动态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完善了草地退化调查的分级指标.本文依据农业部有关退化草地的标准和规定,在认真总结草地退化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调查的主要方法,为今后开展退化草地调查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草地退化 遥感调查 方法
  • 简介:通过资料分析,果洛州有退化草地357.76×104hm2,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61.19%.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鼠类危害以及滥采滥挖等人为因素.并提出了加强草地建设,实行以法治草,防治草地鼠害以及建立人工草地等措施.

  • 标签: 草地退化 现状 措施
  • 简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草地资源基础数据,参考国内外草地退化的分级标准,初步确定了青海天然草地退化的量化分级指标以及其他的辅助指标,进而将全省退化草地按退化程度划分为轻度、重度、中度3个等级,并指出了3个退化等级的表现特征和退化草地指示植物。

  • 标签: 天然草地 退化程度 分级指标
  • 简介:简述青海省退化草地类型、面积、特征及分布区域,分析草地退化原因,提出治理退化草地措施。

  • 标签: 退化草地 现状 防治
  • 简介:通过对河南县高寒草句退化草地封育3年试验表明:轻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的总盖度从78%提高到98%,增加了20个百分点,优良牧草产量增加52.8%,毒杂草产量减少33.1%;中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总盖度从55%提高到79%,增加了24个百分点,优良牧草产量增加96.1%,毒杂草产量减少29.4%;重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总盖度提高了35%,可食杂类草和不可食杂类草的盖度分别提高了25%和7.3%,优良牧草产量增加35.0%,毒杂草产量同时也增加25.5%。

  • 标签: 封育 退化草地 恢复
  • 简介:海晏县是以牧为主的牧业县.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117k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24.17×104hm2,占总面积的77.55%.草地类型主要有高寒草甸类、温性草原类等.分别为14.57×104hm2,占草地总面积的60.4%和5.67×104hm2,占草地总面积23.5%.

  • 标签: 原因综合治理 海晏县草地 草地退化
  • 简介:据草地资源最新调查,海西州现有天然草地1191.77×10^4hm^2,退化草地752.58×10^4hm^2,因草地所在地区立地条件的差异和该区域草地所受的自然、人为因素影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退化草地在全州的分布格局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海西州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就海西州天然草地退化面积及退化程度进行了统计和比较。

  • 标签: 海西州 退化草地 分布格局
  • 简介:草地退化是一直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施肥是草地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解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氮、磷等肥料施用后对退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有机磷酸二铵等,在内蒙古赛汗塔拉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对植被盖度、密度的影响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在3.8kg100m。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38.8%(P〈0.05)。过磷酸钙对植被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有机磷酸二铵在施肥量是1.25kg100m-2时,盖度和密度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24%和31.8%;在1.25和5.15kg100m。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53.1%、56.1%(P〈0.05)。基于同样的纯氮添加量的比较说明,有机磷酸二铵与尿素相比,在地上生物量和密度方面影响更显著。

  • 标签: 荒漠草原 草地施肥 退化草地 植被恢复
  • 简介:新疆草地退化现象严重,已成为制约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建立一套草地退化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相关分析方法,得出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因素是草地放牧率,牧民的超载放牧行为是导致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为制定保护草地政策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 标签: 新疆 草地退化 关联度分析
  • 简介: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大庆市草原退化、盐碱化情况,全面分析了造成大庆市草原退化、盐碱化原因,为恢复和防止草原继续退化提供参考依据,为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寻求协调、稳健、持续措施。

  • 标签: 退化 盐碱化 分析
  • 简介:本文利用上世纪80年代(1986年)青海省第一次草地资源调查资料与2007年青海省第二次草地资源调查的海西州天然草地退化情况进行比较,简析了青海省海西州天然草地的退化趋势。

  • 标签: 海西州 天然草地 退化
  • 简介:以青藏高原“黑土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10-2011年度“黑土滩”T1、T2样地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黑土滩”样地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rtsGriseb.)、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的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重要值和鲜重都呈下降的趋势,H、E和P都呈上升的趋势。其中,2011年度,T1样地的垂穗披碱草的相对高度、相对盖度和重要值分别较2010年显著降低了2.61倍、1.21倍和2.06倍(P〈0.05),H、E和P分别较2010年增加了43.22%、47.77%和19.33%,垂稳披碱草、草地早熟禾、中华羊茅和总鲜重分别较2010年下降了51.38%、10%、26.21%和12.16%。以上结果表明,短期围栏封育并不能显著改善“黑土滩”的群落结构,优良牧草并未显著增加。

  • 标签: “黑土滩”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 简介:通过对刚察县草地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导致草地退化主要原因,并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提出了治理退化草地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草地退化 原因 治理对策
  • 简介:本研究选择荒漠草原区退化草地类型不同年限封育的样地共18个,分别在封育围栏内、外设置样方,于2011年、2012年对其封育效果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荒漠草原退化、沙化草地经过1—7年围封后的效果调查显示:封育草地草群平均高度、总盖度、单位面积鲜草、干草产量相比未围封草地(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草群中优良牧草种类也有增加的趋势。

  • 标签: 荒漠草原 封育措施 恢复效果